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 37060219870911****
摘要:装配式建筑凭借着自身的特点得到快速发展和应用,虽然当前装配式建筑施工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但是相信在工作人员不断努力的情况下,将会进一步改进优化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进一步提升施工水平。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建筑问题;应对策略
引言
随着经济发展,建筑行业飞速突进,传统建筑形式的弊端逐步暴露,对建筑形式的要求进一步提升。装配式建筑依靠其施工周期短的优势得以快速发展,并逐步得到十分广泛的实际工程应用。与传统建筑形式相比较,装配式建筑具有十分典型的优势,其施工周期较短,且其整体作业流程较为简便。尽管如此,作为一种全新建筑形式,装配式建筑仍存在较多不足,如工程成本偏高、社会认可程度较低、缺乏相应规范及标准体系等。
一、装配式建筑的应用优势
(一)节省施工时间
装配式建筑主要由各个构件组成,大部分构件可以在工程批量制作完成,然后运输到现场组装,这就大大节省了施工现场的工作量,有助于施工时间的节省,有助于缩短施工工期。此外,装配式建筑比传统建筑能够节省更多的资金。
(二)有利于提高基础稳定性
装配式建筑中很多构件都为钢材,钢材的重量比传统钢筋水泥结构重量轻很多,建筑总重量是传统建筑的一半左右,这就表面,地基承受来自建筑本身的压力较小,这有助于提高基础稳定性,并且有着较为灵活的施工方法,只需要将预制构件运输到工地组装完成就可以高效完成建筑建设。
(三)有利于提升环保性能
在装配预制构件过程中如果发现和建筑标准不符合那么可以立刻更换拆除这些不和要求的部件,在车间快速完成调整或者制作,基本不会对工程项目的整体进度产生影响。同时,装配式建筑施工中不会像传统建筑施工中产生较多固体废弃物、扬尘、废水等,这就充分将装配式建筑绿色环保、可持续性的有点凸显出来。
二、当前装配式建筑存在的主要不足
(一)产业基础薄弱
虽然我国建筑市场较大,且建筑规模增长十分迅速,在建筑施工技术以及管理模式层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全新的建筑模式,其产业基础仍旧十分薄弱。在装配式建筑作业过程中,受到其构建运输过程以及建筑基础的显著影响,使得构建生产工厂任务量偏低,无法形成较大规模的产业链条,除此之外,其成本仍旧朴高,因此难以使得装配式建筑占据建筑市场的主流位置。而且对于装配式建筑而言,其相应技术要求较高,尤其针对其节点连接和构件组装过程。整体而言,装配式建筑作业过程中普遍存在操作复杂、细节繁多以及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除此紫外,对我国而言,装配式建筑领域之中所存在的标准和规范极度匮乏,相应的体系构建较为滞后,就其政策而言,虽已有初步方针,但其整体政策框架和规划仍不明确。
(二)社会认可程度低
目前国家以及各地方对装配配建筑的认可程度仍旧偏低,虽已逐步推广大量的政策,但其整体仍停留与需求层面,对其具体实施细节的表达仍较为模糊。虽然目前对装配式建筑的优势已有初步的认识,但其宣传力度仍旧偏低,引导较弱,因而在建筑市场之中,装配式建筑仍难以与传统建筑形式进行抗衡,社会认可程度偏低。
(三)人才储备不足
对于装配式建筑而言,其相应的生产工艺与一般建筑工程存在十分典型的区别。对于一般建筑工程而言,其多采用专业知识匮乏人员进行作业,确保相应工程技能,而对于装配式建筑而言,其对施工人员专业技能要求较高,无法在较短时间内对从业人员实施集中培训以使其符合实际工程需求,就该问题而言,目前装配式建筑领域中,作业人员储配明显不足。
(四)构建规范体系不完善
对装配式建筑而言,其对各作业分项的协调度和配合度要求较高,因此,其作业管理过程中需要相应管理企业具有足够能力和资质。装配式建筑的构件生产都是在工厂集中加工,对构件尺寸的精确度有着很高的要求,这就增加了加工的难度。在施工中,很容易出现精确度不够无法完全组合预制构件的情况,此外,加上生产设计过程中可能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降低精确度,进而影响到后期安装作业。在预制构件吊装过程中容易出现损伤构件的问题,同时也存在机械伤人的风险。可见,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难点之一就是安全方面。
(五)施工技术不足问题
在浇筑装配式建筑预制板过程中要保证连接,钢筋数量和位置的精准度,所以对精度要求较高,在拼接不同预制板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各项参数。在连接好预制梁板钢筋后需要开展方案交底,要保证施工方案、设计方案交底工作详细认真,避免出现错误。在构件位置固定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机电管线排布问题。在施工中,常常会遇到二次损伤机电管线的问题,通常需要对照设计图纸排列好固定构件然后安装。
三、建设单位应对策略
(一)完善标准体系
对于建设单位而言,目前装配式建筑相应标准体系仍不够完善,因而使得其工程管理和实施过程中遭遇许多问题。为此,建设单位应当勇于借鉴已有工程的相关实际经验进行施工管理和实施作业,在此基础之上,应当结合自身管理经验以及自身实力水平对以往工程经验进行进一步优化,并逐步形成符合自身特征的工程管理模式和相应的工程标准体系,努力完善作业管理。技术资格认定和行业标准认定是装配式建筑出厂时的两种检测验收方式,只有技术指标认定质量合格后方可运输到施工现场。在运输过程中需要合理选择运输路线、时间,保证交通的平稳通常,避免在雨雪天气运输。运输过程中还要做好保护工作,避免发生磕碰损坏问题。
(二)完善管理模式
在针对装配式建筑工程进行管理过程中,建设单位应当依据其特有的工程形式和工程特点进行管理模式和管理体系标准构建。针对其招投标过程、施工管理过程以及质量验收等过程构建相应的制度标准,以确保全工程的顺利进行。除此之外,在构件制作和装载过程中,应当尝试利用相应的产品许可制度和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制度对其进行管理,以确保实际工程质量的安全。
(三)更新工程技术
装配式建筑以一般建筑形式存在十分显著的区别,其相应的规范要求以及质量评价体系并未得到及时更新。在此基础之上,建设单位应当针对其施工技术以及相应的关键节点质量控制要求进行深入把控和分析,并针对该问题成立相应的技术责任部门,逐步与相应科研机构进行合作研究,以此开发出相应的与实际工程情况相一致的行业规范或标准。
(四)加强人员素质培养
专业化的技术团队和施工人员是保证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的前提。无论是构件预制还是现场安装对工作人员的技术能力都有着一定的要求,为了保证装配式建筑的质量,施工单位需要加强施工团队素质培养,积极组织培训,提升施工团队的整体思想意识和专业能力。
结束语
综上,我国建筑行业经过多年发展改进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装配式建筑是当前建筑行业中常见且具有良好节能环保性能的形式。装配式建筑施工工期短,整体质量较轻,并且节能环保,是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当前我国装配式建筑生产施工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为此,我们需要在明确装配式建筑施工优势的前提下,加强分析装配式建筑生产施工中的难点和不足,从而采取有效的优化措施,提升装配式建筑整体性能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J].侯智杰.四川水泥.2017(08)
[2]浅谈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质量控制策略[J].王英霞.河南建材.2020(05)
[3]对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研究[J].刘芳超.居舍.20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