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西北地区空中交通管理局青海分局 810000
摘要:在空中航线逐步延展的新时代背景下,空中交通管制员工作负荷明显加重。工程负荷会关系到空域飞行的流量。所以,想要保证空域飞行流量的快速增加,就需要在先行对进近管制员工作进行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再对关系到进近管制员工作负荷的因素进行全面研讨,以总结出具有针对性的防控对策,以期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进近管制员;工作负荷;空域环境
引言
在各行业领域都在快速革新升级的背景下,民众生活条件也愈加优越,空中交通便被确定为民众出行的主要模式,这样就会导致空中交通安全得到民众高度关注。而与民众关注过程相关的便是进近管制员,其空域管制质量成效会关系到空中交通安全,由此可知,对进近管制员工作、工作负荷及其对策进行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1进近管制员工作
1.1进近管制概述
通常来说,进近管制都主要是面向于C类飞行器来进行管制的模式,也就是说,如果指定区域的飞行器能够根据仪表飞行的规律来前行,并且在接收到管制室命令的条件下,借助目视飞行的模式,就可称其为进近管制。
1.2管制员工作负荷概述
空域管制员也属于空中交通环节中的主体力量,其在具体工作中,通常是借助卫星将飞行器予以定位扫描,然后再借助对无线电通讯设备的运用,在指定实体区域内来对飞行器的航行进行调度。除此之外,管制员还会参与到信息收集的工作中,这样会给飞行员相关工作输出必要的依据,辅助飞行,也切实保证机组所有人员高效、安稳地工作。在具体工作环节,管制员往往都会面临诸多影响因素,长此以往,就使得管制人员心理负担加重,这些负担存在与完成指定量工作时间总和便被称为工作负荷。
根据上述管制员的作用和工作内容,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为保证飞行器地安全飞行,人为的将空域划分为若干个管制区,每个管制区由专门的管制员负责管制,对于某个管制区来说,航空器的飞入、飞行以及飞出都会对该管制区的管制员形成相应的客观的任务需求,管制员为满足这些需求须承受身体上和精神上的压力,这些压力会随着管制员工作的不断有效开展而逐渐得以缓解,但是每项管制工作的开展都会表现为一定时间的消耗,也就是说,我们把在一定的时间内,管制员用来缓解所承受的压力和完成客观任务所消耗的有效工作时间的长短称作管制员工作负荷的大小。
2进近管制员工作负荷因素和工作对策
2.1空域环境
在所有工作负荷影响因素中,最为明显的便是空域条件。由于其属于关键因素。空域的繁琐性会影响到进近管制员工作的工作难度,基于这样的考虑,就应当实时对空域条件予以实时监测,在此期间,若是发现异常,便要实时采取有效措施做出有效处理。
2.2其他因素
第一是硬件设备状态。进近管制员假若接收到了不符合相关要求的信息,就可能导致后续工作也不能体现合理性,继而则可能会波及到飞行器的高风险运行。因而在信息不合理的条件下,进近管制员想要保证改变这样的状态,就必须要体现高度的专注力,如此一来,就可能会在身心方面加重进近管制员的工作负荷。那么想要在根本上改善管制员的工作负荷,就应当以规律时间将所涉及的机械、设备等予以全面故障检测,确保这些机械设备都会在任何条件下呈现最佳状态。并且还应保证在无线通讯设备能够与智能终端充分连接的条件下,也呈现稳定运行的状态,从表象来看是提升了工作量,然而,这在缓解进近管制员工作压力、工作负荷方面和增进飞行器稳定性方面却会具有积极影响。
2.3进近管制员的综合素养
通常来说,综合素养都会包括体能、心理素质和职业素养,无论是在哪一工作环境中,体能都会是应当达标的首要条件。在保证体能的条件下,才会保证岗位业务活动的所有工作程序都能够有序开展,并保证在既定时间内高效完成。也不会在人力资源缺乏的条件下休息。心态应具有高度的柔性化,因为不同单位,在心理素质上都有着不同的要求。那么从进近管制员的角度而言,其工作行业在心理素质方面,会较其他行业相类似岗位的心理素质要求严格。进近管制员工作状态会直接影响到飞行器前行的稳定性,其必须要体现精准预算、掌握、信息传达、紧急应对和决策等管理技能。需要体现这些技能的基础上,才会保证在险情突发时,从容有效地规避风险。除此之外,便是职业素养,在保证自身工作得到无数次修整的条件下,才会确保在后续相关工作中,表现出从容不迫的态度,并且工作人员也会在基本工作上表现十足的信心。
想要明显加强进近管制员的综合素养,就应当在平时业务活动中,以规律时间组织进近管制员开展专业培训活动,可以借助仿真环境演练的形式,来对进近管制员的险情应对状态予以考核,同时还应引导指定工作人员对进近管制员的工作状态予以评定,促进进近管制员在多次评定中,意识到本身工作中的短板,保证通过对其他人工作模式的参考弥补短板。
2.4管理对策
空域管理工作的具体进行时,进近管制员需要通过对雷达管制模式和程序管制模式的运用来行动,其中雷达模式具有主动的特征,其会以高度的主观能动性来对飞行器的飞行过程予以实时监测和了解,而其中程序管制则主要是呈现被动化的态势。在具体行动中,进近管制员通常都是需要在了解飞行器所在区位的条件下,再把所涉数据的平均数作出明确。可以说,这两种模式各具特征,不过雷达模式的效用会更加明显,在对雷达进行合理运用的条件下,能够明显节省干预时间,能够对飞行器飞行的速度做出掌控,保证飞行器的航行过程都处于进近管制员的调度中,该项模式在缓解进近管制员工作负荷方面要明显强于程序管制模式。
结语
在广大进近管制员工作负荷不断加重的条件下,会导致其在长期工作中,出现诸多不良状态,比方说质量水平弱化,工作能力减弱的现象等。这就需要对导致进近管制员工作负荷的影响因素做出全面识别和充分研讨。然后再结合这些研讨结果,建立落实具有高度可行性和针对性的防控措施,然后对人为因素之于空中管制工作稳定发展的影响性做出分析,以此力求在完善硬件条件、强化岗位工作水平上,达到缓解进近管制员工作负荷的目的,助力进近管制员工作快捷性和成效性的增强。
参考文献
[1]胡勇. 进近管制扇区通行能力评估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
[2]张树峰. 进近管制员工作负荷研究[D].中国民航大学,2009.
[3]张兆宁,何健生,王莉莉,卢婷婷.进离港分离下的进近管制员工作负荷统计模型[J].中国民航大学学报,2008,26(06):10-12+41.
[4]陈亚青,孙宏.进近管制员工作进程分类及工作负荷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02):65-68+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