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江县人民医院 四川达州 636250
胆结石属于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发生率,随着人们饮食及生活习惯的改变,近年来该病的发生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该病好发于肥胖、年龄在40岁左右、多产的女性中。胆结石形成以后会对其所在的胆道部位反复性的刺激,进而引发炎症和胆道梗阻的发生,致使患者出现腹痛、黄疸、发烧等临床症状,病情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出现感染性休克,极大的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一、胆结石的病因是什么
胆结石的病因复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研究认为结石的形成是遗传、生活方式以及环境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日常生活中只要能够使得胆汁成分发生变化或者形成胆道梗阻,都有极大的可能导致胆结石的发生,常见的有肥胖、高血脂、寄生虫等。
人体的肝脏通过分泌的胆汁来帮助消化系统消化脂肪等物质,若饮食或生活方式长期处于不健康状态,胆汁的分泌就会受到影响出现紊乱,同时胆汁的成分也会受到影响发生改变,致使胆固醇出现分泌过多的情况,由于胆汁无法将其溶解掉,多余的胆固醇就会从胆汁中析出,形成结晶,随着时间的积累,结晶会逐渐钙化并形成为结石。
二、胆结石的治疗
对于没有明显临床症状的患者,一般不建议接受治疗,患者需要定期到医院复查,与此同时,需要加强日常护理,以控制病情发展。对于有临床症状,且反复发作的患者,需要及早实施手术治疗,以便及早解除病因。研究显示优质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对胆结石患者采取优质的护理干预十分必要。
三、胆结石的护理
饮食护理
胆结石发作时,患者不能仅仅依靠药物治疗来缓解症状,还需要注意调整饮食。在进行消炎治疗时需要禁食,待带症状得到缓解以后,患者可以食用一些流食来补充其身体所需的营养,比如豆浆、浓米汤等。
控制胆固醇和脂肪的的摄入量,少吃或者不吃蛋类、动物内脏等食物,因为大量的胆固醇经过代谢以后,会生成尿酸,而尿酸是结石形成的主要成分。待患者的身体恢复以后可以摄入一些低脂肪和低胆固醇的食物来补充营养,比如鱼肉、鸡肉等,这些食物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还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能够满足患者身体所需要的热量,有助于肝糖原的形成,对于肝脏的保护具有积极作用。
患者应该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比如胡萝卜、西红柿以及玉米等,因为维生素A能够抑制结石增大,减少结石增多。多吃有利胆功效的食物,比如山楂、玉米、荠菜等。
胆结石患者应该多喝水,能够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有助于胆汁的排泄,同时也有助于胆结石的排出,能够缓解患者的病情。
少吃糖,大量摄入糖类食物,会增加患者体内的尿酸度,进而形成草酸钙,随着草酸钙的沉积,最终会导致结石的发生。避免吃胀气类食物,比如番薯、萝卜等。
胆结石手术患者饮食一定要清淡,忌食油腻和刺激性食物,同时还需要忌烟酒,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三餐规律,定时定量。
心理护理
胆结石极易反复发作,患者可能需要长时间接受治疗,在这个过程中患者不仅需要承受极大的生理痛苦,也承受了极大的心理压力,极易出现焦虑、紧张等负面不良情绪,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可能影响患者的治疗信心,导致患者依从性下降。为了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护理人员需要多关心和鼓励患者,多疏导患者,消除患者的心理症结,让患者能够保持积极的心态。同时家属应该多和患者沟通,让患者感受到家庭温暖,减少其负面情绪的产生,同时鼓励学会排解压力,主动调节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运动康复护理
胆结石患者在病情发作时,尽可能的要卧床休息,待其病情恢复后,可以指导家属协助患者进行一些强度比较低的运动,比如散步、打太极等。适当的运动能够促进胆汁的排泄,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胆汁的淤积,有助于提高胆囊的收缩功能。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运动应该把控好强度,切忌不可过度运动,否则不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甚至会造成不必要的损伤。患者运动后也不要立即摄入能量太高的食物,以免增加胆囊的负担,影响胆囊的功能。
哪些人特别容易病发胆结石
胆结石的高发人群主要包括有有以下几类:
(1)中老年人,研究显示胆结石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年龄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相较于青少年,发生胆结石的风险明显更高。
多次生育的女性,可能和雌激素有关,妊娠期间胆道功能发生紊乱的几率高,容易导致平滑肌收缩乏力,进而导致胆汁淤积,加上妊娠期间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增加,极易形成结石,所以妊娠的次数越多,发生胆结石的风险也就越高。
肥胖者,数据显示肥胖者发生胆结石的风险是正常人的三倍。
饮食不规律不均衡的人,饮食偏荤喜好甜食,会导致提捏的脂肪和胆固醇含量过多,容易形成胆固醇结石。饮食不规律,经常不吃早餐或者恶补按时吃饭的人,其体内胆酸颔联会减少,胆汁的浓缩容易形成结石。
遗传,有结石家族史的人其发生胆结石的风险明显要高于正常人。
爱吸烟的人,吸烟会增加血清中胆固醇的含量,导致血脂出现异常,不仅能够引发动脉硬化,还为结石的形成创造条件。
胆结石患者若想减少复发,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饮食,同时需要合理的安排自己的作息,学会调整负面情绪,保持积极心理状态,减少长时间静坐,长期坚持运动,劳逸结合,相信患者不仅能够减少复发,其生活质量也会得到极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