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南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413200
摘要:在当前绿色、共享、开放、可持续的新发展理念指导下,大力促进低耗能、高附加值、循环绿色的旅游产业,实现全域旅游的新发展局面,是国家在产业经济结构调整中的关键一步。旅游业发展路径和理念也在由单一的旅游观光转向了“旅游+ ”为主导的全域、全要素、全时空、多媒介的综合性旅游模式。在这一方向主导下,包括中职院校在内的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观念、方法、模式也要持续创新转型。
关键词:“旅游+” ; 旅游专业; 中职生; 培养
引言:
在近年来国家出台的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相关意见汇总,明确指出了要推进旅游+模式的形成,促进旅游行业与其他一二三产业紧密融合,协同发展,在新时代,“旅游+”更是带动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这也对行业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旅游行业一线人才重要输送平台,中职学校须要加快创新,优化育人模式,积极拥抱旅游新时代。
一、“旅游+” 的概念简析及其指导下的旅游专业转型趋势
所谓的旅游+,就是以旅游为基点和媒介,将人们社会生活中的各个相关领域进行有机融合,实现广域化、多层次、高品质的旅游品质价值体系,从而把旅游行业打造成为综合化、现代化的产业模式,迎合不同族群社会大众的多元需求。当前主流的“旅游+”模式包括了“旅游+互联网”、“旅游+康养”“旅游+观光农业”“旅游+电竞娱乐”“旅游+文化产业”等等,通过旅游业为核心,辐射其他相关产业,拉动整体经济增长,构建更加多元、健全的居民消费体系,从而引导更加有效的行业投资,推动市场主体的健康发展,从而更好带动就业稳步增长,解决重大的民生问题。当然,在“旅游+”模式的转型下,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有了新的标准和内涵,特别是职业型人才,更要突出其综合性和时代性的能力。那么中职学校就要在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上加快转型和创新的步伐[1]。
(一)课程体系设计
要在旅游+理念的指引下,把全域旅游的发展路径作为旅游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基本方向,加强跨领域、跨学科的课程协同,扩展旅游课程体系的广度,同时对授课模式进行优化,把更多实践性课程融入其中,引入更多现代职成教育理念,如现代学徒制度、新型校企合作、终身学习能力培养等都先进模式方法,推动学生向着职业化、实践型、创新型、综合型人才转型。
(二)课程内容安排
在新的旅游业态出现之后,旅游业的运作和经营策略和方式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那么中职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应当与时俱进,把先进的经营理念和技术策略及时的添加进课程当中。同时也要把课程内容和学生兴趣有机结合,让学生在乐学好学中不断提升个人的能力素养,更好适应新时代的旅游新业态。
二 当前中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培养面临的不足
一是课程设置冗余复杂,当前很多中职学校都开设了包括《旅游资源》 《旅游学概论》 《旅游心理学》 等专业课程,但是其中很多内容都是偏向理论,对于具体岗位中的实践要素,指导不多,且内容之间又相互重复。比如旅游专业中一大主要分支就是酒店管理,在高品质旅游业发展中具有较大的成长潜力,不过当前课程设置中关于该方面的应用性指导相对欠缺。二是教学模式传统固化,因为中职院校资金和机制的原因,很多旅游专业课程只是在课堂进行理论讲解,无法去放到社会情境中去实践教学,很多的校企合作也是在旅游服务机构从事一些基础性的日常工作,对于旅游专业涉及的核心应用领域,难以有效触及。很多学生对于专业课程不感兴趣,认为与实际发展趋势严重脱节,学习效果不理想。
三 “旅游+” 新时代下中职学校旅游人才创新培养策略
中职学校应当把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提质增效”作为主要任务,立足建立“双循环”。学校内部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管理水平、创新评价体系、践行“三教”改革等方式,逐步使办学进入良性的“内循环”;与此同时开门办学,加强与企业、产业的合作,依托企业行业举办职业教育,为行业企业提供周到服务,力争在外部形成双赢(多赢)发展的“外循环”[2]。在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和创新创业方面下功夫。
(一) 结合融合产业方向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旅游+理念下,旅游业已经实现了全价值链、全产业链、全服务链的协同构建,旅游人才应当具备旅游+背后产业的雄厚知识储备和见识阅历,这样才能在全域旅游行业下的对应岗位上发挥出相应的能力。因此人才培养方案不再是千篇一律,要和学生的培养方向与产业融合向匹配,针对性的设计相关的课程、实践、考核评价方案。在目前的农业、医疗康养产业、电竞娱乐业、文化传媒业等多业态的融合中,要做到专业课程匹配,实践方法匹配。加强校企的深层次合作,利用“循环AB岗” 的模式,根据旅游的淡旺季的时间差,让学生分别在旅行服务机构、协同行业经营机构和学校之间进行往返轮岗的学习和实训,工学结合,双向提升,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获得一定的劳动回报,认识到劳动不易,加强劳动教育。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强化了个人职业技能素养,可谓一举两得。
(二)发展现代学徒制度,优化招生和实训机制
旅游专业应当把现代学徒制理念有效的融入,与旅行社、星级酒店等旅游服务经营企业签订学徒培训战略合作协议,开展联招联训。学生入校即“学徒”,在学徒的招募上,学校应当和企业联合进行,开展联动宣传,在学徒考查中设置理论测试和综合测试两项环节,重点去考察学生的应变能力、学习能力和道德品质。在理论测试上,可以由企业聘请专业的旅游管理专业的人力资源咨询机构设置题目,突出选拔的专业性。因为中职学生生源的紧张等实际困难,也可以在小规模地区以中考成绩为录取成绩依据,做到灵活应对。在学生入学后,要为学生全面的介绍企业的总体情况、薪资待遇、工作培训内容和培养方式和今后的成长发展路径,开展双向选择,并与学生签订现代学徒培养合同,开会联合培养。学校应当联合企业成立学徒制培养联席会议机制,做好项目实施的保障工作,开展定期的协商和沟通,将一线教师、企业骨干纳入机制框架下,沟通来商讨制定培训计划、管理制度、考核体系等[3]。要针对市场需求来优化课程内容和课时安排。以酒店管理为例,根据酒店的淡季与旺季经营特点, 制定针对性强的工学交替学徒制模式, 让学生可以分阶段、 分模块地完成理论与实践任务。可以尝试老带新的见习到顶岗实习由易到难的方式,实现稳步推进,有序对接。
(三)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在“旅游+”模式下,老师应当更加专业,只有老师有一桶水,才能保证学生的一杯水。因此要推动师资队伍的合作培训,开展前沿性的实践培训和能力培育,让老师掌握旅游业发展的最新趋势动态,才能为学生来做更好的专业指导和实践训练。在合作方式上,可以采用到企业跟班学习、交流任职、离岗创业等多重方式,积累经验,来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和相关旅游岗位实践能力。
四、结束语
中职学校和企业对人才的培养应在实践中开展。 要以“双循环”理念为指导,创新校企合作方式,把现代学徒制度引入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当中,助推中职学校的旅游专业人才全面成长[4],成为旅游+模式下的新型人才主力军。
参考文献:
[1]刘月芳,劳惠燕.基于 CDIO 模式的旅游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区域产业对接的探讨[J].海峡科技与产业,2016(4):121-123.
[2] 刘韧.云南中等职业教育旅游专业教师现状、问题及师资队伍建设对策研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7(3):55-56,62.
[3]杨春亮.高流失率背景下酒店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9( 23) : 137-138.
[4] 沙迎雪. “旅游+” 新时代下对职业教育旅游专业学生培养的探讨[J] . 科教文汇, 2019, (36) : 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