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 23108319900514****
摘要:近年来,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经济发展需求日益增长,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势在必行。公私合作模式在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中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本文分析了PPP模式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提高PPP模式在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希望能进一步提高基础设施的服务质量,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关键词:PPP模式;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应用
1导言
中国正处于经济改革的重要时期。通过公私伙伴关系(PPP)模式,可以利用金融引导社会资本和杠杆筹集更多资金,不断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提高公共产品的攻击效率,同时可以缓解地方债务问题,实现公私部门在建设中的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目前,PPP模式已经在世界基础设施建设的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PPP模式在我国的应用还不完善,因此探索促进PPP模式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中更好应用的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2 PPP模式概述
2.1 PPP模式概念
PPP是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的缩写,即政府与社会资本的合作。目前,PPP模式已经成为公共基础设施工作者的重要项目运营模式,不仅减少了政府财政支出,也降低了企业的投资风险。
2.2 PPP模式分类
按照三级结构分类,PPP模式可以分为外包、特许经营和私有化三种类型。对于外包PPP项目,政府部门承担主要风险,负责整个项目的投资和进度,以外包方式将部分项目承包给私营部门;特许PPP项目是指政府部门和私人部门共同投资,双方建立合作关系,分享利益,承担风险的项目。在这样的项目中,项目资产的所有权仍然属于政府部门,但私人部门的管理水平直接决定了项目的成败。因此,为了保证项目的效益,需要实施有效的监管,充分发挥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的优势;私有化的PPP项目不同于前两种。此类项目的所有权属于私营部门,因此需要私营部门承担主要风险,政府的收入主要来自向项目业主收取相应的费用[2]。
2.3发展公私合作模式的意义
PPP模式有很多明显的优势:一是有助于增加基础设施项目投资资金来源,转变政府职能,减轻政府财政负担;其次,它促进了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弥补彼此的不足。项目各方形成战略联盟,协调不同利益;三是风险分配更合理,适用范围更广。同时也打破了引进民营企业参与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的限制。可以看出,在中国大力发展PPP模式的意义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推进PPP模式对化建经济转型升级和新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PPP模式下,政府向社会资本开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仅拓宽了化建,城市设立的融资渠道,而且形成了多元化、可持续的资本投资机制,更好地整合了社会资源和民间资本;其次,PPP模式的推广有利于政府职能转变,从而有效提高国家治理能力。通过规范的PPP模式,政府和社会资本按照合同公开透明地办事,将政府发展规划、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职能与社会资本的管理效率和创新能力相结合,实现职能转变,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最后,推广PPP模式可以在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构建现代金融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政府的财政规划不能局限于单年,必须做好中长期规划,符合财政体制改革的目标[3]。
3公私合作模式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中的应用问题
在PPP模式的发展过程中,由于一些地方政府缺乏严格的规划和科学的方法,出现了一些失败的案例。总结PPP模式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中的应用,可以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公共产品定价不合理。政府为了吸引社会资本,在吸引投资的过程中过度宣传利益,于是私人部门为了尽快收回成本,会提高价格或降低服务质量,造成公共利益受损;第二,由于私营部门追求利益最大化,不估计公平,部分公民没有享受到应有的待遇;第三,缺乏完善的法律体系。PPP模式的应用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规范,但很多地区缺乏可实施的标准化体系,不仅会造成各种问题,还会因为无法做出可靠的预期而影响社会资本参与项目的积极性;第四,社会信用基础薄弱。政府部门和私人部门都不同程度地失去了信心。一方面打击了社会资本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影响了政府部门与私人部门的合作。所以现实可以发现,很多地区政府部门都会选择国企合作;第五,缺乏明确的利益分配和风险分担机制。因为PPP模式运行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果不能形成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和风险分担机制,可能会导致社会资本收益与公共利益的矛盾,同时会出现风险规避,增加项目的无形资本[4]。
4 PPP模式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要提高PPP模式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要建立合理的价值机制,正确认识PPP模式的初衷,把公共利益放在首位,提高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效率。在定价过程中,利益相关者要参与,在保证成本计算合理的前提下,科学定价,保护公共利益;二是要注重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公平性,加强对PPP模式实施过程的监督和指导,保障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满足公民的基本基础设施需求;第三,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PPP模式中各方的权利和义务。此外,地方政府应根据法律法规制定和实施政策,提高政策的透明度,使私营部门和公众能够清楚地了解PPP项目,从而为PPP项目的实施提供可靠的保障;第四,要提高社会公信力和政府公信力。一方面,政府部门应与私营部门签订明确的合同。如果私营部门违约,将面临严重的违约处罚,从而规范私营部门的行为。另一方面,政府部门也要加强信息公开建设,完善社会监督体系,从而提高政府公信力;第五,要明确利益分配和风险分担机制,明确划分各方应得的利益和风险,既有利于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又能实现互信共赢[5]。
5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越来越多。为了多渠道筹集城市建设资金,吸引社会资本投资,民间资本通过外包、特许经营和私有化等方式参与一些可行的项目。可以说,PPP模式的应用是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助推器。目前,PPP模式的推广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探索有效的解决方案可以促进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促进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阳,张朕.PPP模式在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中运用的可行性分析[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6(6):143~145.
[2] 陈超超.高校基础设施建设PPP模式的应用研究[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314~318.
[3] 赵蜀蓉,杨科科,龙林岸等.“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中PPP模式面临的风险与对策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8(11):73+78.
[4] 张晓晨,解本政,梁东明等.我国旅游业基础设施建设基于PPP模式的创新型实施方案——以京杭运河某段旅游发展及水生态体系项目为例[J].项目管理技术,2017(8):1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