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市实验学校
吃桃,一般我们只会剥皮、吃桃,而往往会忘了里面还有一颗小小的“核”,“核”里面还有一颗小小的“核仁”。懂得品味的人会拿小锤子轻轻把“核”敲开,去尝尝别样风味的“核仁”。做数学,也要意识到“核仁”的意义。我由二年级下册《推理》为例,引导学生初尝推理的核仁。
明确推理与推理的“核仁”
何为推理?推理是人们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经常进行的一种思维方式,它是由已知判断(前提)推出未知判断(结论)的思维。笔者将推理分类整理如下:
何为推理的“核仁”?本节课属于最简单的演绎推理。根据新近有关演绎推理发展的关键期的研究表明:10~11岁是儿童演绎推理认知的快速发展时期,因而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发展特点,简单推理知识的理解对于他们来说难度不是很大,生活中也经常接触,但对推理过程的叙述以及表征形式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大部分学生理解但无法简洁、有条理的将推理过程过程进行表达。而本节课的“核仁”是推理的多样表征,这也就要求教师能沟通推理的多种表征形式,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推理的思想,能选择更简洁、明了的表征方法加以推理。
梳理浅尝“核仁”的途径
本 节课中推理主要有有两种表征形式:一是语言表征(用“不是……,就是……”的句式说一说),二是图形表征(连线、列表)。其中语言表征要求学生能尽量简洁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推理过程。图形表征中的连线较为简单,学生在课堂活动中能迅速掌握和运用,但列表存在一定的难度,因而需要沟通图形表征(列表)与语言表征的本质联系,列表和连线中信息和呈现形式这两者间的关系。
本节课中设计对比的活动,沟通语言和图形之间的的表征;通过对学生练习中的表征反馈,沟通两种图形表征之间的关系,也就尝到“核仁”了。
设计浅尝“核仁”的具体方法
剥皮,经历解决问题全过程
本 节课创设“拯救熊二”的问题情境,通过闯关感受推理,但本身即是一个数学问题。仍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经历“理解题意”“分析解答”“回顾反思”的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借助齐读,让每一位学生在猜密码的推理基础上再次推理,将例题剥皮。
吃桃,有条理地表述推理的过程
开课提供“逃往方向”和“密码门”的两次简单推理,在学生提出用“不是……,就是……”的句式的基础上,引导其余学生模仿说、独立说,最后达到能完整说和大胆说,逐步将语言简洁化、数学化。在语言的表征中发现根据肯定条件“我拿的是语文书”,可以排除语文书,将问题转化为最简单的推理问题,再进行解决就简单了,此为吃桃。
【片段一】初次尝试,引出课题
引问:光头强会去两个地方,一个是冒险岛,一个是丛林。你觉得他们会去哪儿?(有两种不同的选择,无法确定,因为缺少信息)
补充信息(小鸟):他们不是逃往丛林。
追问:现在你能知道它们往哪里去了吗?请你说出理由,当然你们思考后可以和同桌交流。
(用“不是……就是……”)
小结:对呀!你们太厉害了,用一句话就判断出光头强逃往了冒险岛。其实这就是数学中的“推理”。你们想用推理的知识继续拯救熊二吗?
尝核,根据逻辑推理沟通表征形式
除了用简洁的语言表征,学生也会出现更直观的图形表征(连线、列表),有了简洁的语言表征推理过程后,需要沟通两种表征形式,利用学生提问与观察讨论等活动让学生明确图形表征中各部分含义,学生对不同表征形式也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将表征方式加以内化,成为自己的解题方法,这也就尝到核了。有了初次的尝“核”,学生对推理的兴趣也会更加浓厚,更乐于用上推理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了。
【片段二】例题解析,对比方法
师:原来不光刚才的密码门,光头强还给我们设置了三个关卡,只有通过三个关卡才能得到提示信息,你们还愿意继续吗!
1.呈现问题:
(文字信息)有语文、数学和品德与生活三本书,下面三个各拿一本。你知道小刚拿的是什么书吗?小丽呢?
(图片信息)小红:我拿的是语文书;小丽:我拿的不是数学书。
2.要求:独立审题,拿出学习单独立解决,完成后在组内交流。
3.集体交流
(1)文字呈现: (2)连线:
(3)表格
4.对比方法
提问:对比刚才的三种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吗?
生:都是先看小红,我们知道小红拿了语文书。就能把语文书排除掉,只剩下数学书和品德与生活。能先排除的先排除,剩下的可能越少越好推理。
追问:三种推理的方法,你更喜欢哪一种?
生1:我喜欢连线,因为连线能一下子就让我看清楚三个小朋友分别拿的是什么书。
生2:我喜欢列表,因为列表的时候我们能把知道的可能排除掉,剩下的可能就少了。
小结:这三组小朋友都很会思考!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根据条件,能确定的先确定确定哪个就先排除哪个。当然,我们还可以通过连线、列表等方式来帮助我们,最后推理得出结论。看来大家都是小小福尔摩斯了!
有“核仁”的推理课,不光只是追求形式上的不断创新,更需要的是教师把推理吃透,沟通语言表征和图形表征的本质联系,设计更有实效、更有意义的课堂活动,让孩子们也能尝到推理核仁的别样风味!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