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疫病净化工作实践与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01
/ 2

动物疫病净化工作实践与思考

张和平 1 刘冠博 1 李 真 1 程亚楠 1 王鋆 2

1平顶山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2叶县农业农村局 467000

摘要:动物疫病净化是从源头控制疫病的重要手段,是符合现阶段疫病防控规律、适应当前畜牧业发展方式的。经过几年来种畜禽场及规模商品场开展的疫病净化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动物疫病净化的基本要求及方法进行了具体介绍,讨论存在问题, 并提出一些想法,旨在为动物疫病净化工作提供相关参考。

关键词:动物疫病;疫病净化;工作思考

在新形势下,国家对动物疫病防控与净化非常重视,如何扎实有效开展动物疫病净化工作是值得广大从业者都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1 动物疫病净化的基本要求

1.1动物疫病净化的必备条件,明确净化的动物疫病种类

我国要在联系实际中明确动物疫病净化的必备条件,制定、完善动物疫病净化方面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加大在动物疫病净化方面的资金投入力度,研究与生产有效的疫苗,发展动物病因以及抗体监测技术,完善、落实生物安全措施,优化疫情控制环节等。同时,我国要针对动物疫病特性、净化技术、净化成本等,明确净化的动物疫病种类,猪:猪狂犬病、猪瘟等;鸭:鸭瘟、禽流感;鸡:沙门氏菌病、禽流感等。

1.2 科学制定动物疫病净化方案

在动物疫病净化工作开展之前需要全面、系统调查动物疫病流行病学,把握疫情动态的同时对其进行风险以及经济两大层面评估。在动物疫病净化工作开展中,针对流行病学调查情况,科学制定动物疫病净化方案,利用免疫、扑杀等方法控制疫情,深化制定的商务安全措施,定期开展动物疫病监测工作,淘汰所有疑似带病以及带病的动物。在此过程中,兽医主管部门要科学制定动物疫病净化验收的标准、程序、疫病检查方案等,转化净化成果的同时加强综合防控,在无病状态持续中最大化提高养殖效益。

  1. 动物疫病净化的方法

2.1 引进没有特定疫病的畜禽品种

在动物养殖过程中,带病的所有畜禽都要淘汰掉,养殖户要从没有特定疫病发生的养殖场等引进相关的畜禽品种,在源头上净化动物各类疫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简化动物疫病净化流程的 同时降低难度系数。

2.2 培育健康动物与通过剖宫产培育没有特定疫病的动物

在动物分娩之后,养殖户要及时隔离母畜、幼畜,利用健康母畜的初乳饲喂幼畜,实时培育健康的动物,将疑似带病以及带病的动物淘汰掉。同时,在净化动物疫病中,可以对怀孕动物进行系统化、精准化检测,确定没有疫病之后,采用剖宫产的方法,取出即将临产的幼畜,通过科学化的隔离培育没有特定疫病的动物。这类净化方法可以一次性净化多种动物疫病,但应用中有着较高的技术要求,母畜利用率也不高,推广与应用难度系数较大。

2.3 强调动物疫病检测净化

在某一限定的地区、养殖场,调查动物生长发育中特定的疫病流行病学,借助现代化技术以及设备,动态监测动物各类疫病,及时发现、淘汰感染各类疾病的动物,在多次检测中淘汰所有感染疾病的动物,从根本上净化动物群中的某类疫病,比如,猪喘气病、鸡白血病、牛结核病。该类净化方法应用频繁,在净化规模化养殖中动物疫病有着较好的效果,但净化周期比较长,净化成本比较高。

3 我国目前动物疫病净化工作现状分析与不足之处

近几年中我国动物疫病的防控常采取免疫、隔离、消毒、监测、检疫等方式,实现了对动物整体疫情的控制,并净化了部分动物疫病。我国现阶段动物疫病的净化基本只能做到免疫、监测和隔离,消毒、检疫等环节很难开展,应将其作为我国动物疫病净化的重点。 我国目前动物疫病净化工作现状 足之处主要表现为以下四方面:

  1. 免疫与扑杀是我国目前动物疫病净化的主要方式,该方法虽然在控制疫情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延缓、抑制了疫情的蔓延,但免疫的方法有可能使得疫苗毒株长期存活于动物体内和养殖区域中,并且长期大量使用疫苗会加快病毒的变异速度,使得病毒毒力增强,导致疫情变得更加复杂。我国部分养殖基地积极探索新的疫病净化方式,但大部分养殖基地仍以免疫为主要方式,因此给动物疫病净化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带来了一定的阻碍。

  2. 我国动物养殖的规模和数量在不断增加,但散养户仍占较大比例。散养的方式会导致我国动物疫病出现分布广、种类多、难控制的特点。散养户以动物是否出现疫病为判断是否发生疫情的标准,因此难以做到对动物的均匀强制免疫,并且在免疫后缺乏对抗体的持续监测,这些弊端会导致动物疫病出现判断不准确、交叉传播、隐性感染、难以根除等问题。同时畜产品的交易也会导致多种病原体的传播和扩散,使得我国动物疫病净化工作难以开展。

  3. 动物疫病净化的工作对流行病学、临床诊断、实验检测等方面的知识具有较高的要求,由于基层兽医缺乏经验和专业素养等问题,使得我国动物疫情防治体系较为薄弱。同时我国动物疫病防治实验室的设备缺少维护和更新,使得部分地区出现人员不足、资金匮乏、条件有限等问题,导致动物疫情实验难以开展,从而阻碍了我国动物疫情净化工作的开展。

  4. 我国畜牧业及畜产品的管理和经营未实现垂直管理,因而多个部门在动物产品的养殖、加工、检疫、交易等环节中缺乏合作,不利于动物疫病净化工作的统一管控。同时由于基层资金有限,存在疫情期间实行扑杀后无法补偿养殖户损失的现象,使得扑杀工作难以开展,从而不利于动物疫病净化工作的开展。 4 关于改善我国动物疫病净化工作现状的对策建议

4.1 建立并完善动物疫病净化地区化的管理制度

动物疫病净化地区化是指通过建立人工或天然屏障将患病动物限制在一定地区内,并对患病的动物开展检疫监测、病情观测、病理调查、限制流通等工作,从而对某种或多种动物疫情进行控制和灭除,最终达到免疫无疫情的效果。将动物疫病净化工作与地区化管理方法有机结合,符合我国和国际动物疫病净化思想。调查研究表明,小面积内开展动物疫病净化工作,控制并减少动物疫病的种类和数量,可以逐步实现对大面积区域动物疫病的消灭和管控。以动物疫情净化地区化为原则,逐步整合相邻的、同种类的无疫情区域,扩地区化管理的动物疫病种类和范围,从整体上实现我国动物疫病的净化。

4.2 加强对动物疫病净化工作的监测

对动物疫病的监测是实现净化工作的重要举措。但我国的动物疫病监测规划主要是监测大型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后的抗体,并不适合地区化动物疫病净化工作的监测。因此各地相关部门应根据当地动物疫病特点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监测计划。制定的监测计划首先要具有持续性,动物疫病净化工作是一个长期的活动,因此对工作的监测要具有针对性和持续性,将净化工作中的数据作为开展工作的科学依据。其次应当全国统一监测试剂和评估标准,同时也应当注重对无疫情地区的监测,加大其监测力度,国家和净化单位也应当提供监测费用补助。

4.3 从源头做好动物疫病净化工作的管理

动物疫病净化工作要以“点到面”的形式开展,重点做好垂直净化的工作,从而避免病原体的垂直传播。开展举措主要有:1)对动物实行SPF的方法可以对动物群体的祖代进行管控,从而促进动物疫病的净化,保障动物产品的安全。2)对国家级别的养殖区、资源保护区、龙头企业建立安全隔离区,并对其采取统一的管控,在源头上实现对动物疫病的净化,促进动物疫病净化工作的开展。3)注重引种工作,实行严格的引种方案,严格管控同区域、跨区域的引种活动,避免病原体携带者在各区域间流通。4)持续性监测养殖基地的动物疫病净化工作,及时淘汰患病动物个体。

参考文献

  1. 吴丹, 李伟, 刘冬冬, 等. 浅谈动物疫病净化的基本要求和方法探讨[J]. 动物生产, 2019, (12): 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