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段整本书细读:为何可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11
/ 1

小学中段整本书细读:为何可为

吴彦希

四川省成都市五块石小学校 610000

摘要: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到了中年级和高年级能不能顺利地学习,首先就取决于他会不会有效地阅读,在阅读的同时能否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否有效阅读。因此,学生可持续性学习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他还提出了阅读跟学习紧密联系的主张,认为阅读给学习创造“智力背景”,课外阅读“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叶圣陶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对“读整本的书”提到:“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读整本书”是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整本书 小学中段 细读

一、整本书细读现状:

英国提出“要利用班级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中的读物”,使儿童阅读内容的选择视其兴趣享有相当的自由;日本的语文教育很重视“读书指导”,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帮学生养成读书的兴趣和习惯,培养学生阅读报刊、使用工具书、利用信息等能力;我国台湾从上世纪60年代起,就开始了儿童阅读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教师指导课外阅读的实践策略书籍《儿童阅读手册》出版。国内比较早提出整本书细读的是叶圣陶先生,他认为“在阅读一事的本身,教师没给一点儿帮助,就等于没有指导。”扬州市“亲近母语”课题组历时十年,探索建立了“亲近母语”儿童阅读教育课程体系,对整本书的阅读交流组织方式进行了深入研究。儿童阅读推广人岳乃红、周益民、蒋军晶所执教的整本书细读交流观摩课给广大教师提供了学习和研究的案例。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儿童文学博士王林自2006年1月在《小学语文教学》“班级读书会”专栏对整本书细读指导做专业引领,并指出了目前阅读交流课堂教师占主导地位、指导缺乏技巧等问题。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一是对整本书的细读研究主要停留在书目推荐、指导方法的层面,而课程的整体设计、教师组织技巧、教学策略的有效性等方面,特别在细读的指导上缺乏理论探究;二是虽然有一些个人、团队开展了一些理论研究。例如扬州市“亲近母语”课题组历时十年,探索建立了“亲近母语”儿童阅读教育课程体系,对整本书的阅读交流组织方式进行了研究。儿童阅读推广人岳乃红、周益民、蒋军晶所执教的整本书细读交流观摩课给广大教师提供了学习和研究的案例。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儿童文学博士王林自2006年1月在《小学语文教学》“班级读书会”专栏对整本书细读指导做专业引领,并指出了目前阅读交流课堂教师占主导地位、指导缺乏技巧等问题。但依然存在研究理论多,应用实践少的问题。这就造成大家都非常关注学生整本书的阅读,但缺少对其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再加上如今有声影像极大繁荣,学生从电视、手机、电脑等媒体获得海量的信息以及快餐式的感官刺激。如果我们不能进行有效的指导,巩固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并使其收获成就和认同的话,到时,悔之晚矣。

以上资料表明,对整本书的阅读研究主要停留在书目推荐、指导方法的层面,而课程的整体设计、教师组织技巧、教学策略的有效性等方面没能深入探究,缺乏实践总结和理论提升。

国家2011年出版的《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在教学建议部分,做了这样的表述:“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并且规定:小学六年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其中其中第一学段(1~2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3~4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5~6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这是课标规定的最保底的阅读量化要求。

贯彻课程标准的精神,引导学生读整本书,尤其是读整本的经典、优秀典范的现代文名著,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也成为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各学校以及社会关注的焦点。

一方面,各级政府都提出“要利用学校、班级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中的读物,为儿童阅读提供适合的,可供其自由选择感兴趣的书籍进行阅读。”并因此大力推动图书馆的建设,并对社会开放。以成都为例,现已开放省、市、区、社区(学校)四级图书馆,并大力督促各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开放,这些举措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教育对书籍的需求。

另一方面,各学校也按照《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要求,以及学生发展的需求,大力开展各类阅读活动,营造阅读的环境。以我校为例,2017年相继开展了“读经典 诵经典 写经典”、作家进校园、金牛文化大擂台、成都市教师读书沙龙等活动,在校园内掀起师生阅读的高潮。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指出:“读整本的书,不仅可以练习精读、速读,有利于养成好的读书习惯;还可以进行各种文学知识与文体阅读的训练;学生阅读的心理会更加专一,阅读效果也会更好。它可以收‘一石多鸟’之效。”由此可见,引导学生读整本的书,有利于学生语文整体素养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