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负压吸痧法在儿科肺系疾病中的应用 俞洁 杭州市萧山区中医骨伤科医院 浙江省 杭州市 311261

摘要:目的儿科肺系疾病归属中医学肺炎喘嗽范畴,病因有外感、内伤之分。病理因素与热、毒、湿、痰、瘀、虚有关,且常兼夹为患。中医药对于儿科方面疾病的治疗仍以内治法为主,治疗上或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或清热化痰,祛瘀通络;或清热利湿通络;或益气健脾为主,佐以祛痰通络。与中药穴位贴敷、拔罐疗法等外治法配合治疗,临床效果较好。

关键词:负压吸痧法;儿科肺系疾病;应用

引言

肺炎是严重的全球健康问题,是全世界最常见的传染性疾病的死亡病因,每年可导致350万人死亡。而儿童因其特殊的生理病理因素,感染肺炎的病死率较高。细菌是引起肺炎的主要的原因,占12.5%。抗生素是最主要的治疗细菌性肺炎的手段,但全球范围内抗生素耐药的出现和扩散,直接导致了疾病的治疗周期延长和并发症的增加。因此,探索新的补充或辅助疗法治疗儿童细菌性肺炎是非常有必要的。拔疗法可使局部皮肤充血并产生刺激,起到祛风散寒、舒筋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扶正祛邪、平衡阴阳、调整脏腑等作用。膀胱经主一身之表,其背俞穴又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腰背部的特定穴,具有调节脏腑功能的作用。拔罐疗法作用于膀胱经具有激发人体阳气、扶助正气、对抗邪气、调节诸脏的作用。

1负压吸痧法的基本理念

拔罐疗法是指利用燃烧排去杯罐等工具内的空气从而产生负压,吸附于皮肤造成局部皮肤瘀血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刮痧疗法是指用边缘光滑的工具(如刮痧板、小汤匙、水牛角等)蘸食用油或清水等介质在体表部位反复刮动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刮痧疗法具有解表散寒、清热解毒、祛邪外出、活血化瘀、疏通经络、舒筋理气、清热除湿、消肿止痛等功效,能够促进新陈代谢、改善局部微循环、提高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达到扶正祛邪、防病治病的作用。

2病名渊源

《黄帝内经》有本病的相关记载。《素问·通评虚实论》记载:“乳子中风热,喘鸣肩息者,脉何如?岐伯曰:喘鸣肩息者,脉实大也。缓则生,急则死。”此概括性描述了小儿肺炎的临床症状、体征及预后。其中“脉急则死”,一则形容病情急重,二则说明古人已注意到本病的预后与脉速相关,体现了中医对重症肺炎的认识,与临床实际相符合。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篇》对肺胀的描述为气逆而上,咳嗽气喘。元代朱丹溪《幼科全书·观形察色》中有“胸高气促肺家炎”的记载,与肺炎的临床表现相近。清代吴谦《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喘证门》有“暴喘传名马脾风,胸高胀满胁作坑,鼻窍扇动神闷乱……”的阐述,其相当于鼻翼煽动、三凹征、烦躁不安的临床表现,亦为重症肺炎的主要体征。清代谢玉琼《麻科活人全书·气促发喘鼻煽胸高第五十一》中描述麻疹时提出,因热邪壅遏肺窍致使气道受阻出现“喘、鼻煽”等症状时,称为“肺炎喘嗽”。清代吴鞠通《温病条辨》卷三下焦篇指出,喘息、气促、咳嗽、咳吐稀涎、喉哑、脉洪数等肺炎喘嗽之症是因上焦湿热引起。中医古籍中虽然没有小儿RMPP病名的记载,但从其阐述的临床症状、体征、疾病特点等方面,可以将其归属于中医学风温、马脾风、肺炎喘嗽等范畴。

病因:小儿RMPP发生的病因可分为外因和内因两大类。外因多为感受风邪或非时之气(即肺炎支原体)引起;内因归于小儿肺脏娇嫩,脾常不足,邪盛正虚而发病。有学者认为RMPP属温病范畴,强调外感时邪对其发病的重要性。“温邪上受,首先犯肺”。外邪侵犯机体,内蕴之毒易化生内热、灼津生痰,阻于气道,气机失畅则致肺气郁闭,宣降失司,气逆于上,症见咳嗽、咳痰、喘息急促;邪正相持不下,则见高热不退。小儿肺脏娇嫩,脾常不足,肺脾不调,水湿内蕴,津液停聚不行则凝结成痰,痰湿搏结,黏滞固着难去,使疾病迁延难愈,易于反复。

目前治疗儿童细菌性肺炎均需使用抗生素,但随着抗生素耐药情况不断加重,新型抗生素的研发周期恐无法跟上抗生素耐药的进度。中医学认为引起小儿肺炎的原因主要为风、寒、暑、湿、燥、火及时行邪侵袭。加之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成而未全,全而未壮”“肺常不足”的生理特点,其较成人更易感邪,邪气犯肺发为肺炎。又因为小儿“纯阳之体”“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易于感触、易于传变”的体质特性,邪气更易入里化热,故小儿肺炎多表现为里热之象。其症状表现也为发热、咳嗽、痰壅、气喘、甚或气急鼻煽等实证,治法则以宣肺化痰、清热解毒为主。拔罐疗法可通过罐体负压吸出体表外邪及气分热邪,调整卫气功能,清热宣肺。另外,水液积聚,炼液为痰,其形成机制与血行不畅形成瘀血相同,本质皆为水液或血液运行不畅而形成的病理产物,拔罐疗法可行气活血,进一步帮助肺炎患儿排出痰液。

3负压吸痧法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3.1外感发热

儿童时期外感发热是较为常见的临床症状,常伴有打喷嚏、流鼻涕、头痛、鼻塞、恶寒、咳嗽、咽喉疼痛或痒感等症状,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负压吸痧法在治疗小儿发热可选择“颈后一线刮法”+“背后三线刮法”。“颈后一线刮法”操作穴位是天柱骨,从项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呈一直线。“背后三线刮法”则是指刮后背脊柱穴及两侧膀胱经。

3.2咳嗽

咳嗽是常见的肺系病证,大致相当于西医学中的气管炎、支气管炎。小儿肺常不足,且肺为“娇脏”,容易受到外感六淫邪气的侵犯,多发咳嗽等肺系疾病。针对咳嗽的治疗,处方为:胸前膻中一线刮法、胸两侧肋间八线刮法、背肺腧穴刮法。“胸前膻中一线刮法”指从天突穴经膻中穴沿胸骨柄至剑突一线。“胸两侧肋间八线刮法”施术部位是指胸胁部肋间隙,一侧四线,故称“胸两侧肋间八线刮法”。“背肺腧穴刮法”操作部位是背部肺俞穴至膈俞穴一线,能够起到刺激肺俞穴、膈俞穴等穴的作用。以上3法可以很好地刺激天突穴、膻中穴、肺俞穴、膈俞穴、胁肋部,诸穴相配可起到宣肺降逆、止咳化痰作用。

3.3急性扁桃体炎

急性扁桃体炎中医称为“急乳蛾”,多见于5~7岁的儿童,临床以发热、咽痛、咽喉部红肿、扁桃体大或充血为主症,冬、春二季最易发病。操作处方:颈前三线刮法、颈后一线刮法。“颈前三线刮法”操作部位为颈前正中至天突穴一线,左右两侧沿胸锁乳突肌一线。

结束语

中医外治法是中医药学中具有鲜明特色的治疗方法,拔罐、刮痧等外治法治疗疾病的适用范围在不断扩大,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内、外、妇、儿等科疾病治疗之中。研究表明出痧部位较非刮痧区的皮肤组织中肥大细胞颗粒降低,糖皮质激素(GCS)、P物质(SP)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明显升高,可能形成效应联系,从而发挥治疗疾病的作用。负压吸痧法将拔罐疗法、刮痧疗法进行有效融合创新,以出痧为度,形成了全新的治疗理念,对于开创临床新的治疗方式,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史来恩.史氏中医儿科治疗雪口验谈[J].中国民间疗法,2018,19(10):11.

[2]刘义秀.中西医结合护理用于小儿高热惊厥中的效果评价[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16(21):150-151.

[3]马香.疫苗可预防性儿科感染性疾病:麻疹、风疹、腮腺炎[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8(19):1448-1452.0

[4]柳红花.儿科常见传染病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1(17):594-595.

[5]滕明德.吸痧排毒用负压可调吸头[P].CN202386937U,2018-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