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的审美教育

/ 2

浅谈中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的审美教育

陈银枝 舒建利

湖北省鄂州市华容区段店镇段店小学 ; 湖北省鄂州市华容区段店镇骆李小学 党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中美育摆在其他几项的同等重要位置。

既然如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就应该有效地做好美育工作,语文教师更是如此。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文学作品,它属于艺术门类,它具有艺术所特有的审美性质和特征,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性质和特征做好审美教育工作。

诚然做好这项工作有很多可行的方法,在此笔者认为有两种有效途径,语文教师可在教学实践中领悟体验。一方面是从感性上感受美,另一方面是从理性上认识美。

  1. 从感性上感受美。

这个问题包含着两点:一是文学形象美,二是文学形式美。

1、感受形象美。语文教材中有丰富的关于文学形象的审美内容。诸如描写自然美的:广袤的草原,奔腾的江河,葱郁的森林。又诸如‘反映社会生活美的:紧张的劳动场面,激烈的战斗情景,英雄的崇高形象。这些闪耀着美感光辉的优秀作品,无不给人以或优美或壮美的情感感受。

当我们读到李白的《蜀道难》中的“蜀道之难,难如上青天……”的诗句时,读者通过想象,脑海便会浮现出一条不可逾越的“天路”。继续往下读“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渡愁攀援”,“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这些描写险峻的诗句诉诸我们的视觉和听觉,令人感到惊心动魄,不寒而栗。不知不觉进入诗的境界,深深地受到自然美的感染,领略到祖国山河的壮丽。

当读到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时我们则又收到另一种审美感受。“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读完诗句掩卷沉思,一位忧国忧民,大义凛然的崇高形象俨然挺立在我们面前。英雄的形象可歌可泣,可敬可佩,深深地震撼着我们的心灵。

2、感受形式美。文学作品不仅内容包含着审美因素,其形式同样也包含着审美因素。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式美。这方面古诗词就是很好的范例。它那严整的字数,鲜明的格调,和谐的声律,加之读音的抑扬顿挫,都能引起人们的审美快感。且看杜甫的《绝句》:

两个 /黄鹂 /鸣 /翠柳,

一行 /白鹭 /上 /青天。

窗含 /西岭 /千秋/ 雪,

门泊 /东吴 /万里 /船。

这首诗不但有上述特点,还有对仗工整,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的特色,从形式上看,它堪称审美感受的典范。

二 从理性上认识美。

什么是美?中小学生对此的认识是模糊的、片面的。他们认为美就是好看,长得漂亮。他们不懂得美的内涵和外延。为了使他们对美有较深刻的认识,笔者认为是否可以引导他们学点关于美的基本知识。如:美的本质、美的分类、美感、艺术欣赏等。然而这些抽象的概

念学生难以理解,但是,教师可以凭着自己的理解给学生通俗的讲解。在学生拥有一些关于美的感性材料之后,如果他们懂得了这些基本概念,他们就能从感性到理性正确地认识美,自觉地进行审美活动,提高审美能力,收到美育的效果。以下是我对美和美育工作的点滴理解:

什么是美?这是一个广泛的问题,这里仅从美的本质上理解美。《美学概论》(王朝闻主编)上讲:“美是人们改造世界,创造生活的能动活动及其在现实中的实现或对象化。它是一种客观的社会价值或社会属性。”由此内涵推及到它的外延,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工人农民的劳动及其取得的劳动成果,科学家的发明创造,学生学习文化知识取得的成绩等等,都属于美的范畴。再看我们正在进行的美丽中国建设,保护生态环境有了天蓝水碧的成效;脱贫攻坚敢得举世瞩目的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凡此种种无不透露出美感的光辉。

以上谈的是从本质上理解美,下面再谈谈文学的审美活动。文学的审美活动最直接的形式是文学鉴赏。文学鉴赏离不开阅读文学作品,但是仅仅一般的阅读,并不就是文学鉴赏。只有获得了那种审美享受的阅读活动才是文学鉴赏。什么是审美享受?简单地说审美享受即一‘种精神的愉悦。当人们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他的感知、情感、想象、理解等诸多因素被调动起来,处于无障碍状态,从而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超脱和愉悦,那么他就获得了审美享受,他的“阅读”也就成了文学鉴赏。

如何达到文学鉴赏的境界,这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探讨、总结。中小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就其主观条件远还不具备,但是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进行培养。首先在教学中启发诱导品味文学作品中的美感因素,其次让他们多读文学作品,从量的方面进行积累,再次选读一些画面感较强的文学作品,让他们去想象、去理解其中的美。

最后,笔者认为:中小学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做好审美教育,不仅有利于教师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更有利于学生的个体全面发展。因此,审美教育是中小学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做好的工作。









湖北省 鄂州市华容区段店镇段店小学

2021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