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骨外科创伤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12
/ 2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骨外科创伤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李明

身份证号: 37068319830520 ****

江西省南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蛟桥镇医院 江西省南昌市 330013

摘要: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在骨科创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试验方法,选择我院骨科2018年12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86例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交替分组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43例。A组采用常规清创,B组采用室间隔缺损。治疗1周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并比较两组治疗1周后的疼痛程度。记录两组创面愈合时间、换药次数、抗生素使用时间,比较两组治疗期间的并发症。结果:治疗1周后,B组总有效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VAS评分低于A组,创面愈合时间早于A组,换药次数少于A组,抗生素使用时间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VSD技术在骨科创伤治疗中具有良好的效果,能有效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少换药次数,减少疼痛和并发症。

关键词:封闭式负压引流;骨外科;创伤治疗;应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试验方法,选择我院骨科2018年12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86例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骨科疾病经体格检查和X线检查确诊;接受手术治疗;术后1个月,切口出现脓液、窦道,反复发作。排除标准:合并全身传染病、血液病;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合并凝血功能障碍。A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38~66岁,平均(52.37±4.19)岁;创面难愈时间14~25d,平均(19.65±1.57)d;体质指数19.3~26.8kg/m2,平均(23.08±1.59)kg/m2。B组男24例,女19例;年龄36~67岁,平均(51.58±4.43)岁;创面难愈时间13~26d,平均(19.53±1.68)d;体质指数19.1~26.5kg/m2,平均(22.89±1.46)kg/m2。本研究遵循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指导方针,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打开残腔,彻底清理伤口,清除污垢、异物和灭活组织,解剖复位固定骨折端,修复重建血管和神经,用邻近肌瓣转移覆盖外露骨。

A组采用常规清创术,用0.9%氯化钠注射液或0.5%碘伏清洗创面及周围组织,再用3%双氧水再次清洗创面,最后用无菌敷料覆盖创面;每3天更换一次敷料,1周后取下敷料检查伤口情况;同时给予预防性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B组采用VSD技术彻底清除创面坏死组织,然后根据创面的具体大小和形状修整VSD敷料。将敷料和引流管覆盖在伤口上,用薄膜封住伤口,薄膜边缘比伤口边缘大3cm。将引流管与相应的负压装置连接,调节压力值至-250mmHg;用医用海绵检查引流情况。如有凹陷,说明膜下无积液,说明引流完全;同时,他们接受了抗生素治疗。一周后,敷料被取出。如果肉芽新鲜,分泌物少,局部植皮是可行的。

1.3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临床治疗效果评定依据为修复后患者功能恢复情况,即:创面无痛感,外观良好恢复,活动正常,也可以负重活动,视为优;创面轻微疼痛,外观部分缺陷,可以进行常规活动,负重状态下活动稍微受限,视为良;创面需二次修复,外观臃肿,疼痛感明显,影响常规活动,且负重下活动受限,视为可;创面需二次修复,外观臃肿,疼痛感剧烈,常规活动及负重下活动均严重受限,视为差。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2)术后疼痛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予以评价,总分0~10分,0分无痛,10分剧痛,即分值越高越疼痛;同时观察并详细记录患者创面愈合时间。(3)观察并对比两组有无皮肤坏死、感染、延迟愈合等并发症。

1.4统计学处理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1周后,B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B组治疗后VAS评分低于A组,伤口愈合时间早于A组,换药次数少于A组,抗生素使用时间短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或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者伤口愈合缓慢,易因感染而发生骨髓炎,伤口愈合延迟;另一方面,患肢长期卧床休息、换药、反复运动,会刺激患肢周围软组织损伤,导致病情加重,影响伤口愈合。传统的清创技术侧重于伤口的清洁,而感染严重者只能在清创换药后缝合。临床研究表明,清创治疗可使伤口脱水,引起活性物质流失,阻碍上皮细胞爬行,甚至造成新组织与敷料粘连的现象,不仅加重患者疼痛,而且增加感染的几率。因此,临床上需要探索其他有效措施促进术后创面愈合。

VSD是一种负压伤口治疗方案。主要用于伤口治疗。以湿性愈合为理念,用含引流管的泡沫敷料覆盖软组织创面,再将生物半透明膜封闭,在创面及其周围皮肤上形成封闭空间,然后采用持续负压引流促进创面愈合。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1周后,B组总有效率高于A组,说明VSD的治疗效果较好。其原因是VSD通过负压吸引装置与专用创面敷料连接,对创面连续或间歇施加低压,并利用负压吸引清除引流处渗出物,改善局部微循环,减少渗出,促进水肿的消除。另一方面,VSD技术能有效预防感染,用半透膜封闭伤口,快速清创;同时,还可有效避免换药引起的肉芽组织生长的刺激,使肌腱和骨骼新鲜,促进伤口愈合。

结果表明:B组VAS评分低于A组,创面愈合时间早于A组,换药频率低于A组,抗生素使用时间短于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可见VSD能有效促进创面愈合,减少并发症。其原因是VSD技术能消除骨折患者的积液和水肿,减少炎症因子对伤口的刺激,有效减轻切口疼痛;同时,该技术无需反复清创换药,可有效减少换药次数,促进创面愈合;另一方面,软组织伤口封闭,不易与外界接触,可有效隔离外界细菌,降低感染率,缩短抗生素服用时间。VSD技术为骨创伤创面创造了一个舒适湿润的环境,更符合创伤组织愈合的生理特点。在这种环境下,伤口渗出液中所含的多种免疫细胞和生长因子得以保留,可促进坏死组织的溶解和吸收,有效促进伤口愈合,避免皮肤坏死;同时,生物透明膜具有良好的封闭能力,能在伤口周围形成屏障,隔离外界环境,减少交叉感染,进而减少骨髓炎的发生。另外,VSD敷料可长期使用,可减少换药次数,减轻医务人员工作量,提高医疗效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结论

综上所述,VSD技术在骨科创伤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效果,能有效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少换药次数,减少疼痛和并发症。

参考文献:

[1]郑春缠,罗小东,陈林,等.创面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联合外支架治疗四肢开放性骨折的效果[J].临床医学,2019,39(5):49-50.

[2]孙峰.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手足外科中的应用及护理[J].中国农村卫生,2019,11(8):61.

[3]詹冬明.用创面封闭式负压引流术治疗手足创伤性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10):131-132.

[4]张国平,谢青卿,高杰,等.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各种软组织大面积缺损创面植皮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9,16(4):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