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 四川宜宾 644000
摘要:目的 针对乙肝肝硬化患者经抗病毒治疗之后仍然发展成为肝癌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探讨。方法 选择2017年10月~2019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乙肝肝硬化患者103例纳入临床研究对象。依照患者经过抗病毒治疗满1年之后的结局将患者分成肝癌组37例以及肝硬化组64例。通过针对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并且借助于统计学分析软件,以此来针对乙肝肝硬化最终进展成为肝细胞肝癌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通过针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患者的年龄、性别、AST(谷草转氨酶)、糖尿病史以及患者行抗病毒治疗后的相关应答指标之间具备差异,差异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针对自变量进行Logistic单因素与多因素的回归分析,最终结果表明患者的年龄≥48岁、男性(性别)、患者治疗前的AST水平≥40U/L是导致患者进展成为肝癌的危险因素,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语 本研究发现患者年龄≥48岁、男性患者及患者在进行抗病毒治疗之前的AST≥40U/L是乙肝肝硬化患者进展成为肝细胞癌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乙肝肝硬化;抗病毒治疗;肝癌;
目前,肝癌已经成为全世界范围之内发病率居所有恶性肿瘤当中的第6位,而其死亡率则占据所有恶性肿瘤的第3位。近些年以来,肝硬化以及肝癌的治疗过程当中抗病毒治疗都是重要的手段,依照相关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长期抗病毒治疗抑制HBV DNA复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延缓并且减少患者进展成为肝硬化,即便是已经进展成为肝硬化的患者,通过进行抗病毒治疗依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肝癌的整体发病率。因此,本研究主要是对乙肝肝硬化进展成为肝癌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研究,从而为更好防止患者从乙肝肝硬化转化为肝癌起到一定参考作用。
资料及方法
1.1基本资料
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乙肝肝硬化患者103例纳入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行抗病毒治疗之后进行临床跟踪回访,所有的回访截止日为2020年10月,所有患者依照经过抗病毒治疗满1年之后的结局将患者分成肝癌组37例以及肝硬化组64例。患者纳入标准:(1)经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相关诊断标准,并且经过病因学诊断证实患者为HBV感染;(2)肝癌诊断标准为2017版《原发性肝癌诊断规范》;(3)所有患者确诊之后均使用核苷(酸)类药物来进行1年以上的抗病毒治疗。患者排除标准:(1)临床诊断为丙型或者丁型肝炎;(2)抗病毒治疗之前或者开始不足1年肝癌发病;(3)原发性肝癌或者其他脏器的恶性肿瘤。
1.2主要观察指标
针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饮酒以及糖尿病史、乙肝或者肝癌的家族史、核苷酸类似药物的耐药性、病毒学应答等进行对比分析;除此之外,还需要针对患者在抗病毒治疗之前的HBeAg、血清HBV以及ALT、ALB、AST等相关水平进行对比分析。
1.3抗病毒治疗后的随访
所有患者均需要通过电话、复诊或者住院等方式来进行随访,随访确保每3个月1次,截止日为2020年10月。并且记录患者的肝肾功、乙肝五项、血常规、B超等相关诊断学资料,并且建议所有入组患者3个月进行一次MRI或者增强CT检查。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统计学数据SPSS 21.0软件展开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使用标准差( )进行表示,组内比较使用t来进行检验;计数资料使用%来进行表示,并且使用χ2检验。最终统计学数据比较分析以P<0.05表示具备统计学意义。
结果
通过针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患者的年龄、性别、AST
(谷草转氨酶)以及糖尿病史以及患者行抗病毒治疗后的相关应答指标之间具备差异,差异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针对自变量进行Logistic单因素与多因素的回归分析,最终结果表明患者的年龄≥48岁以及男性患者、患者治疗前的AST水平≥40U/L是导致患者进展成为肝癌的危险因素,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
乙肝病毒感染导致肝癌机制在于病毒和宿主通过固有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系统的信号通路相互作用,由此创造了一个慢性炎症的环境,肝脏炎症和肝硬化驱动肝癌进展,这几乎存在于所有肝癌患者中。临床研究表明,原发性肝癌是多因素综合协同作用的结果,由HBV 感染引发的肝炎后肝硬化是诱导HCC发生的重要因素,而HBV 感染合并肝硬化患者其进展为HCC 的风险显著高于无肝硬化患者。
本研究,通过针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患者的年龄、性别、AST(谷草转氨酶)、糖尿病史以及患者行抗病毒治疗后的相关应答指标之间具备差异,差异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针对自变量进行Logistic单因素与多因素的回归分析,最终结果表明患者的年龄≥48岁、男性患者、患者治疗前的AST水平≥40U/L是导致患者进展成为肝癌的危险因素,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患者年龄≥48岁,男性患者以及患者在进行抗病毒治疗之前的AST≥40U/L是乙肝肝硬化患者进展成为肝细胞癌的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1]孙可欣,郑荣寿,张思维,等.2015年中国分地区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分析[J].中国肿瘤,2019,28(01):1-11.
[2]鲍贵忠.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治疗乙肝肝硬化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8,28(26):34.
[3]林春蕾,王岩,李涛,等.接受抗病毒治疗的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进展为肝癌的危险因素分析[J].山东医药,2017,57(32):81-83.
[4]张婷婷,赵向前,刘哲,等.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行根治性切除术的肝细胞肝癌患者预后的影响[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5,31(06):927-931.
[5]王贵强,王福生,成军,等.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杂志(电子版),2015,9(05):570-589.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医政医管局.原发性肝癌诊断规范(2017年版)[J].传染病信息,2017,16(3):705-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