“学为中心”下初中科学课堂中科学本质观浸润的观察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31
/ 2



“学为中心”下初中科学课堂中科学本质观浸润的观察研究

金敏敏

文成县第二实验中学 325300

摘要:科学课程是最接近学生生活的学科,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学科教师应当有效地结合教材,在学生生活的基础上做到深入了解科学,学习科学,将科学知识渗透到学生的各方面。初中科学课观察和试验是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中心,所以科学教师应当提高初中学生对于学习科学的兴趣,让教师的教学质量得到良好的优化,让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有效的提高。本文讨论初中科学课程的教学现状,并研讨初中科学课堂中“学为中心”的科学本质观浸润的观察研究策略。

关键词:初中;科学教学;学为中心;心理弹性

引言:初中的科学教师应当首先带领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将知识和实验有趣的结合起来,并组织学生开展。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不仅提高对科学教学的兴趣,也让学生之间培养了相互合作的能力。学生将学到的科学知识有效地代入生活实际,积极主动地在日常生活中探索科学,了解科学,从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索世界的能力,最后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良好的提升。

一、初中科学教学的现状

1、科学教学不受注重

在初中,尤其是九年级的课堂上,在应试教育和学业压力下,科学试验逐渐不受学校和教师的重视。在实际的学校教学中,尤其是在即将中考前,科学课程作为实验性较强的学科,在学习时间和学习程度上都无法做到深入试验学习,仅停留在探究习题上,所以学生对于学习科学的兴趣也泛泛,仅是为成绩服务。

  1. 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不高

许多学生家长仍停留在“认为科学对提升学业及成绩没有明显的关联”的观念,乃至影响到学生们对科学课业提不高兴趣,这便形成了恶性循环,即对科学课的不敢兴趣,延伸为学生的求知欲也不高。学生在应试教育下形成了流水式的学习模式,对于心理弹性的培养没有有效的建设和提升。

3、传统教学的弊端突出

科学这门学科虽成为了自语文、数学、英语之后的第四门主科,在传统教学的模式下缺乏有效的传授科学的教学方式,一方面教师没有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一方面也便不能有效的在教学方式上进行创新,自然而然的,学生的学习意识也便不断淡化,从而导致学生没有学习科学的动力,在课堂上也无法有效的增强心理弹性。

二、初中科学教学中增强学生心理弹性的策略研究

1、从科学课堂中培养积极的学习能力

“积极”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培养的重要能力,科学课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本能地激发这种能力。教师在引导学生这种能力前,应当学习以怎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学会探索、增强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以“学为中心”的自主学习科学的意愿。

例如在学习《熔化与凝固》一课时,教师可以在实验前教授学生们什么是“三态六变”,利用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们初步了解固态、液态与气态在“六变”中的变化过程,在归纳阶段利用简单的思维导图直观学习。学生充分了解和学习“三态六变”后,教师再着重讲授熔化与凝固的科学知识。讲授熔化时教师可以准备一根蜡烛等器材,点燃蜡烛之后引导学生观察蜡烛熔化的过程并从状态、温度变化等加以描述,以推选出组内代表发言获得肯定得积分等方式鼓励班上学生积极发言。若有不当之处,教师在肯定学生的积极态度上,对回答进行改正,从而进一步让学生们了解到熔化的真正含义。当然,凝固作为熔化的逆过程,设计一个思考与讨论的活动环节——想办法让液态的蜡尽快凝固。教师在教学中设计类似的充满思考和实验性的科学课,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便可大大提高。

2、在科学课堂中增强自我效能感

学习压力是初中生主要心理压力,所以,自我效能感的提升可以帮助学生激发主动学习的能力和成就感。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带领学生将教材科学融入生活科学,即将科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结合,设计出具有生活化气息的教学模式,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情景,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意识到科学的日常化,将科学实验学习趣味化。

例如在学习《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一课时,教师可以准备相关火山爆发或地震发生时具有故事性的视频,如电影或纪录片等让学生们观看,随后在这种氛围下,教师在教室带领学生共同创设类似教学情境——如可以让学生表演怎样躲避地震灾害,习得躲避地震的方法。接下来直接引入地震时如何发生的——地壳变动的形成原因及变动结果,除了教师课堂演示,也可在可控范围内让学生上台操作,这样的互动中便不知不觉增添了学生对学习科学的兴趣,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学习科学知识,而这便是学习科学的最好状态。教师的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又可使科学成为学生喜爱的学科。

3、在科学课堂中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不同程度的叛逆期,主要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蛮横自私的行为表现。班级作为一个集体存在着,学生怎么在这个群体中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这个阶段主要培养的关键一环。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让学生减轻学校或家庭带来的压力,也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如何培养学生在面临压力时利用良好的人际关系获得有效的心理支持,这是科学老师需要着重考虑和实践的。

例如在学习《光和颜色》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在投影中放彩虹图片,并提出一个问题:“大家知道彩虹一般在什么时候出现?彩虹又是怎么形成的呢?”有的同学会说“彩虹一般在雨后会出现,有的会回答彩虹应该是阳光照到了雨水上形成的。”随后教师在安排学生们研读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出示事先准备好的三棱镜和穿孔的纸板,在阳光的照射下模拟演示彩虹的形成,时间宽裕的话,允许学生小组自主操作,体验彩虹形成的过程。为了加深对物体颜色的认识,再将准备好的三原色塑料薄膜分给小组,以竞赛的方式遵守规则的前提下,看哪个小组利用三原色能组出最多的其他的辨识性强的颜色。这样,在比赛中通过学生互动性的操作,让学生在熟悉彼此中增近友谊,当然也不耽误学习科学知识。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中科学教师应当在课堂上多开展实践性的实验教学,减少传统的“纸上谈兵”的教学模式,建立新颖的教学过程和内容。在充分了解生活中的自然显示的科学知识点,以一种轻松愉快互动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内容。这样,学生在主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还能有效提高自身的理解能力和科学素养,于教师而言则是既提高了自己的教学经验也保证了教学质量。科学课堂要特别注重实验教学中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这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程茂凤,任山章.初中科学教师渗透科学本质观的课堂观察研究[J].科教文汇,2019(01):161-163.

[2]陈奕宝.让课堂适应学生——谈初中科学教学学位中心体会[J].中华少年,2016(07)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