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第三医院 福建泉州 362000
摘要 目的 探讨暴力预防方案对精神病住院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类试验的方法,将2018年1月1日-2018年6月30日精神病住院患者为对照组,2018年7月1日-2018年12月31日住院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始暴力预防方案,比较两组暴力行为人数、暴力行为类型。结果 观察组暴力行为人数、暴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制定并实施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暴力预防方案,有效降低了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的暴力行为人数及暴力发生率,保障了患者及病房的安全。
关键词:精神病患者;暴力行为;预防
精神病是指在各种因素(包括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因素)作用下造成大脑功能失调,出现以感知觉、思维、情感、意志行为等障碍为主的一类严重的精神疾病[1]。暴力行为指个体直接伤害自己或他人的躯体或某一物体的严重破坏性攻击行为,给患者及周围环境造成危害性影响,暴力具有极强的爆发性和破坏性,会对攻击对象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甚至威胁生命[2]。因此,精神科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暴力行为及时预测,严加预防和及时处理。本研究通过成立防暴质量控制小组,制定暴力预防方案,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某市级精神卫生中心2018年1月1日-2018年6月30日的精神病住院患者5180例为对照组,2018年7月1日-2018年12月31日的精神病住院患者5180例为观察组。纳入标准:①符合《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ICD-10》的诊断;②家属知情同意,让患者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①伴心、肝、肾及内分泌系统疾病或脑器质性疾病;②酒精或药物依赖史;③隐瞒病史[3]。
1.2研究方法
对对照组发生暴力行为的案例进行分析,通过查阅护理记录及暴力月统计表等方式收集发生暴力行为人数、暴力类型等资料,制定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暴力预防方案及干预后,利用《住院患者攻击风险评估表》收集观察组暴力行为的人数、暴力类型等资料。具体干预方案如下。
1.2.1成立防暴质量控制小组,明确责任
2名病区护士为暴力质量控制小组成员,其中1名副主任护师负责对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暴力预防及处理方案的管理和督查,1名护师主要负责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等工作。分析对照组发生暴力行为的原因,包括:①医护人员因素:医护人员对病情及暴力风险评估不到位;护患关系不和谐,新护士护理经验不足;未及早发现暴力先兆;②患者因素:精神症状支配;自知力缺乏,不合作;需求未满足;药物不良反应③环境因素。
1.2.2暴力预防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1.2.2.1询问病史,准确评估 患者新入院时,严格检查危险物品后请家属提供病史资料,包括患者的既往史,本次发病的精神症状,持续时间,对疾病的认识程度,服药依从性及发生暴力行为的原因及诱因,同时调阅患者门诊病历及以往住院病历。根据患者病情使用《住院患者攻击风险评估表》[4],对其暴力风险程度进行分级,由轻到重分别为Ⅰ级-Ⅳ级。Ⅰ级:男性;精神分裂症,伴有幻听或被害妄想;躁狂;酒药依赖的脱瘾期;意识障碍伴行为紊乱;痴呆伴行为紊乱;既往人格不良者(有冲动、边缘型人格障碍)。Ⅱ级:被动的语言攻击行为,表现为激惹性增高,如无对象的抱怨、发牢骚、说怪话,交谈时态度不好、抵触、有敌意或不信任;或精神分裂症有命令性幻听者。Ⅲ级:主动的言语攻击行为,如有对象的辱骂,或被动的躯体攻击行为如毁物,或在交往时出现社交粗暴(交谈时突然离去、躲避、推挡他人善意的躯体接触);既往曾有过主动的躯体攻击行为。Ⅳ级:有主动的躯体攻击行为,如踢、打、咬或使用物品打击他人;攻击行为在一天内至少出现两次以上或攻击行为造成了他人肉体上的伤害。责任护士根据以上标准准确评估患者暴力攻击风险等级并建立《住院患者攻击风险评估表》,再由主责护士、护士长三级质控,护理部督导不定时的下科室进行再质控,对达到Ⅲ级或Ⅳ级的患者暴力攻击风险高,将患者安置在一级病室,日间专人专岗看护,在护士站提示板上标注具有暴力风险患者的信息,并严格交接班工作,严格执行分级护理巡视制度,午班、夜班增加巡视频次,严格观察病情并动态评估。对个别患者发生较严重的暴力事件作为全院的警示教育并采用头脑风暴法进行根源分析持续改进。
1.2.2.2防暴技能培训 加强对新护士精神科理论知识及防暴技能培训,以提高防暴应急能力,具体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暴力行为的识别。 暴力的先兆有:①在行为方面,如情绪激动,不能静坐、握拳或用拳击物,突然停止正在进行的动作等;②语言方面,有攻击及敌意的言词、恶言相向、大声喧哗等;③情感方面,患者目露凶光、步步紧逼、大叫、抱怨及要求多,愤怒、情感不稳定等
[5]。若患者出现上述的先兆症状,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把暴力行为消除在萌芽状态。(2)暴力行为的预防。①保证患者治疗的实施。对于入院7天内自知力缺乏不配合服药的精神病患者,护士需要耐心劝说,不强行服药,请恢复期的患者现身说法劝服或报告经管医生更改给药途径,保证患者药物治疗,密切观察用药后反应,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时,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并告知患者经过对症处理后不良反应症状会缓解。②人性化管理,满足合理要求。患者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意见被否定,均可能引起其情绪激动,从而出现暴力行为。采用人性化管理,满足患者合理要求,减少其激惹因素,避免暴力行为发生。如患者思念家人、未交房租、信用卡未还款等,提供电话让其与家属联系,或电话告知家属协助办理;又如家属久无来探望,患者要求进食水果、面包、牛奶等点心,帮助其联系家人常来探视并携带点心等;患者思念小孩,让家人拍下视频或视频聊天,以解患者的思念之情。③改善病房设施,确保环境安全。对初入医院的患者对住院环境感到陌生,产生恐惧害怕的心理,加之其他患者吵闹,喧哗,拥挤,病房空气流通差等原因都会引起患者烦躁不安,产生不良情绪甚至发生暴力行为。封闭式的管理环境,限制了患者的人身自由,也容易引起患者的怨恨和反感,促使暴力行为的发生。提供安静、宽敞、整洁、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光线柔和的环境,及时处理吵闹病人,避免不良的噪音刺激。严格管理危险物品,杜绝刀、剪、绳、玻璃制品等危险物品带入病房,以免患者突发冲动时用危险物品作为工具实施暴力。门窗玻璃设施每日检查,发现损坏及时维修。病情趋于稳定的患者,协助康复科,带领患者到户外参加户外运动,呼吸新鲜空气,让患者不会感觉住院生活压抑无趣。④加强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选择集体宣教及发放健康教育宣传册,帮助患者认识自身疾病及用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对于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一对一的宣教,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让患者主动诉说内心感受,积极配合治疗。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能够早日回归社会。(3)暴力行为的处理。责任护士每天参加经管医生的查房,及时了解患者的精神症状,如有幻听妄想,尤其是命令性幻听,被害妄想症状,如患者听到“命令”其打人时或认为某病友要害自己时,及时单间隔离,提供书报让其阅读,分散注意力,减轻病态体验。护士避免在患者面前低声交谈,以免引起猜疑。对于兴奋躁动的患者,根据患者的病情采取隔离等措施,鼓励患者采用正确的方式对不良情绪进行发泄,如拍打枕头,撕纸片等。兴奋情绪减轻时带领患者参加病区的工娱活动或力所能及的劳动,如擦餐桌,打牌、下棋、听音乐、观看电视节目等,既能丰富其住院生活,又能分散其注意力,发泄过剩的精力,从而避免或减少暴力行为的发生。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频数和构成比进行统计描述,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暴力行为发生的人数、暴力类型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暴力行为情况比较[例数(‰)]
项目 | 暴力预防方案实施前 (n=5180) | 暴力预防方案实施后 (n=5180) | 2 | P |
暴力行为人数 | 112(21.62) | 66(12.74) | 12.105 | 0.00049* |
暴力类型 | | | - | - |
语言暴力 | 72(13.90) | 43(8.30) | - | - |
环境暴力 | 34(6.56) | 19(3.67) | - | - |
他人暴力 | 6(1.16) | 4(0.77) | - | - |
备注:*P<0.05
3.讨论
3.1实施暴力预防方案对暴力行为人数的影响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的暴力行为人数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暴力预防方案对预防暴力行为的发生起到重要的作用。其原因在于暴力预防方案对有暴力行为风险的患者设专人专岗看护,并单独安置,应用《住院患者攻击风险评估表》对患者的暴力行为进行动态评估,不断改善病房环境,重视患者的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帮助其认识暴力行为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及对护士进行防暴技能培训,提高了护士对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暴力行为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加强了护士对暴力的应急能力,进一步规范了责任护士对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暴力的动态评估,有效控制了精神病患者暴力的风险指数,并学会运用健康教育、心理支持与行为干预相结合的护理模式引导患者
[6],用可接受的方式发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发生暴力行为的自控能力,最大限度的防止或减少暴力行为的发生,降低了患者的暴力发生率。
3.2实施暴力预防方案对暴力类型的影响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发生语言暴力、环境暴力及他人暴力人数均低于对照组,其得益于暴力预防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其原因在于暴力预防方案使责任护士具有尽早发现患者暴力行为先兆,准确评估暴力风险的能力。当发现患者有暴力风险,及时将患者隔离至单间,清除一切可毁坏的物品(包括日用品),让护士注意接触时保持安全距离,安抚患者的情绪,让患者尝试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控制,避免暴力行为的升级,有效的减少对环境及他人暴力行为的发生。采取人性化管理,满足患者合理需求,培养护士自身素质,避免激惹患者,改善护患关系,教会患者控制情绪的方法,从而减少暴力行为的发生,确保患者、医护人员及财产安全。
4结论
暴力预防方案提高了护士对精神病患者暴力风险的评估,经过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及自控能力,改善了住院环境,有效降低了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的暴力行为发生率、减轻暴力类型,提高了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的生活质量,保障了病房的安全,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 考 文 献
[1]刘哲宁.精神科护理学(第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9-11.
[2]曹新妹.精神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46-47.
[3]林碧珠,郑清荣.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初期攻击行为风险评估与护理干预[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8,9(17):69-70.
[4]栗克清,刘杰.精神科暴力管理技能与技巧[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8-12.
[5]栗克清,刘杰.精神科暴力管理技能与技巧[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3-7.
[6]张红美.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攻击行为的因素及对策[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1,17(6):742-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