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小学德育课的生活化发展方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1
/ 2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德育课的生活化发展方向

靳立

苏州工业园区娄葑学校 215000

摘要:对于小学生来说,小学德育课程是实施道德教育的最主要手段。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德育生活化”成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道德与生活是一体的,生活是道德赖以生长的根基。然而长期以来,德育教育往往背离了儿童自身,忽视了主体性,脱离儿童的生活世界。小学德育课程偏重系统知识的单向传授,内容比较抽象空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小学;德育课程;生活化

引言:德育教育是整个教育界都十分关注的热点话题,学校、教师和家长都非常重视小学生的德育教育。然而目前德育课程中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学校德育课程学科化、课程化、知识化,过多地向学生讲述理论知识,脱离了实际生活,使得德育课程教育效果不佳。因此,德育课程需要结合生活经验,从实际出发,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思想,这才是学校德育教学的真正目的。

一、小学德育课存在的不足

现在小学德育教学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部分学校领导对于这门课程并不是特别的重视。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教师采取生硬的教学方法进行理论知识传导,从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没有考虑到学生的精神需求。另外一方面也没有将实际生活与这门课程相联系,无法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他们只知道背诵理论知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并不能很好的体现出来自己的道德水准[1]

二、小学德育课生活化发展的重要性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思想并不够完全成熟,但正是处于开始形成思维模式的时候,因此,这个年龄段正是塑造他们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进行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比任何理论上的教学方式都有效,学生从自己亲身所处的生活中得到深度的认识,结合自己的体验激发情感上的共鸣,对学生的心理成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不断培养自己良好的美德,塑造高尚的道德情操,提升明辨是非的能力。

三、小学德育课生活化发展的有效方法

(一)将课堂德育内容联系生活

一般来说,学生学习德育课程的主要场所还是在课堂,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德育理论知识的主要场所,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德育学习的基础。那么教师在进行授课的时候应该多下功夫,在课前进行备课,将生活中的实例与课本相关的内容联系起来,这样做不仅使得课堂变得生动形象,避免理论知识满堂灌,还能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营造高效课堂。比如讲述文明校园,学生必须注重自己的行为,不踩踏草坪、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不随地吐痰。当这些理论知识讲给学生听的时候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能并不是很高,那么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组织学生观看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电影,带领他们了解不同的人发生的不同的事,从而获得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激发情感上的共鸣,深化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从而学会真正的爱护他人,维护大自然。

(二)让德育走出课堂,走入生活

如果德育课堂仅仅局限在教室里面,那么德育教育就失去了它所应有的意义。德育应该深入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要求学生在生活中进行实践,真正的践行道德要求,这样才能让学生在生活中不断的培养自己的美好品德[2]。尤其是学生在家里的时候,教师需要教导学生学会分担大人的压力,帮父母做一些生活中力所能及的小事,例如帮助父母做一些家务,扫地、洗碗,或者去看望爷爷奶奶,陪伴他们逛逛公园,聊聊天儿。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们交谈自己的感悟,懂得大人的不容易,要学会关爱他人、照顾他人、回报他人。德育教育应该深入到生活中的每个角落,因为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都有可能影响到学生的道德观念,在这个过程中,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

(三)加强小学德育主题活动设计

主题活动是小学德育教学的一个重要教育方式,通过设计学科主题活动,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出发来凸显主题[3]。教师为了使得主题呈现模式易于操作,便于理解,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出发,选择、设计德育课程的主题活动,比如“我爱家乡”的主题教育活动,为了让学生对自己的家乡有更深层次的认知,教师可以将主题活动分为两部分:参观记录和分享交流。活动一:组织学生利用计算机查阅家乡风情以及历史名胜,或者利用周六日去博物馆参观生产机器模型,感受生产器械的变化,社会的进步。活动二:举办交流会,将记录下来的心得和笔记进行互相传阅,朗读欣赏,感受不同地方美景和风情。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性,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通过这个活动也完成了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自我构建。

(四)提高德育教师的德育素养

我们都知道,“名师出高徒”,优秀的教师才能教育出优秀的学生,因此想要构建小学高质量德育课堂,就必须有一个道德高尚的教师,才能以身作则,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学校,与教师的接触时间是最多的,并且小学生非常善于模仿,那么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影响到学生的观念和行为。在教学教育过程中,教师要不断的提高个人素质,提升道德品质和思想道德水平,在工作过程中学会约束自己的行为,避免出现一些不良的行为,对学生产生不良的影响。

结束语

德育课程的目的不仅需要学生掌握基本的道德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在生活中也能够用正确的观念去看待这个世界,拥有成熟的辨别能力,实现人生的价值。因此想要深化德育观念,就需要让理论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德育渗透到生活中的每个角落中,让学生懂得规范自己的行为,塑造正确的道德观念。

参考文献

[1]杨启慧. 新中国小学德育课程价值取向的嬗变及其重构研究[D].西南大学,2020.

[2]蔺士琦. 教育回归生活视域下小学思想品德课程实施研究[D].河北大学,2019.

[3]蒋有龙. 小学德育的生活化[J]. 西部素质教育,2019,5(13):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