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我国智能社区建设实践路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09
/ 2

浅谈对我国 智能社区建设实践路径研究

王荣平 ,周兆廉 , 关烨臻

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


        摘要: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如何打造智慧城市、建设智能社区,逐渐成为我国新型社区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建设智慧城市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完善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手段,而智能社区是智能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化社区就是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社区的服务和管理,充分利用软硬件资源,使管理服务更加互联化、物联化、智能化。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是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是创新社会治理的基础平台,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基石。加强社区建设与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不同场合都强调要做好社区工作的重要性,社会治理的重中之重是城乡社区。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到六中全会,从“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社区建设”到“增强社区服务功能,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社区建设治理都被作为一项重大任务来抓。
        关键词:社区建设;智能化;实践
        
        
               一、智能化社区研究发展历程
        世界各国对于智慧社区概念说法不一,并没有明确的定义。国外智慧社区的概念最早为John•M•Eger在《Smart Community Guidebook》中提出,当前国内比较权威的定义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智慧社区建设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中提出的:“智慧社区是通过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整合区域人、地、物、情、事、组织和房屋等信息,统筹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和商业服务等资源,以智慧社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支撑,依托适度领先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社区治理和小区管理现代化,促进公共服务和便民利民服务智能化的一种社区管理和服务的创新模式,也是实现新型城镇化发展目标和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目标的重要举措之一。”美国、日本、英国等信息技术强国都在推动智慧城市、智慧社区建设与大数据技术的结合,以面向市民提供更加精准、实时、个性化的社会服务。所谓智慧社区,就是由政府主导,各种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依托智慧化的基础设施,将居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和社区管理的工作内容,充分整合到智慧社区服务系统之中,从而实现社区服务现代化,社区管理精细化的一种新型、可持续发展的社区形态。
        二、我国智能化社区建设现状
        我国智慧社区的发展也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从二十世纪80年代末开始,经过了几个阶段,包括计算机辅助管理、数字化、智能化等,产品与技术从音频有线楼宇对讲开始逐步向无线化、网络化、信息化、可视化、社区服务化方向发展,服务范围从楼宇、家居扩展到周边商圈。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产业及技术的高速发展为传统经济和传统产业注入新的活力,社区交往、社会生活、商业模式和商业形态都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
        上海市大力推进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截止2015年年底,全市已建成211个受理中心,在地域较广的乡镇设置了11个受理分中心,在郊区设立了1300多个村级社区事物代理室,政府十余个部门、193项公共服务事项被整合到一起,取得了市民办事便捷、政府管理方便、过程公开透明、行政成本降低、民生信息鲜活和社区和谐稳定的良好社会效益。
        四川攀枝花市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在组织体制、技术设计和建设模式等方面独具特色,具体表现在:一是将平台部署“提升”到市级层面,提高了数据统筹层次,节约了建设成本;二是将平台应用“下沉”到社区范围,有效缩短了服务半径,最大限度地方便居民办事;三是将平台“拓展”到专线网络,减少了综合信息平台与部门业务系统互联互通的中间环节,探索出综合信息平台建设与社区信息化建设有效衔接的可行模式。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一门式”政务信息服务秉承“把简单带给群众,把复杂留给政府”的核心理念。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以信息技术再造审批流程,破除条线分割,打通“信息孤岛”。街道行政服务中心办理事项增加到77个项目,一个窗口可办事项大幅增加,为政府找到公共服务“公约数”和提供有针对性的公共服务提供了科学依据。
        三、我国智能化社区建设存在问题
        (一)智慧化社区技术平台标准不统一
        建设部住宅产业化办公室在1999年12月出台的《全国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示范工程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和2000年出台的GB50314-2000《智能建筑设计标准》中,都没有详细规定每个系统的设计规范及施工规范,各地智慧化社区在实施过程中往往只能参照已有的各相关系统的有关标准执行,因而导致在工程设计、设备选型、施工安装时的的随意性很大。由于各厂家生产的相同产品的开放性、兼容性、互换性比较差,造成社区住户家中设备种类很多,给未来系统的集成与数据共享带来很大困难,现实应用中管理和维护也非常困难。智慧社区的系统硬件中,如可视对讲、视频监控、停车道闸、门禁等产品,每一类产品在市面上品牌繁多,多达几百甚至上千种。各设备供应厂家处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按照自己的产品标准进行设计和生产,造成物业、安防、家居等各行业的厂家“各自为政”,缺乏面向整个智慧社区的全局考虑,标准不统一。

如可视对讲系统,室内机和室外主机必须由同一厂家提供才能实现系统的维护、升级换代,更难以与小区其他品牌的系统集成。这不仅提高了系统集成的成本,而且在产品的灵活性或扩展性方面也较差,不能满足智慧社区系统的统一管理。在以后的智慧化社区技术平台建设中要有统一的标准,各厂家的产品之间要有良好的兼容性。
        (二)智慧化社区技术平台所提供的服务与居民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虽然建设部住宅产业化办公室早在1999年12月就出台了《全国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示范工程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但各种协调机制和配套的影响力依然是缺失的。2014年5月底召开了《智慧社(园)区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工作会议之后,全国智标委也在继续推动智慧社区标准化工作的进程,但智慧社区标准的落实及实施需要市场的合力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智慧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只有不断整合政府资源、商家资源、社区资源和居民资源,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衣、食、住、行、娱等的需求,才能充分激发居民积极参与、自主互动的服务能力,突出“智慧是你我,智慧在身边”理念,将全社会资源纳入到智慧社区的共同服务,共同分享中。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而言,由于智慧社区本身代表了一种较先进、现代的生活方式,受前期投资和消费水平影响较大。政府主导多,社会参与的少。智慧社区建设虽然鼓励按照“政府主导、行业引导、企业和社会共同参与”来运作,但由于缺少社会参与机制,除政府和基础运营商参与之外,参与面窄,运转效率偏低,成本偏高,影响企业投入的积极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智慧社区的发展。因此,智慧社区的发展在全国范围内还很不平衡。从社区所能提供的服务而言,社区智能化产品“智能化”程度还不够高,距离社区居民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四、我国智能化社区建设发展对策建议
          一方面,可以通过政策、资金支持,引导和带动高素质专业型人才参与到智慧社区建设中,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能力建设,以提升社区服务质量和水平;另一方面,可以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积极投入到对“智慧社区”的研究中,形成政、产、学、研良性互动的智慧社区发展模式。同时,应加强对社区居民的宣传培训,提高居民接受使用智能设备和智慧系统的能力,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为居民提供个性化的定制服务,提高居民的满意度,真正实现智慧社区为居民服务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我国智慧社区建设综述[J].朱慧,马德峰,经营管理者.2019(12)。
        [2]智慧社区建设中政府的主导作用[J].伍堃,河北学刊.2020(05)。
        [3]从智慧社区到智慧民生[J].朱跃生.中国物业管理.20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