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九江市特殊教育学校 332000
摘要:听力残疾是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各种原因造成孩子不同程度的听力受损,伴之而来的还有语言障碍。由于听觉受损,口语残缺,接收外界信息不完整,从而导致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健全孩子相差甚远。做为一名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我希望听障儿童通过老师的言语语言康复的训练,毕业之后步入社会,能与健听人无障碍沟通,在社会上能够立足、生存,并且有尊严地做人。基于此,以下对在沟通中提升听障儿童语言能力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听障儿童;沟通;语言能力
沟通是语言的自然学习方式,能增进师生感情,调动听障儿童的康复积极性,提高其听觉、言语、沟通能力,是正规言语训练的有益补充。四年来,我在对听障儿童进行个别化听力言语康复训练之余,结合听障儿童的言语状况和认知特点,充分利用自然交流情境,通过沟通的方式促进其听力和言语交流能力的发展。
积极沟通,补充正规言语训练
健听儿童在自然生活状态中习得母语,而听障儿童由于获取声音信息受限,需要以言语训练的形式补充和强化学习。沟通对听障儿童而言,是一种自然随机的言语训练,是双方传递信息和思维的过程。
增进师生情感,调动康复积极性。
“亲其师,信其道。”平时我会热情主动地和孩子们打招呼,仔细观察他们的衣着、神态,寻找话题夸赞他们,或和他们分享零食。时间一长,我不仅对孩子的听力言语状况、兴趣爱好等了然于胸,在教学上做到有的放矢,还收获了他们的喜爱。高尔基说:“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好孩子。”老师与孩子的沟通,能拉近师生心理距离,改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康复积极性。
丰富语言储备,提升语感能力。
听障儿童受语言储备、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的制约,必须经过一定的语言实践训练,才能获得交流的能力。若想语言表达“提速”,就必须架起一条“高速公路”,让听障儿童尽快增加词汇量。其中,通过沟通,强化和运用词汇能让听障儿童拥有更多的感受机会,逐渐掌握词汇的正确使用规则。在与孩子看似无意的沟通中,我有意识地引导他们认识一些新的词语。比如,“经过了”这个词比较难理解,我就和孩子一起观察种子的发芽和生长,告诉他们“经过了一段时间,种子发芽了,又经过一段时间,长出了叶子”,还让家长注意在上下学路上告诉孩子“经过了一个红绿灯……”等,让孩子在轻松沟通的过程中逐渐掌握“经过了”这个词的意思。慢慢地,孩子认识了许多新事物,语言储备量和语感逐步提升。
采用视听结合模式,提高言语识别率。
采用视听结合模式是可以提高言语识别率的,听觉和视觉信息的结合是听障儿童言语理解的基础,视觉信息可以补充听觉信息。在视听过程中,唇读对听障儿童极为重要,听障儿童通过观察老师的口唇发音动作、肌肉活动及面部表情,形成连续的视知觉,并与头脑中储存的词语表象比较和联系,进而理解老师的意思,从而提高沟通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在与学生沟通时,要有意识地语速放慢、口型放大,从生活中撷取丰富的词汇,让听障儿童多听多练,提高言语识别率。例如,在沟通中叫出孩子的名字,待他回应后,给他安排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如转交物品、开关空调、开关门等。听障儿童在视听结合模式下会对老师的指令做出反馈,用简单的字、词、句来回答,而反馈正确与否,既反映了听障儿童视听的用心程度,也反映了孩子的理解性言语发展状况,教师根据听障儿童的情况调整后一步的学习安排。
学会沟通,唤醒语言学习潜力
抓住生活契机,捕捉沟通话题。我们和孩子沟通时要使用有意义的语言。日常生活中有丰富的交流情境,具有大量培养孩子表达能力的机会。如看到孩子正在为新发型得意,我会抓住这个契机,围绕“理发”聊时间、地点、心情和赞美,孩子听了,心里美滋滋的;见到孩子感冒发烧了,可以聊病症、医生等话题,帮助孩子说清楚,同时表达关心;上学路上,见到孩子正在吃早餐,我会询问孩子早餐的品种、数量、味道等。尊重个体差异,关注个体实际。听障儿童个体差异性大,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孩子的年龄、听觉言语和认知发展水平。比如,聊关于早餐的话题时,听力损失严重、补偿不理想或佩戴助听设备接受听觉、言语训练较晚的学生,可能只会说出“包子”“我吃包子”等简单句,而听力补偿较好、听力干预和训练较好、喜爱沟通的孩子可能会说“老师,我早餐吃了两个包子和一个鸡蛋”“我喜欢吃包子”这样表达更丰富的句子。只有充分尊重听障儿童的个体差异,掌握其个体情况,才能根据其情况的差异量身定制适合的教学方案,选择恰当的训练内容和目标,开展个性化教学;才能在课余时间有内容可聊,让听障儿童从中获益。
三、指导家长方法,助力言语康复
研究表明,家长是否充分参与听障儿童的康复训练,是影响康复质量的重要因素。遵循家长主导的原则,家长要充分认识到自己在听障儿童康复训练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不能单纯依赖老师。听障儿童的个训课每天只有一节,每节课半小时,包括2~3个个别化训练领域的发展目标,时间短,任务重。听觉口语法指出,老师对孩子进行一对一的个别化训练,也是对家长进行示范和指导:“告知(将目标等告知家长)—示范(教师演示操作方法)—参与(家长参与并操作)—反馈(教师对孩子的水平和家长的操作技巧做出反馈)。”教学目标的复习与扩展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完成。只有家长掌握运用听觉、言语康复知识、技能和方法,深度参与康复训练,在家庭中坚持正规训练和自然学习相结合,才能为听障儿童提供持续而有力的支持,使孩子的听力言语康复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旦家长秉承“时时处处事事学语言”的理念,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包括可见的信息(形状、颜色等)、不可见的信息(情绪、态度等)都可以成为沟通的内容。家庭日常中的吃饭、穿衣、洗澡、游戏、吃零食和外出购物、游玩、就医等,都是沟通的好素材。聊天是自然学习语言的一种方式,打开了听障儿童听能、言语、语言、认知、沟通五大领域学习的多条路径和多个窗口,实现了理解与表达的结合、正规训练与家庭教育的整合、课堂与生活的融合,不失为听障语言康复提质增效过程中的有益补充。从长远角度看,也有助于满足听障儿童融入社会、与他人沟通交流的需要。
四、重视阅读的作用
想要使听力障碍儿童语言能力得到提高,我认为阅读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教师陪读有非常多的优点,首先就是教师陪儿童的时间是最多的,能够让孩子潜移默化的形成比较好的阅读习惯,通过老师声音响亮的阅读或者观察教师的口型,学生们来进行模仿跟读,其次教师在阅读的时候可以跟孩子们进行即兴交流,不论是有声还是无声都可以促进儿童的语言康复。使用绘本是非常有效的手段,能够利用视觉的角度来让听力有障碍的儿童更好的进行阅读,学校可以通过加强听障儿童的看绘本能力、演绘本能力和问绘本能力等,促进听障儿童的语言发展。学校也可以利用绘画和其他多种活动结合的方式,激发听障儿童的好奇心,培养其对生活中常见事物的兴趣,从而引发听障儿童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等方面知识摄取的渴望,培养他们阅读与书面写作的能力。给孩子树立起一个好榜样。在听障儿童学校的教育中,教师应承担起应尽的义务,抽出一定的时间进行阅读,以此通过榜样的力量来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首先教师要养成良好的心态,并在此基础上掌握一定的教育技能,臂如和孩子一起看书时,采取一问一答的方式以提高孩子的自主发音能力;朗诵儿歌时,读每一句最后几个字语速放慢,尽量让孩子发出最后一个字的音等。其次,给孩子创造一个舒适、明亮的阅读环境。
做为一名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在开展语言教学的时候要将听障学生的认知和学习能力作为基础,采取合理的教学模式,才能够逐步提升学生语言能力。实践证明,只有通过沟通,情感交流,听障儿童才能有效提升语言能力,改善身心素质,在未来能够有更好的发展。作为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我们将责无旁贷地负起这个责任,以人为本,采取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言语语言康复的训练。希望通过老师们的努力,听障儿童在融入社会时,能与健听人无障碍沟通,在社会上能够立足、生存,并且有尊严地做人。
参考文献
[1]林玉虎.创设日常生活情境,发展听障儿童语言能力[J].现代特殊教育,2020(01):51-52.
[2]王志英.培养智障儿童语言能力“六法”[J].甘肃教育,2019(20):92.
[3]林玉梅.浅析智障儿童的语言能力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9(2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