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吕梁市兴县初级中学 邮编 033600
摘要:道德与法治是学生在初中阶段提高综合素养的重要过程,可以说传统文化是道德与法治的重要依托,只有对传统文化进行正确的了解,才能建设正确的道德观和法治观。基于新课改的实施背景,加强学生传统文化核心素养的培育,进而促进学生道德与法治的学习效率很是关键。因此,教师要重视传统文化的融入,合理将其与道德和法治进行结合,保障教学实效。
关键词:传统文化;道德与法治;融入教学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而传统文化思想更是其中精髓,将传统文化融入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当中,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道德是一切行为的准则,法治则是一切行为的约束,道德与法治相辅相成。在传统文化的渗透下,能让学生更好的建立正确三观,同时传统文化也是道德与法治发展的先驱,一切的社会发展全部源于中华传统文化,只有以文化作为奠基石,才能更好的进行社会发展,也才能延伸出道德与法治。因此,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来提高学生道德与法治的学习质量尤为关键。
1古诗文化,结合课程
传统文化的融入,能让内容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导向性,让学生对课程内容理解更加透彻,能够用传统文化的视角来进行道德与法治的学习。既感受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也促进了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的提升。因此,在其中融入古诗词传统文化,加强学生的思想建设,才能事半功倍。
例如,在《友谊的天空》课题专栏学习中,教师可以融入古诗词《赠汪伦》作为示范教学,其中诗词“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桃花潭水即使深至千尺,也及不上汪伦送我之情,展现二人之间的深厚友谊。友谊是我们人生当中非常宝贵的“财富”,但友谊要与成长并存,也就是说好的友谊,让人受益匪浅,就如李白与汪伦之间的情谊,二人彼此欣赏,彼此帮助,即使依依惜别,仍然万分不舍,这样的友谊才值得去经营,同时也能让自己成长,友谊的意义就是惺惺相惜之人共同进步,取长补短,才是真正的友谊天空。传统文化的融入是为了构建学生正确的思维,也就是增强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交友要谨慎,一定要符合自己心中的道德观与法治观,一旦超脱二者范围,友谊的性质也会随之改变。教师可以针对课题设置专项“古诗文化”的特色活动,针对友谊这个话题,让学生以古诗词文化来进行话题讨论,也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如,学生提出古诗词《别董大二首》其中“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人谁人不识君”表达出了作者与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让人称羡不已,人生若得一知己,胜过千军万马。这代表学生拥有者对友谊正确的道德观,也遵守在合情合理的法治内,他认为人生知己须尽欢,相同思想观念的两人人才是真正的友谊,这样的道德观念是正确且积极的。如果学生引用了“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此类古诗,证明学生的思想出现了偏差,颇为激进,这样在对待友谊的过程中难免会行差踏错。那么教师就要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让学生的思想始终处于正确范围。正确了解文化,才能正确学习,树立正确观念。
2礼仪文化,有效渗透
中国是礼仪之邦,礼仪文化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文化,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对学生进行礼仪文化的有效渗透非常重要。只有学生对礼仪文化有着深刻了解,才能在道德与法治的学习中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
例如,近期社会上频繁出现的师生关系新闻,教师不尊重学生,学生也不尊重教师,二者关系可谓形同水火,长此以往的后果,造成了无法挽回的后果。根据调查,造成二者这样关系的原因竟是无足轻重的日常琐事,但小事越积越多,也就造成了矛盾。教师首先违反了道德,没有遵守基本的师德,学生触犯了法治,没有基本的法治观念,同样也没有尊重教师,其原因就在于礼仪的缺失。针对这一现象,学校首先要注重礼仪文化的渗透,加大校园宣传,设置“礼仪课”,让学生对传统礼仪文化有所了解,从文化层面到肢体语言,都要对学生进行规范教学。同样,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学组成的教师,也要接受礼仪文化的熏陶。学校可针对教师与学生进行分层指导。针对学生,要让学生学会尊重,对待教师要以礼相待,并且可以将传统文化简明作揖或鞠躬作为与教师打招呼的方式,双手合十,上身微微前倾,对教师行礼,这也是从古自今学生对教师尊重的体现,也是传统礼仪文化的精要所在,加深渗透,才能让学生了解文化的重要性;针对教师,同样也要让教师学会尊重学生,尊重是相互的,只有彼此尊重,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校也为教师设置系统性的礼仪文化学习,提高教师的素养,只有教师的素养不断提升,才能建设学生良好的道德观与法治观,礼仪与道德、法治是并存的,只有进行文化“改造”,才能提高学生三观。
3节日文化,拉近关系
父母与子女是最亲近的,也是最疏远的。用传统节日文化来拉近亲子之间的关系很是重要,只有建立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例如,教师可以在“重阳节”举办特色节日活动,让学生通过节日活动,感受节日文化,拉近关系的同时,也将道德与法治的观念传递给学生,孝敬父母是基本道德,不触犯法治,尊重道德是学生的最重要的核心素养,这也是活动举办的重要意义。如,在活动中可以分为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让学生为父母做一件事来表达对父母的爱,可以为父母揉肩捶背,可以为父母做一顿可口饭菜,这些都是孝敬父母的体现,只要正确表达即可;第二个环节邀请父母进行登高比赛,这也是拉近亲子关系的重要过程,每一个家庭在比赛指出都会有一个“香囊”,按照上面的指示完成任务,一路登顶,在规定的时间内以最快速度到达并且完成任务的一组则获得胜利。用这样的活动方式,既感受传统文化节日,也加强学生道德观与法治观念的建设,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教师,活动当中,父母也要做好表率,才能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遵守道德,严守法治,这才是文化渗透的目的。
结束语: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融入传统文化对树立学生的思想观念尤为关键。教师要结合课程,对学生进行古诗词文化的融入;融入礼仪文化,对学生起到渗透作用;注重节日文化,贯彻课程,拉近关系,保证融入实效。
参考文献:
范小珠.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情感读本, 2020, 000(008):23.
安生旺.《道德与法治》教学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实践探究[J],新课程(教师版), 2017, 000(00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