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生理学系 河南郑州 450001
目的:探讨免疫治疗对儿童重型肝炎与肝炎后合并感染患者的效果。方法:100例儿童重型肝炎与肝炎后合并感染患者按数字表法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抗感染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增加免疫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炎性因子水平和肝功能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感染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感染控制率较对照组更高(P<0.05);治疗后,两组炎性因子水平和肝功能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观察组炎性因子水平和肝功能改善最为显著(P<0.05)。结论:免疫治疗对重型肝炎与肝炎后合并感染的临床疗效确切,能增强抗感染治疗效果.保护肝功能。
关键词:免疫治疗;重型肝炎;感染;效果
重型肝炎患儿的肝功能处于一个严重受损的阶段,是慢性肝脏损伤的终末病理阶段,因此,此类患者往往伴有免疫能力低,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上升,有报道显示,此类患者感染发生率可高达10%~25%,对患者的预后造成严重影响[1]。抗感染治疗虽然一定程度上能够控制炎症,但若单纯抗感染治疗持续效果差,很容易发生二重感染。介于此,本研究探讨免疫治疗对此类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重型肝炎与肝炎后合并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所有患儿家属对此研究过程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对照组男32例,女18例;年龄3~14岁,平均(10.33±1.42)岁;肺部感染16例、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22例、泌尿道感染12例。观察组男31例,女19例;年龄3~14岁,平均(10.41±1.51)岁;肺部感染18例、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21例、泌尿道感染11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根据感染类型及药敏情况选择针对性的抗感染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免疫治疗,免疫制剂为参芪扶正丸,按说明书口服,连续服用4周。注射胸腺肽,采取皮下注射,2次/周,连续治疗4周。
1.3 评价指标及标准
1.3.1 临床疗效
按以下标准评价临床疗效: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感染症状消失,血常规各指标恢复正常为有效;治疗后仍有发热,感染症状仍然存在或加重,血常规各指标无好转为无效。
1.3.2 炎性因子
检测治疗前后炎性因子CRP、WBC、PCT和TNF-a的值,并作组内组间比较分析。
1.3.3 肝功能指标
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指标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及总胆固醇水平,并作组内组间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对本研究所涉及的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采取t检验和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感染控制效果
观察组感染控制有效率为90.00%(45/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00%(31/50),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炎性因子水平比较情况
两组治疗后,各炎性因子水平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观察组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n=50)
组别 | 时间 | CRP(mg/L) | WBC(×109/L) | PCT(ug/L) | TNF-a(ng/L) |
观察组 | 治疗前 | 33.73±4.28 | 12.56±1.87 | 3.24±0.51 | 41.52±7.34 |
治疗后 | 14.24±2.37①② | 9.67±1.62①② | 0.96±0.36①② | 22.23±4.51①② | |
对照组 | 治疗前 | 33.91±4.46 | 12.62±1.75 | 3.52±0.54 | 41.42±7.25 |
治疗后 | 18.61±4.36① | 10.51±1.66① | 1.39±0.42① | 25.68±4.54① |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肝功能指标
治疗后,两组肝功能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观察组肝功能改善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具体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比较(n=50)
组别 | 时间 | 总胆红素(umol/L) |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U/L) | 白蛋白(g/L) | 凝血酶原时间(s) | 总胆固醇(mmol/L) |
观察组 | 治疗前 | 41.81±5.27 | 43.68±5.33 | 42.45±3.82 | 15.52±1.56 | 45.54±6.45 |
治疗后 | 27.484±6.19①② | 21.51±5.76①② | 54.43±3.74①② | 12.32±1.26①② | 30.62±4.13①② | |
对照组 | 治疗前 | 42.22±6.24 | 43.45±6.54 | 42.73±376 | 15.35±1.58 | 46.22±6.25 |
治疗后 | 28.13±7.62① | 21.44±5.16① | 55.75±3.64① | 12.22±1.61① | 31.24±4.31① |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重型肝炎并发感染,临床以腹腔、腹膜炎最为多见,发生率达65%以上,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引发感染的机制较为复杂,在长期的肝功能损伤状态下,肝脏解毒能力减弱,机体内毒素水平增加[2]。同时,长期的肝功能损伤造成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紊乱,使得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下降,也是引发感染的重要原因[3]。加之肠道菌群失调或屏障功能减弱、肝腹水、血清蛋白水平不足等,也是诱发感染的因素。
本研究结果显示,抗感染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效果,治疗后炎性因子水平和肝功能水平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观察组增加了免疫治疗后,感染控制率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炎性因子水平和肝功能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充分证明重型肝炎与肝炎后合并感染在常规抗感染治疗基础上使用免疫制剂具有较好的控制感染效果。有效降低机体炎性因子水平,且不会加重对肝功能的负担,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抑制肝纤维化和肝硬化进展,能有效改善预后。
综上所述.免疫治疗对重型肝炎与肝炎后合并感染的临床疗效确切,能增强抗感染治疗效果.保护肝功能。
参考文献:
[1] 刘成元.重型肝炎与肝炎后合并感染的临床危险因素探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2):40.
[2] 许婷婷.免疫治疗对重型肝炎与肝炎后合并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34-36,40.
[3] 潘俊超.免疫治疗对重型肝炎与肝炎后合并感染的临床疗效研究[J].国际感染杂志(电子版),2019,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