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课程与儿童哲学教育相结合的意义与途径探析——以《冰川与晚霞》教学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2
/ 2

小学美术课程与儿童哲学教育相结合的意义与途径探析——以《冰川与晚霞》教学为例

李文娟

庆阳市庆化学校 甘肃庆阳 745000

摘要:本文从小学美术与哲学教育两者能够结合地特点开始,通过两个科目不断相互融合,探索藏在两者之间的哲学思想和方法。本文结合李普曼关于儿童哲学教育的理论,根据国家所规定的要求,以人教版第八册《小学美术第五课》为例,从课前反思、课件主题重构、教师理解等方面探讨小学美术与儿童哲学教育之间相互融合的途径。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课程标准;儿童哲学教育

在对哲学各个学科的分类观点看来,美学在现代艺术教育体系中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学教育就最基本的一种审美教育,美学的教育主要就是通过审美艺术课程的教育方式进行。因而我国小学的美术课程在理论和思想上具有必然性,是对儿童进行哲学教育的最好方法。当前,我国目前在小学课程的实施效果非常的不理想,只靠片面的书本知识导致学生丧失对美术的鉴赏力,抹杀了学生自我创新的念头,再加上家长根本不懂美术作品,孩子从根本上无法理解美术的世界。为此,就能够将美术与哲学教育相结合,并将其应用于学习中,从而帮助学生可以更好地以自己的感受为基础依据,从而激发自己深藏内心的创造性,学会利用好作品来对外界表达自己孤独的内心世界,从而摆脱在绘画当中在"像不像"这一粗俗的评价标准中徘徊,形成了对艺术作品具有高度审美目标的评价思维。文章从当前我国小学美术课程的现状角度出发,结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对美术课程实施提出的要求,探究其与幼儿园哲学教育相融合的积极意义和实施的有效途径。

一、小学美术课程与儿童哲学教育的关系

在狭义上讲,美术课程教育就是学画画,本文主要探讨了狭义上的美术课程与儿童哲学教育之间所存在的关系,并在研究过后对此进行了探讨。在学校里,所开设的美术课程都是由一个专业的美术老师对每位学生开展教学,使他们能够更好的掌握基础的美术理论知识及其实践技巧。按照国家相关课程标准的规定,小学美术课程将更加注重艺术创作能力的培养,把提高艺术素养放在第一位。由此可见,现在我国的小学美术课程已经变得不再是一门传统的美术课了,需要教师给学生讲授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小学美术新课"不只是动嘴的事,要动手,也就是说,要让学生进行创作。"这是一门以知识为基础,以技能为载体,以启迪智慧,培养创新能力,提升审美品位的新课程。

二、小学美术课程对儿童哲学教育的渗透意义

在黑格尔看来:美是一种观念的感性显现。艺术类课程应该具备其它科目所没有的特征,它们是理性认知和感情表现形式的高度融合所表现出的。将我国小学的美术教育课程和儿童哲学教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来,将教师、课堂、学生三者与儿童哲学教育有意义地融入了起来,使得小学的美术教育课程更加具有了不同以往的特点和风格,并为其未来的发展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和途径。

三、艺术课堂渗透儿童哲学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在小学美术课程中,如何有效地与儿童哲学教育相结合,以达到让学生的美术知识和哲学思维共同发展的教育效果,是本文需要重点讨论的内容。本文以人教版《小学美术》第八册第五课《冰河与晚霞》为例,分析了小学美术课程渗透儿童哲学教育的途径。

1.课前设疑,探寻哲学知识

古代希腊哲学家们通过提问,逐渐产生了各种哲学理论,经过漫长的发展,哲学的主体学科逐渐形成:逻辑学、哲学、美学等。作为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美学已有了一个完整的问题系统。课堂前依照美学的基本问题来建立疑题,使学生在正式的学习中,能够提高自身进入自主学习状态的速度,深入了解知识的重点,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对与他们理解更多的哲学知识具有指导性意义。以"冰河与晚霞"这门课程特点为教学标准,结合"冰河与晚霞"这门课程的内容,以少年儿童的哲学观念为指导方向,进行课前的疑问和设计。

2.引导提问锻炼哲学思维

从教师回答学生的一系列行为中可以反映出这位教师的教学观。在课堂教学中,富有哲学思维的美术教师最喜欢的方法是直接提问,轻易看出学生的哲学思维。根据"布鲁姆-特尼"课堂提问模式的特点,将课堂提问划分为知识层面、理解层面、应用层面、分析层面、综合层面和评价层面六个层次。根据六个层次不同的提问模式,结合"冰河与晚霞"一课内容,加以设计。

3.教学设计要建构哲学化的课堂

艺术课堂是一种具有浓郁艺术气氛的课堂,是一种活跃学生思考能力的课堂,有别于传统课堂。怎样才能建立一个富于哲学思想的探究式美术艺术课堂?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前制定教案时充分地融入哲学的思维,从而构建一个富于哲学趣味的美术艺术课堂。将"冰河与晚霞"等这门课程的内容紧密地结合了起来,着重于在本节课堂上传授和渗透少年儿童的哲学,进行引导性课程的教学设计。

四、结束语

把小学美术课交还到孩子的手上,让他们去发现真正的自我。将小学美术课程和少年儿童的哲学素养相互地融入到一起,不仅促使学生掌握了更多美术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对学生的美术培养,使他们能够成为一名好想、善学、善问、富有核心竞争力的新时期优秀人才,为他们今后的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政治思想和文化基础。

参考文献:

[1]尹少淳.美术课程的性质与特征[J].课程•教材•教法,2015(5):81-86.

[2]骆明丹,汤广全,郭思宁.儿童哲学课程本土化:问题及策略[J].课程教学研究,2017(8):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