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深度学习存在问题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01
/ 2

初中数学深度学习 存在问题及对策

肖春煌

厦门市集美区西亭学校,福建省厦门市, 361021

摘要:深度学习在课堂实际教学当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深度学习可以更好地推动学生对学习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思维深度。深度学习如何落根于当前教学实践之中?是当前初中数学教学汲待探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深度学习、核心素养、问题、策略、探究、改变。

全面深化课程改革作为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工程,新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在此大势之下,“深度学习”教学改进应运而生,成为全面深化课程改革和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在新课标改革标准颁布以后,对各个学科都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同时在核心素养背景的影响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深度学习变得至关重要。

什么是深度学习?深度学习就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学生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加深对新知识与旧知识的学习,并将自己的思想意识融入知识体系的构建中,让其成为提升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促使学生将相关的数学知识点进行深度融合,引导学生立足于新的角度对数学课堂进行分析,最大限度地增强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本文拟对初中数学深度学习现状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尝试探讨初中数学深度学习的主要思路和优化途径。

存在问题一、纯按照课标进行教学,未能创设深度学习的情景。

教师按照课标的要求进行备课和授课,对知识的探究范围局限课本要求的“思考、练习、例题、探究、归纳、信息技术应用、数学活动、复习巩固、综合应用、拓广探索”等的原则进行任务教学,认为这样就完成了教学任务,殊不知教学任务还应对每节课知识和能力的问题做尽可能多的探究,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往往不够,未能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开阔学生的思维。

对策创设良好的深度学习情境,培养学生深入探究问题的意识。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深度学习,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建构较为完善的知识体系,根据学生认识发展规律、知识内在的联系,适时的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探索未知世界。充满问题的情境能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适时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良好的深度学习情境,把学生引入到所学问题的情境中去,能及时触发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诱发学生主动探究新问题,主动获取新知识。

例:在讲“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时,我们不妨创设如下情景:前几天咱们班的小黄同学打球的时候不小心把学校一块直角三角形的玻璃窗户打碎了。怎么样把玻璃换上呢?直接办法是把窗户从墙上“挖”出来,拿到玻璃店安装好玻璃后再装回墙上。话未说完,就有学生质疑:这样墙不是也被损坏了吗?这种方法不好……我便适机问,不“挖”窗,有什么好办法呢?这下引起了同学们的极大兴趣,有同学说:只要量出相关的角度和边长就可以解决问题;又有一位同学附和:我们刚学“SSS、SAS、AAS、ASA”,不用量出全部边长和角度就可以解决问题.......;这时,又有一位同学说:只要测量出一条直角边和斜边的长度就可解决问题。教室里又热闹起来,同学们通过讨论,得出结论:测量出一条直角边和斜边的长度再加上直角的条件就够成的是“SSA”,而“SSA”不能作为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对于直角三角形也不能成立。等学生们平静下来,我发话了:欲知对错,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创设这样的情景让学生产生疑问,学生求知的欲望被点燃,学生们课堂上都跃跃欲试,都迫不及待地主动探求新知识,深入探究新知识。

存在问题二、课堂时间限制,不敢放开手脚,自主探究时间往往不够。

课堂上让学生探究一个问题,教师未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探究情况,为了赶进度,怕备课的内容上不完,学生动手没几分钟就喊停,草草收场。这样的探究就是一种形式,摆样子,作秀。

对策备课前必须先了解学生,根据班级学习水平的不同、设计适宜的问题,还要根据问题准备程度的不同,问题难易程度的不同要做出预判,在实际课堂教学中适时对学生的进展情况进行了解,给学生足够的思维时间,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不要因课堂教学中内容多怕上不完等等原因造成自主探究的半途而废,收不到好的教学效果。

自主探究的目的:学生独立地通过观察、实验、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活动以实现和反映其思维活动。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自由支配的时间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必要条件”,所以在探究过程中,要给足学生探究问题的时间和空间,积极性、主动和创造性得以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

存在问题教师不重视学生提出的探究问题和方法。

许多教师未能真正认识到数学教学不仅仅是课本知识的教学,还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加上教学过程中总担心授课时间不够,怕教学内容完不成,手脚放不开,探究总是流于形式,灵活的课堂调控未能得以有效发挥,课堂成效大打折扣。

对策鼓励学生提出问题,适时改变教学任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教学中学生对于授课的内容、知识点或探究的问题,如果学生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那么我们该怎么办?是放弃还是就学生提出的问题展开教学活动?经常困扰着我们。如果放弃就会削弱学生发现问题、想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如果不放弃,教学任务可能完不成,达到两难。但我认为,对于课堂上突发的学生提出或发现的有价值的问题出现,教师应适时的给与肯定和鼓励,灵活调控课堂,这也符合新课标培养学生标新立异的创新精神的要求,让学生的思维得以拓展和提升,同时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加问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一举多得。

存在问题轻视学生的“学”,重视教师的“教”。

教师备课时,往往把课堂45分钟时间安排满满,为了赶进度完成教学任务,教学过程中教师太过于重视自己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导致学生学的不深不透不广,反而效果不好。

对策:课前充分备教材、备学情,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事先设计好问题的呈现,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学习的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本身就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对学生来说,学习新的知识,就相当于面临一个新问题。教学“满堂灌”和喋喋不休的年代已经过时了,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适时调整教学任务,灵活大胆创设解决问题的时间和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有时间有机会的变“被动学”为“主动学”,挖掘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地创新与实践,主动获取数学基本知识和技能。

总之,深度学习不仅仅是教学方式的转变,还在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立德树人,达到教学的根本目的。如果我们的教学仅停留在知识的传递上,那么学生就只能成为学习的机器,知识的搬运工。教学中,融合深度学习的理念,使深度学习落实于课堂教学之中,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活动。这样的课堂是有温度、深度和广度的,这样的教学才是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也是学生喜欢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