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是整个教育阶段最为重要的时期,只有在这一时期为学生的打好基础,才能够使学生在之后的学习中更轻松。在这一时期一定要注重数学教学的开展,因为数学属于一门较难的课程,所以很多小学生都存在较强的抵触情绪。最终导致数学基础不好,影响学生之后的学习。为了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教师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但是如何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需要教师对此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思考
自学能力指的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并独立解决数学问题。经了解发现小学阶段很多学生的自学能力都比较差,教师在教学时也会忽视这一问题,导致大部分学生只能依靠教师的引导学习数学知识。为此,本文从小学数学自学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出发,对培养模式进行了深入探究,希望可以找到适合小学数学教学的方法,促进学生发展。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教育受应试教育理念影响较为严重,所以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习惯使用传统的方式开展教学,这就导致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时存在较多的弊端。
首先,教师在教学时会过于注重从教材出发,这就导致在课堂中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在讲解数学知识,学生只需要跟随教师的想法思考即可。此种情况下学生缺少自主思考的机会,所以他们自己的思维无法得到锻炼。即便教师认识到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性,也只是为其留出极少的部分让他们在自己思考探究,但因为时间较少,探究方向不明确,所以很多学生会直接放弃,选择教师传授的解题思路解决数学问题。此种情况下很难促使学生养成自学能力。
其次,学生积极性不高。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普遍较低,正式活泼爱玩的时候。为此,他们会非常喜欢自己感兴趣的课程[1]。但是数学内容较为复杂,教师在教学时缺乏趣味性,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就导致学生无法积极投入到数学课堂当中,更无法自主的学习数学知识。
最后,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教师在教学时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会习惯性采用灌输式教学法。此种教学法不仅没有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还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即便教师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时,也是单纯告诉学生应该怎样做。在此期间学生没有自主思考的机会,自学能力也很难得到提高。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模式思考
开展游戏教学,增加师生互动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过于死板的教学模式不仅无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还会影响他们对于数学这门课程的看法。为了充分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使学生积极融入到课堂当中来,教师要注重利用游戏开展教学,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改变师生关系的同时,改变学生对于数学这门课程的看法。只有让学生真正喜欢上数学,他们才会愿意主动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例如:以《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为例,以往教师在对这一部分进行教学时,大多是通过竖式进行教学,当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计算规律后,便让学生通过大量的习题进行练习。整个过程枯燥乏味,教学效率极低。为此,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利用游戏进行辅助,帮助学生锻炼他们的口算能力。首先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数字卡片,在讲解完理论知识,让所有学生了解了计算规律以及计算方法后,利用卡片带领学生玩游戏。教师可以随机抽出10名同学,分别在他们的身上贴上卡片。如46、21、42、12、25、+、78、-、13等,之后选择5名同学帮忙。教师随机报出一个数字让能够计算出这个数字的学生站到一起。如“25”,学生通过思考会发现12+13=25、46-21=25。在整个游戏过程中,所有学生都会处于紧绷状态,当教师报出数字时,他们会充分调动自己在课堂中所学的知识进行计算。不仅能够拉近师生关系,还能够激发学生的自学积极性,即便是下课之后,学会对游戏过程进行讨论,潜移默化间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创新教学模式,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改背景下,以往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满足教学的需要,教师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创新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以此锻炼和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为此,教师需要多与小学生进行沟通,尤其在一堂课结束之后,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于这堂课的看法。为了充分了解他们的想法,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匿名的方式写出自己的想法[2]。之后教师总结学生的想法,并结合他们的想法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
例如:以《面积》为例,通过对学生的想法进行调查发现,很多学生认为自己在课堂中发言的机会较少,还有些学生想要自己总结课堂中所学的知识点。为此,在对《面积》这一部分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满足学生,从他们的想法出发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首先教师需要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讲解,让学生充分了解并掌握面积的基本概念。教学完成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习题,让学生自己思考,在挑选学生到讲台上来讲解自己的想法。在此过程中既可以为学生提供表达的机会,又可以让学生从中获得成就感。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分组合作学习,锻炼自学能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大多年龄较小,所以他们对教师存在一种畏惧心理。这导致很多学生在课堂中不敢说话,不敢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严重影响学生自学能力的养成。为此,教师要从小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出发,设计一个有趣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可以在课堂中自由发挥、畅所欲言。教师通过了解发现,分组合作便可以充分满足这一要求。但是很多教师对此种方式不够了解,在使用过程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为此,教师需要通过不同的渠道了解此种学习方法,如查阅资料、旁听、参加相关研讨会等等,以此保证教学的高效开展[3]。
例如:以《简易方程》为例,该部分会涉及到大量的计算内容,同时也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才能够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学会放手,充分给予学生自由讨论的机会。由于计算简易方程具有难度,学习能力较强的人可以较快接受,但是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就很难找到正确的解题方法。为此,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让他们在合作中进行讨论,通过自主讨论掌握相关知识。在分组过程中教师要保证每个小组中都有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和学习能力弱的学生,这样才能够让每个小组活跃起来。在布置任务过程中,要循序渐进,一开始可以布置简单的算式,如5+X=9、45-X=30等,让学生进行计算。之后再逐渐增加难度,如1.5与5的积X的4倍少3,求X。通过一系列的小组讨论,既可以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又能培养自学能力。
注重问题引导,促进自主探究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辅助作用,引导学生思考,这样才能够达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目的。通过了解会发现,在数学课堂中大部分学生会习惯性根据教师的想法思考问题,久而久之他们自己的思维发展会受到影响。为此,教师需要引导他们自己进行探索,让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寻找新的解决方法。
例如:以《圆柱与圆锥》为例,教师在对这一部分内容进行教学时,首先要让学生掌握其中的基本概念,之后便需要让学生掌握相关公式等等。除此之外,还要引导学生学会解决与此相关的实际问题。在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时,教师可以利用问题对其进行引导,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如“一个圆柱体的底面周长是12.56米,那么应该如何计算它的底面积?”“一个圆柱体积为90立方米,如果将其削成一个等底等高的圆锥,那么被削去部分的体积为多少立方米?”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想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了解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之后结合小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模式进行调整,以此改善整体课堂氛围,达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向琳.将课堂还给学生——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培养价值及方法[J].小学生(下旬刊),2021(05):104-105.
[2]张金祥.浅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自主探究的实施策略[J].考试周刊,2021(35):83-84.
[3]牌立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模式思考[J].考试周刊,2021(38):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