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问题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24
/ 3

中原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问题研究

刘雪原

河南南阳 473000 中共南阳市委党校

摘要:中原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是中华文化的根源。但是,当前对中原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上,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中原优秀传统文化要以现实要求为标尺,以服务于当前河南的现代化建设为目的,对中原优秀传统文化当中有借鉴意义的内容和表现形式进行推陈出新,赋予其新的时代意义和表现形式,使其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关键词:中原文化 传统文化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一、中原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优势

“中原”是一个以河南为主体的相对区域概念,有小概念和大概念之分:前者即河南省本身;后者指的是围绕着河南省而辐射开来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大概念地域下的精神文化以及物质文化总称即中原文化,其为中华文化之主干与母体。在我国历史发展长河中,中原地区因其人文精神、历史地位及特殊的地理环境让中原文化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均是正统主流,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中原文化就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所以,徐光春同志(河南省委原书记)曾表示:一部河南史,就是半部中国史。河南是中华文明的根源地,华夏民族的文化基因被其完整地保存下来,故素来被称为地下文物、地上文物分列全国第一、第二的“文物大省”;各类彰显着中华文明的核心地标(丝绸之路、太昊陵、大运河、黄帝故里等)都是历史辉煌的无声印记;夏、商、周三代在此建都,最初的汉字在此成形,诸子百家思想作为东方文明轴心时代的标志引领着华夏文明走向和文化发展方向;发轫于此的政治文化、圣贤文化、商业文化、科技文化、农耕文化等,对中华民族产生深远影响;世界华人90%的姓氏在此发端…… 李伯谦作为“夏商周断代工程”项目的首席专家曾指出:中原地区作为踏进文明门槛最早的地区,许多重要王朝均选择在这里建都,对华夏文化追本溯源,其根脉就是中原文化。

  1. 当前传承发展中原优秀传统文化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对中原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加强了对传承弘扬中原优秀传统文化的战略设计,对促进中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1. 对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不够

自新文化运动开始,社会上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倾向就一直存在,,这是历史原因带来的影响。一些知识分子在反思中国落后挨打的教训时,错误地把中国近代的落后归因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落后上。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化发展,国内在文化生活及社会经济上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极大地冲击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文化模式、文化结构以及价值理念。由于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上存在着差异化认知,人们对此的重视程度亦各不相同。社会力量参与的渠道不畅通,社会公众参与的意愿不够强烈,难以形成全社会参与的合力。

(二)传承弘扬中原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力不足

由于创新能力严重不足,河南传承和发展中原优秀传统文化的现状跟中央的总体要求还有差距,跟我省文化资源大省的地位不相匹配,与我省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和美好生活需要还不相适应。由于文化创新能力不足,导致文化创意水平不高,难以聚合起社会力量。高层次的文化研发人员和高品位的文化市场主体缺乏,文化产业领域广泛存在市场主体规模小、科技文化含量低、文化品牌偏弱,竞争能力不足等问题,导致传承发展中原优秀传统文化效果不佳。

(三)对中原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不足

在挖掘中原优秀传统文化方面,一直以来都缺少系统科学的规划。

一是现代性转化较为匮乏,在研究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无论是挖掘其时代价值还是探究适配形式都远远不够,导致中原优秀传统文化与人民现实需求不能接轨。二是在理论层面对其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缺少全面的阐释,对二者关系的深入挖掘和理论阐释仍有所欠缺。三是对中原优秀传统文化的科学化通俗化阐释不足,缺乏对相关文化的通俗化阐释和传播,导致中原优秀传统文化被公众普遍视为“阳春白雪”,影响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效果。

(四)对中原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化利用水平有待提高

部分地方政府对做好新形势下对中原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把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建设相结合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有待提高,存在“死保死守,保而不用”的现象,对中原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利用不足。具体表现为:部分地区的珍贵文化没有得到有效的展示,有的地方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开发利用还不够,部分地区优秀的传统戏剧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困境,部分地区对中原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还不够深入,没有有效地和文化产业对接等现象。

三、中原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中原优秀传统文化要以现实要求为标尺,以服务于当前河南的现代化建设为目的,对中原优秀传统文化当中有借鉴意义的内容和表现形式进行推陈出新,赋予其新的时代意义和表现形式,使其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一)中原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基本原则

1.地域性原则

对中原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时,除了兼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共性,如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崇德尚义等思想理念和价值观念等,还要考虑中原优秀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地域性特征。如对于独具河南地域特色的非遗文化,如河南坠子、河南道情、河洛大鼓、皮影戏、旱船、卞绣、浚县泥咕咕、麦秆画等应积极开展非遗展示,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融入现代生活,增强老百姓对中原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1. 时代性原则

对中原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时,应坚持时代性原则。要与时俱进地创造性转化传统文化,根据新时代的要求与特征,从形式及内容上对优秀的中原传统文化进行改造、补充、健全、拓展,让文化适应新时代的需求、体现新时代的思想、精神与特征,使其焕发新的活力,与新时代高度契合、共振共鸣。

  1. 先进性原则

创造性转化中原地区的优秀传统文化,还要坚持先进性的原则。坚持从客观事实和规律出发,这是一切先进文化特别是各种科学的基本属性。对中原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应该承认并尊重客观事实和规律,先进性原则,还表现在其服务对象应该是为大众服务的,对中原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最终落脚点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要用好现有文化阵地,让优秀剧目演起来、让文化场地用起来、让文艺工作者动起来、让老百姓乐起来、让核心价值观活起来。

(二)中原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基本方法

1.立足河南、凸显问题,确定转化的对象

创造性转化中原优秀传统文化,需结合河南省实际情况,一方面对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共性特征予以把握,另一方面再基于此将中原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地域性特征凸显出来,将中原优秀传统文化和河南省的社会经济发展、新时期的发展要求结合起来,对其精神内核加以探索,使其在促进中原地区发展上能发挥更大的正向作用。

2.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对其进行科学转化

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方法,采取马克思主义的态度,要坚持“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原则,批判地继承。比如以农耕文化为基础的经济形式所派生的中原文化糟粕具有很强的奴性观念、虚伪和好大喜功、唯我独尊、自以为是等特点。其中,封闭的心态是中原传统文化中危害最大的糟粕,也是我们现代人急需抛弃和改进的。

3.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

所谓“古为今用”,应以新时期的要求为立足点,结合当前河南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激活它的时代价值,让它为促进中原地区的发展贡献力量。所谓“推陈出新”,就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实践的加深,推动中原优秀传统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中原优秀文化的新内容。比如,在中原大地上形成的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和愚公移山精神是滋养中原大地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应充分挖掘其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使其发挥其优秀文化启迪人、滋养人的作用,助推现代化河南建设。

四、中原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

创新性发展中原优秀传统文化,即随着时代的变化与实践的发展,结合河南省在新时期的发展要求以及目标,补充、健全、拓展优秀传统文化,使其与新时期的新要求相适应,与民众当前对精神文化的新期待相符合,强化其感染力以及影响力。

(一)打造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

一要重视安排部署。打造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是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要加强顶层设计,确定打造公共文化示范区的总目标,设立专项资金,成立相关的创建领导工作小组,确保工作落实到人,确保创建工作顺利推进。二是要加强宣传活动,提高群众对创建工作的知晓度和满意度,营造全社会对创建积极了解、参与和支持的社会氛围。三是提供多样化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四是以创建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为契机,加速推进我省民俗文化馆、国学馆、红色资源纪念馆等一批文化设施建设全面深入开展各类文化演出、公益讲座培训等活动,补齐短板,满足人民对精神文化生活上的新期待。

  1. 创意表达,融入文化创造

创新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源泉,对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河南来讲,越是推进“文化+”发展,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科技、体育等领域的融合发展,文化产业发展的活力就越充沛,创意创造就越层出不穷。比如说2021年河南春晚的爆火,背后就是我省对中原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的有益探索。舞蹈节目《唐宫夜宴》中,编导在创意中颠覆传统宫廷仪仗中的威严与肃穆,而是以宫女之间的诙谐逗趣呈现盛唐时空的烟火气与民俗气;虚拟影像与现实细节呈现得相得益彰,再次将电视文艺与技术革新的融合推到新的影视艺术美学高度。在“创造性转化”的基础上,加上“创新性发展”,我们的文化将会满足新时代人们的新期待。

  1. 大力培育文化创意人才,增强文化发展动力

人才资源是重要的创新供给要素,丰富的人才资源能为河南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源力资支撑,应该把对人才资源的开发、吸引、利用作为培育新业态的重要内容之一。要通过高校对高素质文化创意人才进行培养,给海内外拥有高水准的创意人士提供施展才华的空间;要以立项的方式设立创意人才专项基金;要举办全国性的创意大赛让人才脱颖而出;要建立专业化的产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区,为人才提供创业条件;要创造机会让各类人才的创意与企业对接,使创意变成产品;要建立政府智库和民间智库,为整个文化产业提供智力支持。

  1. 不断创新传播手段,突出中原文化特色

河南省需针对国际文化产业呈现出的新趋势与新特征予以全面把握并“顺势而为”,借助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大力发展高新文化产业(动漫、数字电视、网游、互联网在线出版及数字电影等),持续对传播文化的手段予以创新。比如说《大河秀典》以全景演出的形式浓缩了五千年中原文化的精华内涵;大型情景交响诗《木兰诗篇》将戏剧、音乐、舞蹈融为一体,展先了卓而不俗的艺术品味;巨幅电子动态版《清明上河图》惊艳了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总而言之,不断创新传播手段,突出中原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色,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文化传播经验和手段,与古老的中原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富有中原特色,才能吸引群众、引导群众,从而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参考文献

[1]徐光春.中原文化与中原崛起[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7.

[2]朱祖希.美丽河南[M].北京:蓝天出版社,2015.

[3]梁周敏.论中原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J].学习论坛,2010(7):5.

[4]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4.

[5]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1-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