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新课标背景下三种教材必修课程的5大主题编排对比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04
/ 4


新高考新课标背景下三种教材必修课程的 5 大主题编排 对比分析

何慧慧 1 王向军 2

1 广西南宁市第三十六中学 广西 南宁 530001

2广西南宁市教育教学研究所 广西 南宁 530001


摘要:为适应当代教学的发展,教育部以《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为“纲”,再次开展普通高中化学教材多样化的编写,即“一纲多本”的高中化学教材改革。本文将针对必修课程设置的5个主题在三种教材中的编排及落实展开对比分析。

关键词:课程标准;学科素养;三种必修教材;5个主题;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新高考

根据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的要求,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写了多个版本的教科书,本文将针对必修课程设置5个主题在三种教材中的编排及落实展开对比分析。目前,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审核通过的三个版本必修教材分别为:

人教版(2019)必修教材(第一、第二册):王晶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出版

苏教版(2020)必修教材(第一、第二册):王祖浩主编,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20年出版
鲁科版(2019)必修教材(第一、第二册):王磊主编,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年出版

下文简称人教版、苏教版、鲁科版。

1.必修教材编排目录及栏目对比分析

为适应我国各个地区教育发展的要求,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面体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落到实处,在保持5个课程主题一致的前提下,三种版本的教材在编排上有所不同,具体呈现方式如下表1、2、3。

表1 人教版



1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

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

第三章铁 金属材料

第四章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1.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2.离子反应

3.氧化还原反应

1.钠及其化合物

2.氯及其化合物

3.物质的量

1.铁及其化合物

2.金属材料

1.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2.元素周期律

3.化学键

实验

活动


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2.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3.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




2

第五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

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七章 有机化合物

第八章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1.硫及其化合物

2.氮及其化合物

3.无机非金属

1.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2.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

1.认识有机化合物

2.乙烯与有机高分子材料

3.乙醇与乙酸

4.基本营养物质

1.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2.化学品的合理使用

3.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

实验活动

4. 用化学沉淀法去除粗盐中的杂质离子

5.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

6.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7.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8.搭建球棍模型认识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特点

9.乙醇、乙酸的主要性质


章节栏目

(14个)

实验、探究、实验活动、思考与讨论、方法导引、资料卡片、科学史话、化学与职业、研究与实践、科学·技术·社会、信息搜索、练习与应用、整理与提升、复习与提高

表2 苏教版

1

1物质的分类及计算

2 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

3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4 硫与环境保护

5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

1.物质及其反应的分类

2.物质的化学计量

3.物质的分散系


1.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

2.溶液组成的定量研究

3.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1.氯气及氯的化合物

2.金属钠及钠的化合物

3.海洋化学资源的综合应用

1.含硫化合物的性质

2.硫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

3.防治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

1.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2.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

3.从微观结构看物质的多样性

2

6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7 氮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8 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

9 金属与人类文明


1.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

2.化学反应中的热

3.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1.氮的固定

2.重要的含氮化工原料

3.含氮化合物的合理使用

1.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

2.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3.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

1.金属的冶炼方法

2.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转化

3.金属材料的性能及应用


单元栏目

(16个)

目标预览、交流讨论、方法引导、学以致用、学科提炼、科学史话、实验探究、拓展视野、温故知新、观察思考、生活向导、基础实验、调查研究、选择决策、跨学科链接、建构整合

表3鲁科版

1

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

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

第3章物质的性质与转化

1.走进化学科学

2.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3.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

1.元素与物质分类

2.电解质的电离 离子反应

3.氧化还原反应

1.铁的多样性

2.硫的转化

3.氮的循环

探秘膨松剂——体会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的实用价值

科学合理使用含氯消毒剂

论证重污染天气“汽车银行”的合理性——探讨社会性科学议题

2

第1章原子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2章 化学键 化学反应规律

第3章 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1.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2.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3.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1.化学键与物质构成

2.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3.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

1.认识有机化合物

2.从化石燃料中获取有机化合物

3.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

海水提碘与海水提溴——体验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的实际应用

研究车用燃料与安全气囊——利用化学反应解决实际问题

自制米酒——领略我国传统酿造工艺的魅力

章节栏目(16个)

联想·质疑、观察·思考、活动·探究、交流·研讨、、迁移·应用、方法引导、资料在线、拓展视野、身边的化学、化学与技术、练习与活动(学习·理解、应用·实践)、本章自我评价(核心素养发展重点、学业要求)、案例、迁移·创新、概括·整合、微项目


2.三种必修教材对5个主题的编排分析

2.1主题1“化学科学与实验探究”编排分析

【主题1内容要求】1-1化学学科的主要特征1-2科学探究过程1-3化学实验1-4科学态度与安全意识1-5学生必做实验

2.1.1人教版:1-1主要体现在“绪言”、“ 第一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第二章第三节物质的量” 中。1-2、1-3、1-4、1-5主要体现在化学1化学2两册书各个章节编排39个基础实验、9个“实验活动”、8个“探究”及“方法导引”中。

2.1.2苏教版:1-1主要体现在“专题1第一、第二单元”、“ 专题2第一、第二单元”中,1-2、1-3、1-4、1-5主要体现在化学1化学2两册书各个单元的“实验探究”、“基础实验”中。

2.1.3鲁科版:1-1主要体现在“专题1第1单元”中,1-2、1-3、1-4、1-5主要体现在化学1化学2两册书各个体现在“观察·思考”、“活动·探究”、“案例”、“微项目”中。

三种教材都能将主题1 的内容和学业要求渗透在整个必修教材中,其中人教版在开篇“绪言”中介绍了化学学科的定义及特征、发展历程及趋势、研究对象及手段,第一章介绍了认识和研究物质的常用科学方法,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初步了解学习化学的思维、方法。在第二章钠、氯及其化合物之后介绍物质的量,让学生将认知物质的角度,从宏观转向微观,从定性分析转向定量研究,形成多角度认识物质的化学观念。这样的编排适合大多数学生的认知规律,发展了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

2.2主题2“常见的无机物及其应用”编排分析

【内容要求】2-1元素与物质2-2氧化还原反应2-3电离与离子反应2-4金属及其化合物2-5非金属及其化合物2-6物质性质及物质转化的价值2-7学生必做实验

2.2.1人教版:2-1、2-6主要体现在第二、三、五三章中,其中2-4落实在第二章“钠及其化合物”及第三章“铁 金属材料”中,2-5落实在第二章“氯及其化合物”及第五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中。2-2、2-3主要体现在第一章“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中。按2-7要求,编排了“实验活动1、2、4、5”四个学生必做实验。

2.2.2苏教版:2-1主要体现在“专题3 、4、7、9”中, 2-2在“专题1”第7页“化学反应的分类”、 “专题3”第63页、“专题3”第100页。2-3出现在“主题3”第73-76页。2-4主要体现在“专题3”第二单元“钠及其化合物”和“专题9”中。2-5主要体现在“专题3”第一单元“氯气及氯的化合物”和“专题4、7”中。2-6在“专题3”第99页及“专题9”。2-7落实在“基础实验”和“实验探究”两个栏目中。

2.2.3鲁科版:2-1、2-2、2-3主要体现在第二章,涉及电解质的电离、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2-4落实在第三章“铁的多样性”中。2-5落实在第三章“硫的转化、氮的循环” 2-6主要体现在第三章。2-7主要体现在“观察·思考”、“ 活动·探究”及“案例”中。

三种版本中,人教版对主题2的编排中规中矩,适合大多数学生的认知。鲁科版编排基本与课标的主题内容要求保持高度的一致,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落到实处。苏教版编排更为细致,通过“观察思考、交流讨论、学科提炼、实验探究、拓展视野、温故知新”等栏目循序渐进,深入浅出,将主题内容穿插在各个专题中。如:2-2在“专题1”第7页“化学反应的分类”中,在复习四种基本化学反应类型后初涉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没有具体展开介绍;但在“专题3”第63页“温故知新”中再谈氧化还原反应,涉及“双线桥法”认知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氧化剂、还原剂、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等相关概念,并结合“学科提炼”栏目介绍 “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守恒”现象。在“专题3”第100页,介绍“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第101页“学科提炼”介绍“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判断”。由此可见,苏教版对于这一主题内容落实得深入浅出,层次分明,更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

2.3主题3“物质结构基础与化学反应规律”编排分析

【内容要求】3-1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3-2化学键3-3化学反应的限度和快慢3-4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3-5学生必做实验

2.3.1人教版:3-1落实在第四章第一、二节。3-2落实在第四章第三节。3-3落实在第六章第二节。3-4落实在第六章第一节。3-5落实在“实验活动3、6、7、”中。

2.3.2苏教版:3-1主要体现在“专题5”第一单元中。3-2落实在“专题5”第二单元中。3-3落实在“专题6”第一单元中。3-4落实在“专题6”第二、三单元中。3-5落实在“基础实验”和“实验探究”两个栏目中。

2.3.3鲁科版:3-1在必修2第1章。3-2在必修2第2章第1节。3-3在必修2第2章第3节。3-4在必修2第2章第2节。3-5在“观察·思考”、“ 活动·探究”中。

三种教材都重视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化学键的预测功能,运用“科学史话”、“讨论与交流”等栏目引导学习,通过实验验证,体现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素养要求。对于化学反应的限度和快慢、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能运用时代热点作为情境素材,紧密联系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重视开展实验活动,发展学生认识化学反应的基本角度,形成基本观念。其中,苏教版在专题5第三单元中将“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现象”、“晶体与非晶体”整合介绍,结合“交流谈论”、“拓展视野”、“基础实验”、“跨学科链接”,拓宽了物质结构的知识层面,有利于宏微结合、预测论证等高阶思维的养成。

2.4主题4 “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 编排分析

【内容要求】4-1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4-2典型有机化合物的性质4-3有机化学研究的价值4-4学生必做实验

2.4.1人教版:4-1放在第七章第一节。4-2主要体现在第七章第二、三节。4-3主要体现在第七章第二、四节中。4-4落实在“实验活动8、9”及“探究”活动中。

2.4.2苏教版:4-1主要体现在“专题8”第一单元中。4-2主要体现在“专题8”第二单元中。4-3主要体现在“专题8”第三单元中。4-4落实在“基础实验”和“实验探究”两个栏目中。

2.4.3鲁科版:4-1主要体现在必修2第3章第1节。4-2、4-3融合在第3章第2、3节中。4-4在“观察·思考”、“ 活动·探究”中。

三种教材对有机物的结构特点、典型有机物的性质及有机物的研究价值都落实到位,但各有不同,苏教版及鲁科版均分为3节,人教版分为4节。第一节中,人教版以甲烷为起点介绍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苏教版通过甲烷、乙烯、苯的结构与性质,认识有机物组成和结构对性质的影响;鲁科版由有机物一般的性质再到结构特点。在后续章节中均介绍了乙烯、苯、乙醇、乙酸、营养物质、有机高分子等物质,涉及官能团、同系物、同分异构现象等。其中,人教版将有机物结构的辨识分为碳骨架、官能团两个视角,通过介绍几种重要的有机化学反应,联系有机物的性质及转化,初步解释和推断有机化合物的性质,进一步认识结构、性质、用途之间的关系。知识脉络清晰,较为通俗易懂。

2.5主题5 “化学与社会发展” 编排分析

【内容要求】5-1化学促进可持续发展5-2化学科学在材料科学、人类健康等方面的重要作用5-3化学在自然资源和能源综合利用方面的重要价值5-4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5-5化学应用的安全与规则意识

2.5.1人教版:集中体现在第八章,在第三章第二节(金属材料),第五章第三节(无机非金属)及第七章第二节(乙烯 有机高分子)中分散介绍。

2.5.2苏教版:不设单独专题,在专题3第三单元(海洋化学资源的综合应用)、专题4第三单元(防治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专题7第三单元(含氮化合物的合理使用 )、 专题8第三单元(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 专题9第三单元(金属材料的性能及应用)中分散介绍。

2.5.3鲁科版:主要分布在6个“微项目”中。

三种教材中,人教版将主题5的内容要求集中体现在一章中时又渗透到各章中,编排较为完整和突出,能精选教学素材和案例,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视角看待和解决实际问题,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 思考和建议

2019年,教育部明确提出要立足全面发展育人目标,建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指导高考内容改革和命题工作的测评体系,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的科学系统,推动教育公平,深化教育改革。在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指导高考命题,课程标准指导教科书的编写,高考试题指导教师的教学,教学的最重要材料就是教材。在新高考、新课标背景下,开展三种必修教材对比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三版教材在5个主题的编排顺序、学习内容、栏目种类、活动设计等方面都有不同,教材涉及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也不同,实现必修课程5大主题的设计方法和材料也存在差异。本文通过对三种版本教材在5个主题编排上的对比,让更多的教学关注教科书在新课标要求下进行的改革与变化,从整体上理解课程结构,改变教学观念,真正做到以学生学情为主体,选择适合自己学生的教材,利用教材的各种栏目、活动,指导学生在实验中学习物质的性质,在探究中理解反应的原理,在讨论中提升能力,在解题中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生产、生活中的真情情境带入课堂,从而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各项要求落实到每一堂课中。


4.结语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关键,是学校课程的重要体现,本文针对必修课程设置5个主题在人教版(2019)、苏教版(2020)、鲁科版(2019)三种教材中的编排及落实展开对比分析,使教师能从5个主题落实的角度了解新课标三种高中化学必修教材的编写特点,方便教师审视、评价、选择及运用教材。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20.5(2021.1重印)

[2]杨万丽,陈君,毛羽. 高中化学教材对比分析[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20,3.

[3]王晶,比华林,普通高中教科书 化学 必修 第一册 第二册[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9.5

[4]王祖浩,普通高中教科书 化学 必修 第一册 第二册[S].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 2020.7

[5]王磊,陈光巨,普通高中教科书 化学 必修 第一册 第二册[S].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9.7


备注:此文系南宁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A类(资助经费重点)课题《新高考背景下南宁市普通高中化学新教材实施的研究》,立项编号:2019A021 阶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