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第 149医院康复理疗科 江苏 连云港 222000
摘要:目的:探析对脑卒中患者应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技术联合常规康复治疗手段治疗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9年1月到2021年1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开展研究,对照组应用常规康复治疗手段治疗,观察组则应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技术联合常规康复治疗手段。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运动功能情况、日常生活能力情况及治疗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上肢运动功能评分、下肢运动功能评分、BI指数、治疗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技术联合常规康复治疗手段治疗脑卒中效果明显,患者的运动能力得到较大的恢复,有利于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技术;常规康复治疗手段;脑卒中;疗效
前言
目前,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病后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对其日常生活能力有严重的影响,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恢复患者的肢体功能[1]。常规康复治疗手段临床应用非常广泛,能有效恢复脑卒中患者的各项功能,为进一步提高疗效,近年来将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技术应用到脑卒中患者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本文针对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技术联合常规康复治疗手段治疗脑卒中的效果进行研究,全文如下。
正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参与本次研究的脑卒中患者共120例,均于2019年1月到2021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纳入60例,男39例、女21例,年龄平均值(68.5±4.3)岁,病程平均值(19.4±1.1)d;观察组纳入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平均值(68.6±4.4)岁,病程平均值(19.3±1.0)d。对比两组基线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经确诊为脑卒中,目前病情稳定,属于康复期,意识清楚;②年龄<80岁;③本次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和家属了解本次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
①发病前存在意识障碍、痴呆或神经、肌肉、骨骼病变;②心脏功能不全、肝肾功能异常。
1.3 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康复治疗手段,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康复治疗方案,康复训练原则为由被动到主动,由卧位、半卧位、坐位到站立、行走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技术,治疗仪器为XY-K-SWFK-Ⅰ肌电生物反馈刺激仪,将电极放置于需锻炼肌肉表面的皮肤上,让患者能看清屏幕上的肌电值、能听清仪器的声音信号,并在操作者的指导下控制肌肉进行训练,训练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并根据患者的肌电值进行调整。训练3min休息1min,每个部位的肌肉每次训练15-20min,1日2次,1周5d为1个疗程。所有患者均持续进行2个疗程的治疗。
1.4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运动功能情况、日常生活能力情况及治疗满意情况,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
运动功能情况:应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ugl-Meyer评分)分别对患者的上肢、下肢运动功能进行评价,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满分为66分,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总分为34分,分数越高提示运动功能越好;
日常生活能力情况:应用《日常生活能力评定Barthel指数量表》(BI指数)进行评价,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提示日常生活能力越强;
治疗满意情况:采用医院自制的临床治疗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患者进行调查,分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满分为100分,其中≥80分为非常满意、60-79分为比较满意、≤59分为不满意,总满意=非常满意+比较满意。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软件SPSS 21.0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结果使用“均值±标准差”表达,运用t值检验;计数结果使用“百分比”表达,运用卡方值检验;结果显示为P<0.05时,说明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后两组患者运动功能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上肢运动功能评分、下肢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运动功能情况[分]
组别 | n | 上肢运动功能评分 | 下肢运动功能评分 |
观察组 | 60 | 56.92±5.50 | 29.34±2.86 |
对照组 | 60 | 48.41±4.73 | 24.71±2.38 |
t | - | 9.087 | 9.639 |
P | - | 0.000 | 0.000 |
2.2 治疗后两组患者BI指数的比较
观察组BI指数为(86.39±8.52),对照组BI指数为(74.40±7.38),观察组BI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39,P=0.001)。
2.3 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满意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治疗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表2: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满意情况[n(%)]
组别 | n | 非常满意 | 比较满意 | 不满意 | 总满意 |
观察组 | 60 | 36(60.00) | 21(35.00) | 3(5.00) | 57(95.00) |
对照组 | 60 | 25(41.67) | 24(40.00) | 11(18.33) | 49(81.67) |
x2 | - | - | - | - | 5.175 |
P | - | - | - | - | 0.023 |
3 讨论
脑卒中患者发病后由于中枢神经细胞的损伤常出现偏瘫[2],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临床应采取积极手段治疗,以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常规康复治疗手段以其效果良好、操作简便等优势是临床的主要治疗手段。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技术逐渐应用于临床,主要通过放大患者自主神经冲动,刺激肌肉进行锻炼[3],配合常规康复治疗手段使用,可提高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增强疗效。
综上所述,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技术联合常规康复治疗手段治疗脑卒中效果明显,患者的运动能力得到较大的恢复,有利于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杨俊涛.康复训练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J].广东医科大学学报,2020,38(01):40-42.
[2]吴李秀,余旭芳,戴梦圆,麻蔡军,周敏亚.下肢康复机器人配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20,58(04):72-75.
[3]罗思思.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仪配合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20,33(23):185-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