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杜威“从做中学”教学原则评析与启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18
/ 2

浅谈杜威“从做中学”教学原则评析与启示

骆玲玲 重庆师范大学 重庆北碚 400700

杜威是美国近代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家、他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不仅在美国,而且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从做中学”理论是其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杜威用这一理论利器揭批“传统教育”的弊端,支持“进步教育”运动的开展。多年过去,杜威的“从做中学”理论仍然充满了生命力,并深深地影响着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

一、杜威从“从做中学”的内涵

杜威"从做中学"理论的提出,有它深刻的社会背景和教育发展状况的诸多因素。其理论内涵丰富而深刻。“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是杜威教育理论中的三个核心观点。这三个观点紧密相联,从不同侧面揭示出杜威对教育基本问题的看法。杜威认为,“从做中学”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 [1] “从做中学”主张从经验中积累知识、从实际操作中学习,要求学生运用自己的手脑耳口等感觉器官亲自接触具体的事物,通过思考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知识,最后亲自解决问题。他的思想的突出特点是将儿童视为能动的个体,遵循儿童的心理认知发展规律,并且充分考虑他们的兴趣和天性,因材施教。

二、杜威“从做中学”对教育教学的启示

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应将学生作为学的主体:学生才能在活动中遇到问题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兴趣,当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时,教师做适当的引导,对学生学习知识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师生之间也能建立民主、平等、友善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要给学生设计一个有趣的情景,可以看出教师要在教育过程中扮演组织者、领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1]

教学内容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以活动为载体,搭建知识和学生之间的桥梁,不仅活跃了氛围,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激情,比如在学习位置内容时,可以给学生相应的纸条,纸条上对应每一位学生的序列,让学生寻找自己的座位。通过活动,学生可以知道确定一个位置的关键因素,还能为第三学段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做铺垫。

改变传统家庭作业的形式:传统的家庭作业大多是大量抄写,背诵,做题。这种家庭作业太过机械死板,学生抱着完成作业的心态敷衍了事,对知识的获取没有任何好处,还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因为不放改变形式,让学生通过活动中完成知识的巩固。比如在学习长方体的体积知识时,可以让学生寻找一个长方体,并写出改长方体能装多少(1×1×1)的小正方体,不仅让学生明白体积的真正含义:物质和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空间观念,创新思维能力。

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传统的教学评价只注重对学生结果的考查,忽视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这种评价方式带来了很多弊端,比如考试抄袭,平时作业抄袭,带来的后果表示学习的知识很凌乱或者毫无所获,这与评价方式息息相关,因为教育者侧重结果,因此学生也只注重成绩的高低忽视了良好品行的践行。因此作为教育者不仅要看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把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

三、杜威“从做中学”对小学教育的启示

杜威指出:“实现“从做中学”,与其说是通过专门设计来使课程更有活力和更具体,或者通过取消教科书以及师生间过去那种储水池和抽水机般的关系达到的,不如说是通过给儿童一个充满了要做的有趣的事的环境达到的”因此在小学教育过程中我们要从学生的衣食住行给学生设计情景,让学生知道知识来源于生活,是从生活中抽象出来的,符合小学生具体形象的思维特点。[3]这些活动包括以下三类:一是艺术活动:绘画,跳舞,歌唱,雕塑等。二是手工训练:剪纸,纺织,烹饪,园艺,木工等。三是要动手的科学研究。让学生在活动中唤起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去发现创造,培养特长,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因此学校应多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自由发展的空间,通过传统节日创办活动,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四、杜威“从做中学”对中国教育的启示

我国的基础教育正经历着由应试教育但素质教育的改革,应试教育的升学模式是通过考试,决定着学习知识是识记的,填鸭式的灌输。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是促进人的全面、个性发展,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因此要改变传统教育“知识灌输”的形象,鼓励学生去实践、体验、创造并获得知识和能力,重视儿童的价值,尊重儿童的个性。但如今的家长和老师反而限制了学生的天性,本着“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思想,将大量的家庭作业、课外作业、培训班加注在学生身上,让学生对学习无意识之间产生了枯燥无味的刻板印象。儿童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应该给他们自由,减少束缚的枷锁,开展兴趣的课程活动教学,组织有生活价值的教育活动,使学生用更专业的知识更开阔的视野来看待自己周围的事物、环境、现象,使个人经验逐步丰富系统化。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倾注杜威“从做中学”的思想,不仅符合学生具体形象的思维特点,学生也不再感到生活经验和学科知识的分裂,不再把知识当作一堆应付考试的符号,也不再视个人经验为毫无价值的存在,还能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

[1]刘长海,马伟杰.教育改革中“从做中学”的贯通价值及路径选择[J].当代教育科学,2020(12):16-23.

[2]王钰姗.关于杜威教育哲学思想的思考[J].智富时代,2018(09):223.

[3]司亚楠.杜威具身认知思想及启示[J].科教导刊(下旬),2018(24):17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