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冠县柳林镇北街村武训希望小学 252516
摘要:近年来,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教学重点也不断改变、革新。以往,教育比较关注学生学习结果,而现在,教育则更需要关注育人成果,人们开始意识到生命与教育相结合的重要性。本文就以生命教育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意义与策略为重点,希望能指导小学语文课堂,让学生在学习课堂知识的同时能够理解生命,感悟生命。
关键词:生命教育理念;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引言
生命教育是对生命发展需求的教育供给,是提升人的生命质量的教育。早在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就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鼓励教育者将生命教育融入学科教育全过程,着力增强学生的生命意识。现代生命教育理念引导学生关注生命,注重对学生生命意识的激发与良好认知习惯的培养。小学语文阅读文本是实施生命教育的重要载体,但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更关注的是学生习得知识的多寡和阅读技能的熟练程度,而忽视了利用文本优化生命教育,不利于学生重视生命价值,提升生命质量。本文在生命教育视野下关注学生个体的学习行为,针对个体生命成长需求展开策略研讨,力求使语文课堂利于学生关注生命、热爱生命。
1在小学语文学科中开展生命教育的意义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尚处于初级阶段,对很多事物往往仅能认识表面,而无法认清事物的本质。学生的是非辨别能力还有待提高。尤其是对“生命”这种抽象概念,有些学生往往由于认识不足而走上错误的道路。例如,当遇到残疾人时,很多学生会因为看到路人投去鄙夷的眼光而效仿,自此养成不尊重残疾人的坏习惯。这个时候,学校便要给予其正确的引导。例如,教师可利用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轮椅上的霍金》一文来教育学生用平等的眼光看待生命,每一个生命都是有价值的,残疾人也有自身的闪光点,要学会尊重他人。教师在小学语文学科中开展生命教育能实现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生命的意义。不仅如此,教师在拓展语文课程范围的同时也能升华生命教育的理念,真正做到让学生在教育中成人、成才。
2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理念的实践
2.1课堂教学要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课堂教学是学校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是学生在校学习的重要渠道。随着对核心素养的重视,课外活动的重要性逐渐突出。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从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来看,它具有课堂教学不可替代的趣味性、灵活性、多面性等特点。生命教育涵盖范围之广就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的作用有限,因此要把生命教育渗透到更多的课外活动之中,收集有关生命话题的新闻、开展保护自然的活动、举行关于健康生活的报告会、参观各类展览,阅读历史人物的传记等,将语文课堂教学中学到的有关书本知识与学生在课堂之外的所见所闻、所知所感衔接起来,促进学生对生命的理解。
2.2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构建生命意识
课堂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方式和主要阵地,课堂生命意识教学对学生构建生命意识是至关重要的。课堂教师的行为直接影响的学生的学习行为,乃至影响学生的教学行为。教师要通过课堂将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传达给学生,潜移默化让他们初步构建积极的生命意识。积极的生命意识首先是生命与生命的相互尊重,所以首先教师在教学课堂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尊重他们的学习兴趣、基础、过程和成果,为每一个学生个体创造健康发展的生命环境,这样的尊重是一种人与人相互尊重的价值观,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形成科学的价值观。比如在《触摸春天》这篇课文中,教师在教授课文内容(盲童奇迹般地捉到一只蝴蝶,在仔细感受春光后安静地将其放飞)的同时,教师要通过丰富的课堂提问、评价和辅导等环节,向学生传递作者所表达的盲童对生命的热爱,向学生传递热爱生命、珍爱生命的积极价值观。再比如《地震中的父与子》这门课,教师也要通过丰富的课堂提问、评价和辅导等环节,让学生体会课文内容到危急中父子伟大的亲情,丰富学生的人文情感,让他们更进一步体会生命的价值,学会感恩父母,感恩生命,进而形成积极的生命价值观。总的来说构建基本的生命意识需要首先让学生体会生命的价值,珍爱生命,感恩父母给予的生命。
2.3注重个体体验,创立生命感悟氛围
没有体验就没有发言权。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通过各种不同的教育引导,让学生沉入文本,进入意境,深度感知作者创作的意图与情感。这既是对文本的深度理解,更是对生命哲思的深度感悟。一是导引环节,教师可借助丰富的音视频资源设计生动的文化情境、故事情境、情感情境,导引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深层思考。如《白杨》一课,教师可以介绍戈壁滩上孤独而傲然的白杨树的视频为引子,让学生置身于白杨的生存情境中,感受生命成长的力量,理解生命成长的不易。同时,教师也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鼓励学生说说“我眼中的白杨树”,这也是引发学生共鸣、加深学生情感体验的途径。二是读悟环节,发挥朗读在文本理解中的作用,给予学生更多体味文本的时间和空间,增进生命感悟。与其他阅读课堂不同的是,学生已通过前置性预习问题初步熟悉了文本,通过朗读感知,学生也可能生成了一些未解决的问题,学习准备相对充分。在读悟环节,教师可将学生生成的问题作为课堂探究问题,导引学生重点诵读;也可让学生领着任务、带着要求继续品读文本,实现“以读代讲”“读悟结合”。
2.4设法激发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热爱生命、尊重生命、呵护生命是生命教育中的基础部分,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加强这一方面的教育。比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在介绍祖国壮美河山的过程中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化,引入生命教育。首先,在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阅读《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文章,然后再要求学生找出文章中的关键句,通过关键句来概括文章的中心内容。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得出结论,由于《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文章侧重描绘了四季中的小兴安岭,因此文章中也提到了大量的动植物。那么教师在进行下一步教学内容时,可以先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描绘出小兴安岭在一年四季中的各种变化,紧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变化产生的具体原因进行探索,从具体动植物的生命状态入手,引发学生关于在一年中各种动植物的生命状态的思考,进而让学生了解到自然界中的各种生命都有一定的生命过程,而正是因为这些生命会有生老病死的变化,所以大自然才会产生许多美丽的景象。通过引导学生对自然中各类不同的生物的生命过程有了一个宏观的认识,从而为学生树立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的良好价值观,加深了学生对生命过程的理解,达到生命教育的目的。
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小学生的生命教育、提高其生命意识应成为义务教育阶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工作重点。为此,教师应加强引导并言传身教,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用潜移默化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可贵,并学会理解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增强社会责任感,积极面对人生中的坎坷和挫折,以乐观的态度迎接生命中的每一个挑战。
参考文献
[1]江伟娇.小学语文学科渗透生命教育研究初探[J].中外企业家,2019(07):197.
[2]秦思思.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的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
[3]冯建军,朱永新,袁卫星.论新生命教育课程的设计[J].课程•教材•教法,2017(6):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