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课上如何渗透德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6
/ 2

道德与法治课上如何渗透德育 崔广兴 ( 黑龙江 七台河市第十五小学 黑龙江 七台河 154600 )

摘要道德与法治课承担着知识的传授和学生价值观的培养,使之能够成为和国家和社会需要的人才的重要任务。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的德育功能,不仅是实现道德与法治课德育目标的基本要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的德育功能,要确立新的课程理念,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改革和优化课堂教学,实现课堂教学的价值转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使道德与法治教育有的放矢。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德育 渗透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在学校德育中居于特殊重要的地位。能否“以学生发展为本”,不仅是素质教育与传统教育在价值观上的重要区别,也是衡量一个教师能否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标志。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人的全面发展的主体就是学生。道德与法治课要贯彻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必须强调以下几点:

首先,要解决好认知目标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教学问题。传统的教学活动,往往把认知目标的达成度作为衡量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唯一指标,能力、情感、态度目标是否实现往往被忽略。其根本缺陷在于将认知从情与意中剥离出来,将真从善与美中抽取出来。这种教学在强化知识目标实现的同时,把认知功能从生命整体中分割开来,把完整的生命体仅当作认知体来对待,致使课堂教学丧失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功能。教学实践的正反经验告诉我们,成功的教学必须真正实现过程与结论,认知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诸方面的整合。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刻分析了基础教育存在的弊端和问题,鲜明地提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其次,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生活。要让学生体验生活和存在的意义。同时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成长。人的生命过程是在不断探求有价值意义的生活方式中展开的,在对未来生活的不断追求中实践着现实生活,体验着生命的价值。由此看来,课程在全新的现代教育理论中,它已不是孤立于现实生活世界的抽象存在,而是现实生活世界的有机构成。关注学生的生存和发展、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的课程和教学,才是最富有生命力的。根据这一理念,课程和教学应该成为融合学生与生活的中介和桥梁。

再次,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还要关注学生的未来。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重视能力培养,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它的价值不是满足学生眼前的考试需要,而是要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培养学生建构未来生活的能力,激发他们自我关怀的热忱,自觉地创建未来的生活。

进一步改革和优化道德与法治课的课堂教学,是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的德育功能的主要途径。搞好道德与法治课的课堂教学,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充分发掘教材中思想教育的内容,确定好德育目标,变传统教学为创新性教学。目标明确,能减少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增强计划性和针对性,从而能够提高课堂思想教育的质量。同时,还要使课堂教学中体现出素质教育所应具有的创新性特征,进行创新性教学。

其次,坚持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寓思想性、教育性于知识传授之中。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过程中,知识的传授和思想政治教育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进行知识教学,最终是为思想教育服务,目的是为了育人。只有把课堂教学变单纯传授知识的过程为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觉悟相统一的过程,课堂教学在本质上的科学性、思想性、教育性的功能才能真正发挥出来。

再次,要重视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已经使学生的心理、思维、价值观念发生了新的变化,他们思维活跃,探求力强,在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中不满足于只接受一些现成的结论,而是希望通过自己的思考、互相讨论寻求问题的答案。面对这些变化教师要正视的是,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改变过去那种教师“权威型”的面孔,让学生感受到在人格地位上与教师的平等。

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的德育功能,不仅是实现道德与法治课德育目标的基本要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的德育功能,要确立新的课程理念,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改革和优化课堂教学,实现课堂教学的价值转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使思想政治教育有的放矢。
目前,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的情况还比较严重,普遍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实践的现象。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要全面落实教学教育目标,就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根本原则,密切结合当代社会经济、政治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运用丰富、准确的事实材料,说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并紧密结合学生思想实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第一,要紧密联系国内外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改革实际。联系黑龙江七台河的实际来确定教育的内容和素材。归根到底是由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所决定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现实为道德与法治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生动的教育内容和素材。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国际竞争的空前激烈,人类的生存面临的诸如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然资源的短缺、人口迅速膨胀等一系列重大问题,都是道德与法治课可以联系的素材。
第二,坚持从学生特点和实际水平出发,使教育教学具有针对性。不同年龄和不同学段的学生,其知识水平和心理特点不同,对学习、生活、前途等问题的认识能力也不相同,人生观、世界观也具有不同的特点。联系实际不能无视教学对象,不能指望随意联系几个事例就可以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依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知识水平,由浅人深,由低到高,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分层递进,螺旋上升。
第三,要重视道德践行能力的培养。德育的实践性特征要求我们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必须彻底打破长期以来形成的“封闭式”的做法,变“封闭式”为“开放式”,使学生确实能成为现实社会中独立生存的现实的人。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切不可只停留在理论教育阶段,从理论到理论,从概念到概念,把教学当成纯理论教育。德育的最终目的是把一定社会的思想和道德内化为学生自己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并变成个人自觉的道德行为。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要充分利用各种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引导学生积极投身到现实社会生活中去,自觉地进行道德实践,在实践中培养能力、增长才干。

第四,共同营造良好的环境,建设健康、文明、活泼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学校的体现,是一所学校独特的精神风貌。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优良的校园文化不但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还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特长,发展个性,增长才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道德与法治课是向学生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和法治教育的一门课程,在诸多德育途径中居于特殊的、重要的地位,是实施德育的主渠道。虽然小学其他各科都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但都无法像道德与法治课那样整个教学都着力于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因此,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以教材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阵地,以教书育人为己任,教育学生在努力学习科学理论的同时,注意陶冶情操,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把个人成才同祖国前途、社会需要结合起来,形成爱党爱国、关心集体、尊敬师长、勤奋好学、团结互助、遵纪守法的好品质。

参考文献:
[1]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德育研究[J]. 段亚丽.  学周刊. 2018(36)
[2]论小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J]. 王福英.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