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心理学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30
/ 2

小学 英语教学中的 心理学 应用

谭梧燕

江苏 丹阳 市 实验小学 江苏 丹阳 212300

摘要:本文通过对儿童心理学研究成果的论述,阐述教育部决定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推广开设英语课的科学性探讨儿童英语教学的特点、方法,以便推动儿童英语教学的开展。

关键词:儿童英语;关键期;记忆能力;认知方式

提到儿童英语教学,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有关外语学习中最佳年龄段的问题。20世纪60年代,莱尼伯格(E. Lenneberg)在潘菲尔德理论的基础上,根据儿童与成人大脑受损对语言能力造成影响的病例,认为儿童语言和成人语言的神经学基础不一样,得出儿童学习语言比成人容易的结论。在此基础上,他提出有影响的“关键期假说”(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理论。著名语言学家克拉申(Krashen)依据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智力发展阶段理论,提出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在早期感觉运动阶段之后,在青春期形成操作期以前。经过大量实验克拉申进一步得出结论“成年人和较年长儿童一般在最初习得第二语言速度方面较年幼儿童快,但就最后获得语言而言,通常还是儿童较好”。尽管也有许多不同的理论存在,但是学习外语对儿童大脑、生理和心理发育并没有危害。这一点已成为共识。面对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面对我国“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指导思想,教育部作出决定:以小学三年级为起点在全国城市和县城小学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这一决定具有科学性与现实性。

由于儿童身心发育特点,决定了小学英语教学特点。下面主要从记忆能力和认知方式两方面加以探讨。

1)记忆能力

一些心理学家认为,记忆系统由三个阶段组成:感觉储存阶段(Sensory Storage)、短时记忆阶段(Short-term memory Storage)、长时记忆阶段(Long-term memory Storage)。第一阶段是一个短暂的和直接感知言语信息阶段。若言语信息没有受到注意,便会在一两秒钟之内消失;当言语信息受到注意时,信息处理进入容量较小,持续时间相对较长(约为十七秒)的第二阶段短时记忆。处于短时记忆的信息是否能进入长时记忆,决定因素是大脑对短时信息反应的程度。若信息一旦进入长时记忆阶段,就会长期储存,但是不一定能随时取出。儿童学英语心理负担轻、模仿力强、好动,而且有意注意的时间与年龄的增长呈正相关,无意注意占很重要的地位。另外,儿童的记忆力(短时记忆力)较强。因此,针对儿童的这些特点,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主要通过活动课的形式,利用视觉、听觉、动作语言的刺激等方式引起学生的注意,启动记忆系统,使学生较快而轻松地掌握所传授的教学内容。但是,学生记得快,忘得也快。若课后再被问及课堂所学内容,可能又一问三不知。这说明,学生掌握这部分内容只是处于短时记忆阶段。要促使短时记忆的知识转入长时记忆,必须强化知识的强度和频度。强度是指呈现知识的生动程度。频度是指呈现知识的次数。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教学技巧,能巧妙地利用并合理地编排场景、时间人物这类可变因素以呈现知识;把所学的知识生动化,不断地增强对学习者的刺激,唤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这样所传授的知识就容易被学生消化、吸收。例如,利用彩色图片,5分钟系列活动(如游戏、唱歌、绕口令、摸物说名称、猜物、用字母卡组词)摸拟购物,三幅图的故事扩展句子(短文),缩写句子(短文)每人一句图片提示口头作文等方式。还可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资源如VCD、幻灯、电脑等最大限度地增强知识输出的强度尽可能用儿童所熟悉的生活作知识的载体,激发学生的兴趣。另外,还可有规律地采用高频率以不同方式重复呈现知识。采用短课时,即英语(20分钟)+ 数学(20分钟),英语(20分钟)+ 语文(20分钟)或英语(20分钟)+ 音乐(20分钟)等,保证每周四次教学活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采用以上方法都有助于学生短时变为长时记忆。

2)认知方式

认知方式主要指人们接受、组织和检索信息的不同方式。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所限,还未形成较稳定的认知结构。在英语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了解学生的认知倾向,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认知风格。认知方式主要有:场独立型与场依赖型(field independence and field dependence)、宽型与窄型(broad and narrow category width)、内省型与冲动型(reflective and impulsivity)、歧义容忍度(ambiguity tolerance)。

(2.1)具有场独立型的人容易从纷繁复杂的项目中找到某个相关的项,并善于剖析事物,把部分与整体区分开来,集中于某一部分而不受其它的影响。具有场依赖的人倾向于从宏观上把事物当成一个整体来看,缺乏主见,社会敏感性强。儿童对英语知识缺乏认识,认知风格一般是从场依赖型开始发展,渐渐具有场独立性。根据克拉申对学习和习得的描述:场独立型的人长于有意识地学习语言,而场依赖型的人却长于在自然环境中潜意识地习得语言。这一区别要求儿童英语学习应重“习得”。由此,在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尽可能地创造语言学习环境带动学生发挥潜意识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场独立性的认知能力,使他们能分析问题,能有意识地学习语言。

(2.2)注意儿童对事物的归类方式。宽型的人倾于接受概括性广的类别,把不属于一类的事物也包含在内,易犯过度概括的错误。窄型的人倾向于接受概括小的类别,容易把同类事物排挤在外。他们过于保守、谨慎,不能恰当地运用概括能力促进英语学习。教师应充分认识这类认知方式,识别儿童所犯错误的原因,有意识、有针对地纠正过宽或过窄的认知方式。

(2.3)冲动型学生回答问题时速度快,没有现成的答案时也要根据自己的揣测去猜想。而内省型学生回答问题时显得冷静,字斟句酌,甚至紧张口吃。在语言学习中,冲动型学生口语较好,易给教师留下较好的印象。实际上,内省型学生最后学习效果更佳。开设儿童英语课,要求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引导学生乐于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流。教师应善于诱导内向型学生开口,注意纠错的方式,减低课堂焦虑,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多运用正面鼓励启发学生,让他们意识到性格因素对学习的影响。主动、积极地配合教师纠正不良性习惯。性格过于外向的学生,学习有不踏实、不认真的倾向。教师应有分寸地适当抑制这种倾向。冲动型和内省型的认知方式各有利弊,适度最有助于英语学习。

(2.4)歧义容忍度是在问题模糊不清时,一个人处理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有条不紊和镇定自若的程度。容忍度高者能接受知识结构的不同,并乐愈积极地整理得出结论。容忍度低者往往不能忍受暂时的模糊,感到心烦、头疼,并产生厌学情绪。儿童普遍容忍度较低,遇到模糊不清的知识便不知所措。若不及时输导,便会失去学习的兴趣而弃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提高学生的歧义容忍度,并指导和帮助学生排除歧义。

总之,掌握儿童心理活动,把握心理动态的发展,积极进行引导,强化、巩固积极因素,淡化消极因素,是教学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

参考文献

[1] 彭晌龄. 普通心理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8.

[2] 王初明. 应用心理语言学——外语学习心理研究[M].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0.

[3] 朱纯. 外语教学心理学[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