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高都镇中心学校 山西省晋城市 048000
摘要: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是为国家培养后备军的摇篮,无数园丁为了祖国花朵的健康成长,每天辛勤地忙碌着。他们所肩负的使命伟大而神圣。少年的成长关系着祖国的未来,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关键词:困惑,出路,策略
国家的繁荣富强是人民安居乐业的根基,实力靠的是科技,科技依赖的是人才,人才的获取归根结底在学校。作为教育工作者要站好位,站得稳,站得直,为祖国的繁荣,国家的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但是在现实的教学中,存在着许多不利教学发展的问题,面对问题我们有时感到迷茫困惑。
困惑一:应试教育主导一切,素质教育流于形式
科举从开创至清光绪举行最后一科进试考试为止,前后经历了一千二百余年,是古代中国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是封建时代所能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形式。时至今日,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我们国家仍然采取中高考来选拔优秀人才。它仍然是最公平、最公正的选拔方式。广大莘莘学子为了能够升入理想的学校,可以说是呕心沥血、日夜奋战在题海中。家长们为了孩子的学习,可以说是不惜一切代价。由此应运而生的辅导班、学区房、兴趣班、特长班炒的是热火朝天、风生水起。
早在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就提出了素质教育。《决定》明确指出,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实施素质教育。宗旨是提高全民素质,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虽然各地各校也大胆地进行了尝试改革。比如说在校内成立了书法班、科技班、手工制作兴趣小组、吹拉弹唱班┉ 曾一度学生的课业负担减轻了,孩子们都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有的学校还搞得有声有色,一时,校园里活动纷层,县教委还召开了现场会,积极推广他们素质教育的经验。可是,到了期末考试时,有的学校成绩却一落千丈,尤其到了中高考时,更是一塌糊涂。家长埋怨,县教委中高考质量分析时,校长挨批,真是左右为难。古人常讲“一俊遮百丑”,成绩上不去,再丰富的活动都是枉然,社会是不会认可的。现在的素质教育仅仅是一种口头上的提法,但实际每个学校都在兢兢业业搞教学。
困惑二:学校已不再清净,教师也不再静心教书
学校本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教师要静下心来,安心钻研教材教法,安心备课,批改作业,传道授业解惑。但是现在并非如此,学校各种各样的检查、档案、调查、各种培训,搞得教师焦头烂额、身心疲惫,可不搞又不行。上级检查,各种档案资料固然重要,是对教学工作的督促和改进,是对学校成长的点滴记录,为今后的工作把舵起航,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过于频繁、过于细化,就有点吹毛求疵了。我认为重在落实比重在做档案更为重要。琐碎的杂事每天充斥着一线教师的课业时间,有时甚至要停课准备,能真正用在教研上的时间少之又少。
困惑三:教育发展不均衡,农村教育面临难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城乡学校的办学规模已出现“城镇大班化,乡村空校化”的两极分化态势,农村教育面临着师资力量匮乏,学生择校的现象严重,教学设施不完善,教育教学质量不高等一系列问题。
我一直在农村学校一线工作,参加工作已三十个年头,亲眼目睹了乡村学校的兴衰变化。贫困偏远的乡镇已完全没有了学校,即使大的乡镇,离城近的乡镇,学生也在逐步萎缩。我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由于城镇化的发展,农村资源匮乏,土地收入微薄,一家仅凭土地难于维持生计,同时不少村民们有攀比心理作祟。近几年农村人在城里买房盛行,家长为了孩子能接受更好的教育,不得不背井离乡,拖家带口在城里租房买房。农村人口急剧减少,留守的都是一些老人,学校生源随之减少。虽然政府也做了一些有利政策工作,但收效甚微。即使留下来的孩子,也面临着诸多困难,一是家庭作业老人辅导不了,老师网上布置的作业爷爷奶奶又不会操作,这些都是难以解决的现实问题。而学校机构不完善,师资力量有限,导致学校工作无法全面开展,这就使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不能同步发展,学生的知识水平也不能与城市学生相提并论。
农村学校生源少且基础差,家庭条件好的,成绩优秀的家长早早就把孩子带走了,留下来的都是家庭条件差或者成绩不太好,父母不重视的。虽然教师也在尽心尽力地教学,但每每考试下来成绩不尽人意。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城市孩子大部分都补着课,农村孩子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补课也是象征性的。从整体综合素质来看,城市的孩子见识多,知识面广,爱好丰富。所以,从全国来看,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教学质量就越走在全国前列。诸多因素导致农村办学越来越困难,出现了农村学校被拖垮,城市学校挤不下的状况。
针对上述存在问题,我认为当下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家长必须更新观念,转变思想,而且要落实于行动中,要正视自己的孩子,根据孩子的特长和爱好去发展。诚然,考学是孩子走向成功的途径之一,但是如果硬逼着鸭子上架反而会适得其反。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许多成功人士有的其实学历并不高,像香港首富李嘉诚,民营企业家曹德旺……他们只有小学文化,但是他们凭着出色的经商头脑,敢想、敢说、敢干,终于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像文学巨匠莫言,也只有小学文化,靠着自己后期的勤奋,终于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作为学校,我认为应该给这些孩子提供发展的空间,开设相应的专业课程,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去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同时学校要建立相应的教师考核标准,打破传统的“唯分”论功行赏机制。鼓励教师成为教学的多面手,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能手。真正使素质教育生根发芽,落到实处。
其次要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使教育公平。党的十七大提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基础。要实现我国的教育公平,标准化建设办学条件是基础,增加农村教育投入是保障,稳定优化农村教师队伍是关键,只有采取倾斜政策,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大力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才能实现教育公平。
1.增加教育投入,整合提升农村教育资源,统一规划,合理撤并,整合所属小学教学点教育资源,采取完小适当扩规模,在新农村建设规划点建分校等形式,统筹规划幼儿、小学教学点。
2.提高农村教师的基本生活条件与福利待遇,一是政府要在资金投入上对农村教师倾斜,比如住房、医疗、交通提供优惠政策,切实解决教师的生活条件,增设农村教师的岗位津贴,确保农村教师的工资性收入高于县城同级别教师,让他们安居乐业,静心教学。
3.重视农村教师的培训、再教育工作,由于农村教师队伍参差不齐,相当一部分老师是民办教师转正而来的,教师功底比较薄弱,年龄偏大,已不适应现代化教学的进程,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迫在眉睫,有计划增设农村教师进修,轮岗培训,假期培训比例,请名师讲课,城乡教师交流等方式,促进教师队伍的常新常活,帮助他们胜任本职工作。
4.要减轻教师负担,轻装上阵,集中办学。现在中小学教师压力越来越大,除了正常的教学工作外,还要承担一些与教学无关的事项,比如督查、检查、评比、考核、社会事务,报表填表、抽调借调等事务,搞得教师是疲惫不堪,严重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广大教师急切盼望改变当前的现状,还教育于清净,还教师于静心,还学校于安静。
针对上述情况,2019年12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12月16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对《意见》进行了解读。这是一件大快人心的好事,要真正把中央的意见落到实处,各级党委政府要列出具体的减负清单,扎实推进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工作取得实效,让广大教师全身心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工作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