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21
/ 2

浅析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余春景

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州市第八中学 553538

摘要:随着地理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考试命题和培养目标越来越重视学生在实际情景中自主灵活运用已学知识,进行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都离不开逻辑思维的运用。

关键词:初中 地理教学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引言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所以,初中地理教师要努力把每个学生的地理思维因子挖掘出来,要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推理能力,充分利用好地理课堂思维场域,从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来激活学生的地理思维,使学生不断丰富知识储备,形成地理学习能力,进而学会运用地理知识去分析地理现象形成的原因、过程和结果,使学生不断受到知识启发,以此激发出学生对地理学科以及人们生活的自然环境的热爱,不断提升学生的地理思维品质。

一、运用分析比较法提升逻辑思维

初中地理的学习涉及到众多的概念和知识清单,在记忆的过程中很容易相互混淆,例如在地形和地貌、华北平原和华中平原等等。一方面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相类似的概念或地域的混淆,使得所有的知识变得混乱、无秩序;另一方面随着知识量的学习越来越多,可能出现思维定式的负迁移,不能很好地举一反三,进行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因此,面对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重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借助缜密地思考分辨类似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教师可以通过运用分析比较法来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精选一些比较有可比性的、典型的比较对象来进行比较形象、客观的说明。通过举一反三、思维探究,发展学生的分类、比较的能力,有助于解决相应的地理思维障碍和困惑。通过分析比较法,能够让学生直观地掌握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渗透和相互联系,能够基本掌握其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学习的过程中做到有重点、有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来挖掘内部的中心,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对象进行整体和个性的探究,就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分析比较法,将新知识与以前相关的旧知识之间建立链接,形成极具个性的思辨能力。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情感

地理其实是一门很有趣的课程,它能让学生了解自己生活地方的自然风貌、风土人情、气候类型,还能知道整个国家的概况,了解整个世界、整个宇宙。把地理尽可能地还原到学生容易理解的场景中,创设有趣的情境,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例如,在教授《中国的河流》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和学生伴着音乐唱一首《长江之歌》,然后给学生展示有关长江的图片,让学生唱着歌,并切身感受长江的美。之后,教师启发学生:“每当你听到长江这两个字时,你脑海中会想到什么?”有学生说:“我会想到一句歌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有的说想到三峡大坝,还有的想到了祖国的大小河山。接着,笔者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了我国在长江水利建设方面的发展成就,以这样的方式来触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逐步认识到长江在水能和航运方面的价值。整节课,学生的思维处于灵活、积极的状态。随着教师给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教师引领学生层层深入,学生的情绪逐渐被带动起来,不仅了解了祖国的壮丽山河,还感受到这些美丽的山川河流在祖国发展中体现的价值。这使得学生内心澎湃,不禁感慨,原来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处处都有地理现象,处处都能发现地理的奥秘,学生的视野开阔了,学生的思维飞向了祖国的山川河流。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将自己的情感倾注进去,带着感情的学习所获得的教学效果才更好。

三、利用思维导图,架构地理知识框架

思维导图是以图文的方式把各级主题的关系表现出来,它的特点是放射性,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思维导图在很多学科的学习中都可运用,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我们也可运用思维导图激发学生的潜能,建立地理学习的思维框架。思维导图中利用不同的颜色、线条、图形和关键词等,通过连线使学生的左右脑协同工作,使大脑中的资料清晰呈现,思路明晰,使思维更有组织性、条理性和流畅性,对地理知识进行梳理,在头脑中形成地理知识的大框架,通过框架可进行细节填充,从而加深记忆。例如,在学习《地球的自转》和《地球的公转》时让学生通过制作思维导图来梳理知识脉络,将地球的运动作为中心,红色圆圈表示自转,蓝色圆圈表示公转,在自转和公转主干上分出“方向”“周期”“地理意义”等关键词,再根据地球自转和公转的不同分别用关键词来解释其方向、周期、地理意义,使这棵思维树分叉越来越多,从而掌握知识的脉络,并且以这种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出来会好看、有趣,学生乐于动手去做,既有趣又能学到知识、巩固知识。

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学生记忆思维

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不但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密切关系,而且离不开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自主学习能力能够让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的预习、学习和复习;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让学生在课前大概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明确重难点知识,加强对知识的针对性学习。然而,在实际的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并没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意识,学生也没有提前预习知识的习惯,难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讲解“自然环境”时,由于此部分知识较多,且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存在一定困难。因而,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亚洲不同的地形图片,如高原、山地、丘陵、平原和盆地等。在图片展示中,教师可以提问:“你们是否知道这些高原、山地都是哪些高原、山地?”在学生的求知欲被充分激发出来后,教师就要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了解地形的类型和特征。在学生预习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说出不同地形的不同特点,并以教师展示的相关图片为依据,对不同地形中的山谷、山脊等部位进行辨别。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对山谷、山脊的相关知识进行学习,并在探究后对其展开详细阐述。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促进其地理核心素养的发展。

五、联系生活,发展、完善地理思维

生活就是地理,地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我们最初的地理知识就是从生活中获得的,比如日出日落、潮涨潮落、四季轮回、刮风下雨等。教师可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引导学生认识自己所生活的地方,继而扩大到整个世界。比如,学习到自己家乡的地理章节时,学生了解本地风土人情、气候特点、特有物产,结合课本上的描述对家乡的了解就更加深入,对家乡的地理知识就有了更高的求知欲。在分析黄淮海平原农业低产时,可让学生结合自己家乡的情况找原因,属于地理的原因是什么,非地理的又是什么,推而广之,由此及彼,分析其他地区的农作物产量就有了理论依据,可以分析一系列的地理综合问题,培养了分析、理解能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地理课堂上,要着重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利用科学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强效提升。

参考文献

[1]赵传松.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A].福建省商贸协会.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2021论文汇编(三)[C].福建省商贸协会:福建省商贸协会,2021:3.

[2]丁海燕.地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初中生思维能力的策略[J].教师博览,2020,10(24):93-94.

[3]赵媛.试论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08):144.

[4]刘林.初中地理教学中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J].求知导刊,2020(25):52-53.

[5]甘著生.解析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19(09):215+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