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护理服务”在家庭和社区的需求调研--以广西南宁市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13
/ 5

“互联网 +护理服务”在家庭和社区的需求调研 --以广西南宁市为例

许怡 陆静钰 梁秋杰 韦翠华 梁锦波 马文菲 陈玲 韩东红 通讯作者

广西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530200

[摘 要]目的 通过调查南宁市社区居民及家庭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的认知与需求,为该领域的未来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方法 选取广西南宁市青秀区、西乡塘区、邕宁区、兴宁区、江南区、良庆区6个区250名居民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一般资料,采用互联网+护理服务”需求量表对其进行调查。 结果 在调查对象中,44.35%对“互联网+护理服务”完全不知道,72.98%可以接受“互联网+护理服务”,接受程度较好;从数据上占比例较高的担忧问题有:护理服务质量问题、收费标准问题、护理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个人信息安全问题。结论 “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符合现今社会的发展趋势,可加大推广力度,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互联网+护理服务;居家护理服务;广西;横断面研究

随着社会经济以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各种方便快捷的手机APP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并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1]。在医疗行业,“互联网+”与护理的融合不断深入,为护理事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推动护理技术的进步和工作效率的提高[2]。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慢性病患者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且大部分老人选择居家养老,上门医疗和护理服务的需求持续增长[3, 4],在这种情况下,“互联网+护理服务”这种模式应运而生。2018 年政府有关部门连续下发了《关于促进“互联网 + 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关于促进护理服务业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等3个文件,进一步明确并规范了互联网诊疗行为[5]。国家卫生健康委又于2019年2月下发了关于《“互联网 + 护理服务”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在我过6个省、直辖市进行试点,大力支持“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实施,积极探索互联网模式下的新型护理方式。“互联网+护理服务”是指医疗机构利用在本机构注册的护士,依托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为患者或健康人群提供护理服务、护理指导、健康咨询等[6, 7]。本研究以广西南宁市社区为例,调查“互联网+护理服务”在家庭和社区的需求,探究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为护理工作的发展提供参考数据。引起社会的关注,进一步提高社区和家庭的护理质量,改善社区和家庭的健康生活水平。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于2019年9月-2019年12月选取广西省南宁市西乡塘区、兴宁区、青秀区、江南区、良庆区、武鸣区6个区250名居民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年龄≥18岁,≤90岁;(2)神志清楚并能进行交流者;(3)具有独立读写能力或在调查员帮助下能顺利完成调查问卷;(4)同意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有听力障碍者;(2)合并有精神障碍、认知障碍及不能配合调查者。

1.2调查工具及方法

1.2.1 调查工具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查阅文献,自行讨论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共有17个问题,其中1-6为一般资料,7、8、10、11为单选,9、12-17为多选,内容主要围绕不同的患者需要的护理服务项目不同,不同收入的人群对服务价格的接受程度也不同等方面,分为五个部分:①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学历、职业和收入;②互联网使用情况;③去医院看病或做护理的情况;④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的了解程度与选择意愿;⑤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的需求以及建议。

1.2.2 自设问卷性能:首先通过对50名研究对象进行预调查,测得问卷的信度Cronbach’s α系数为0.712,问卷经3名护理领域专家审阅,内容效度指数(CVI)为0.77。将预调查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对问卷进行修改与完善,制定最终问卷。

1.2.3资料收集方法:问卷的形式为纸质版和电子版两种,电子版采用问卷星调查问卷,使用无记名答卷方式,让被调查者按照要求独立完成问卷。首先发放的是纸质版问卷,待纸质版问卷回收完之后再发电子版问卷,在调查对象填电子版问卷之前先确认是否有填写过相同的纸质版问卷,如有填写过则告知不需要再填写电子版问卷,最后回收并剔除无效问卷。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50份,回收248份,有效问卷248份,有效率99.2%。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软件对数据进行录入即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百分比来描述,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士标准差(x士s)进行描述,检验标准α=0.05。

2 结果

2.1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本次调查有效填写问卷共248名,其中男性占46.77%,女性占53.23%,具体一般资料见表1。


1 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n=248)

指标

变量

例数

构成比(%)

性别

116

46.77

132

53.23

年龄

18-25岁

124

50.00

26-35岁

45

18.15

36-50岁

51

20.56

51-65岁

19

7.67

66-85岁

9

3.63

学历

文盲

12

4.84

小学

19

7.66

中学

39

15.72

高中

39

15.72

大专及以上

139

56.05

职业

大学生

78

31.45

教育工作者

18

7.26

私营个体

23

9.27

管理者

18

7.26

医疗工作者

其他职业

10

101

4.03

40.73

月收入

<3000元

139

79.84

3000-5000元

59

23.79

5000-8000元

28

11.29

8000元及以上

22

8.87

上网次数

无时无刻

57

22.98

经常

102

41.13

一般

64

25.81

极少上网或几乎不上网

25

10.08


2.2 调研结果

2.2.1 就医频率及医疗概念 结果显示,研究对象的就医频率在1-3次/年的占比较大,为49.60%,其次为“没去过”,占比39.52%。家人从来不去医院进行护理的占比为46.37%。其不愿意去医院看病的原因中,看病费用太贵占绝大多数,为33.06%,其次为小问题不想看,占比37.01%,具体见表2。

2 就医频率及医疗概念

指标

变量

例数

构成比(%)

最近一年内去医院看病次数

没去过

98

39.52

1-3次

123

49.60

3-5次

20

8.06

超过10次

7

2.82

家人去医院进行护理的频率

经常

9

3.63

偶尔

114

45.97

从来不去

115

46.37

不愿意去医院看病原因

看病挂号很难

52

20.97

医院离家太远

27

10.89

看病费用太贵

82

33.06

小问题不想看

97

37.01

其他

32

12.90


2.2.2 调查对象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的了解情况 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对象完全不知道“互联网+护理服务”的人数占44.35%的,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略知一二的人数占38.31%,基本了解的人数为12.1.%,仅5.70%的研究对象熟悉“互联网+护理服务”;通过网络了解到“互联网+护理服务”的人数在占57.26%,通过现场讲解后才知道“互联网+护理服务”的人数占32.66%,通过电视了解的人数占7.26%,通过报纸书刊了解的人数占2.82%。

2.2.3 调查对象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态度 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对象中可以接受“互联网+护理服务”的人数占72.98%,选择“互联网+护理服务”的人数占51.61%,愿意选择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原因中因其更方便的人数占56.85%,其次为节省时间,占41.94,不愿意选择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原因中因忧虑护理过程中的安全问题的人数占57.66%,其次为担忧个体护理服务收费高,占43.15%。具体见表3。

3调查对象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态度和顾虑

指标

变量

例数

构成比(%)

能否接受互联网+护理服务

181

72.98

不能

67

27.02

互联网+护理服务与传统医疗模式比较更愿意选择哪个

互联网+护理服务

128

51.61

传统医疗模式

77

31.05

都不选

43

17.34

愿意选择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原因

效率高

93

37.5

更方便

141

56.85

节省时间

104

41.94

其他

19

7,66

不愿意选择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原因

不了解“互联网+护理服务”内容

143

57.66

忧虑护理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107

43.15

担忧个体护理服务收费高

91

36.69

医院医疗及护理质量更好

69

27.82

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的顾虑

服务质量

150

60.48

个人信息安全

152

61.29

不会使用互联网

55

22.18

收费高

105

42.34

其他

53

21.37


2.2.4 研究对象对新型“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内容的需求 研究结果显示,调查对象有不同的护理服务需求,其中普及日常生活护理知识需求的有139例(56.05%)。由表2-2-4可见,专业护理服务需求排序前3位的依次是普及日常生活护理知识、健康和营养指导护理、日常身体检查。

2-2-4调查对象对护理服务种类的需求

项目

人数

占比(%)

伤口造口等基础护理

121

48.79

临床护理,如高血压护理、慢性病、母婴护理等

128

51.61

普及日常生活护理知识

139

56.05

健康和营养指导护理

138

55.65

日常身体检查

135

54.44


2.2.5 收费标准问题 ①调查对象认为“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合理收费方式(多选):调查对象中68.95%的人可以接受按照服务项目收费,34.68%可以接受按照服务时间收费,24.60%可以接受按照服务距离收费,49.60%的人可以接受固定收费。②调查对象可以接受的单次收费标准:调查对象中57.26%的人希望单次收费在100元以下,26.61%的人可以接受单次收费在101-200元之间,10.08%的人可以接受单次收费在201-300元之间,2.02%的人可以接受单次收费在301-400元之间,4.03%的人可以接受单次收费在400元以上。

3 讨论

3.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本次纳入的248例研究对象中,年龄在18-25岁的有124例,占50%,年龄在66-85岁的对象仅有9例,占3.63%。而学历方面,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数有139例,占56.05%,月收入<3000元的人数有139例,占79.84%,经常上网的人数有102例,占41.13。这可能由于本次研究对象主要为中青年,学历相对较高,而大多数尚未进入工作岗位或仍处于工作初期,因此工资较低。而手机已成为年轻人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因此经常上网的人数占比最大。但本次调查依旧涵盖了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学历、不同职业、不同收入状况和上网次数的南宁社区居民,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3.2 社区居民整体就医意识较为欠缺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对象及其家属每年去医院就诊进行护理的次数相对极少,甚至大部分人基本不会去医院就诊,挂号难、费用高、小问题不想看等原因很大程度的影响人们是否前往医院就医,其中,看病费用太贵又是主要问题所在。就目前而言,传统医疗护理形式是主要的看病方式,而看病费用的高低是影响人们就医看病的重要因素之一,过高的医疗费用会将广大的低收人者排除在医疗消费的门槛之外,降低中等收入者的就医可及性,使广大民众的健康问题得不到保障[8]。大多数人因为高昂的医疗费用,身体出了问题也不愿意就医,要改善人民群众“看病贵”问题,不再是简单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9],如果我们创建一个新的医疗护理形式,从家庭出发,从根源上降低疾病的发生,降低二次就医的几率,控制好费用区间,将会大大降低看病的难度,改善目前的“看病贵,不愿看”状况。同时,37.01%的研究对象不去医院的原因是觉得自己身上都是一些小问题,不会有太大的影响,所以不去医院就诊,但这就很大程度的使得一些小毛病最终拖延为严重疾病。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人们对自我健康的重视程度不够,健康素养较低。《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总体要求、重大行动及主要指标》[10]指出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水平,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最根本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之一。而目前,我国居民的健康素养总体水平仍然较低,这就造成了居民不能够及时发现疾病、重视疾病、早期干预,从而导致疾病严重甚至恶化。因此,提示医务人员应加速提高居民健康素养和健康意识,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3.3 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的了解情况

研究结果显示44.35%的人对“互联网+护理服务”完全不了解,占大多数,仅有5.7%的人熟悉“互联网+护理服务”。而大多数人(57.26%)是通过网络渠道了解到这个新型护理模式的。由此可知,目前,“互联网+护理服务”在大众群体中还尚未普及,仍处于起步阶段,网络途径依旧是大众了解“互联网+护理服务”的主要途径,通过手机APP、各大传媒平台,推送消息简单快捷,内容图文并茂,使得大众更加形象的了解什么是“互联网+护理服务”

[11]。因此,在这样一个网络发展迅速的大数据时代,想要大力推行“互联网+护理服务”,应该加大其网络宣传的力度,让人们逐渐了解这个服务体系。

3.4 调查对象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态度

调查对象中绝大部分人对“互联网+护理服务”持有支持肯定的态度,可以说明该模式在调查对象中的接受程度比较高,这可能是由于全国老龄化的加速发展,慢性病患病率也逐年升高,居民对上门护理服务的需求也愈发强烈[12]。但仍有部分人对该模式持有怀疑态度,其原因主要是不了解模式内容,担心安全和费用问题等,表明“互联网+护理服务”虽然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但也面临很大的考验[13],相关政策法规尚未完善,护理质量、收费标准等问题还需在经过实际应用后,制定更加成熟的方案和标准,使得“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更加容易被大众所接受。我们的课题是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在我国老龄化和医疗资源紧张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顺应“互联网+”的趋势,满足创新的时代要求,具有研究意义。

3.5 研究对象对新型“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内容的需求

在建立“互联网+护理服务”的过程中,研究对象对平台能否提供伤口造口护理、临床护理(包括高血压护理、慢性病、母婴护等)、健康和营养指导的护理、日常身体检查等服务的关注度很高。这就可以说明当前大众还是对健康相关知识存在很大的需求,对于健康人,其主要需求在于日常生活中能够用到的健康知识,而对于患有疾病的患者,其主要需求就在于疾病相关知识方面。提示医务工作者在发展新型护理模式的同时,应该切身考虑不同人群的健康特征和对护理服务的需求,以及人民群众的利益关系,应保证“互联网+护理服务”平台与参与的护理人员的专业性,服务的多形性,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需求,科学地将专业性的护理服务融入到新型的护理模式中。

3.6 收费标准问题

本次研究中,大部分人收入较低,绝大多数人可以接受根据服务项目、服务时间和服务距离来收费,而且希望单次收费标准低于100元。由此可知,“互联网+护理服务”应实行市场调节,结合实际供给需求,发挥市场议价机制,参照当地医疗服务价格收费标准,根据人们的实际经济水平综合考虑交通成本、信息技术成本、护士劳务技术价值和劳动报酬等因素,探索建立价格和相关支付保障机制[6],创建切实可行的新型“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

4小结

本次研究显示,南宁市社区居民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的认知率普遍低,但大部分居民愿意接受该模式,期望“互联网+护理服务”能普及日常生活护理知识、健康和营养指导护理、慢性病的护理等,但收费标准、护理安全和质量问题仍然是居民最为担心的方面。“互联网+护理服务”为老年人、康复期患者、孕妇等人群,提供了一种可以进行线上预约,有资质的护理人员上门服务的模式。该模式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巨大的便捷,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可以有效适应人口老龄化、护士人力资源短缺、健康观念更新等带来的挑战。建议在“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实施过程中应充分了解社区居民的需求,根据社区居民的需求,开展相应的护理服务;其次加大“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宣传力度,可通过互联网、居委会等方式进行宣传,从而提高社区居民的知晓率等。本研究的局限性在于样本量相对较少,且仅收集了南宁市社区居民,后续仍需大样本量的调查,为“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彭波, 张权. 中国互联网治理模式的形成及嬗变(1994-2019)[J].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20,27(08):44-65.

[2] 索红梅. “互联网+”在我国护理领域应用现状及展望[J]. 中国疗养医学, 2019,28(03):256-259.

[3] 王倩, 闵玮嘉, 王嘉文, 等. 社区居民及社区护理人员对上门护理服务APP的认知与需求调查[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17(35):139-141.

[4] 姜茂敏, 高凯, 郭佩佩, 等. 网约护士服务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 护理学杂志, 2020,35(02):65-68.

[5] 谢红. “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创新发展路径研究[J]. 中国护理管理, 2019,19(07):961-964.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健康委员会. "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方案[EB/OL]. (2019-02-12)[5]. http://www.nhc.gov.cn/yzygj/s7657g/201902/bf0b25379ddb48949e7e21edae2a02da.shtml.

[7] 黄蓓. 广东开展“互联网+护理”试点[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9,27(08):104.

[8] 周学荣. 解决我国“看病贵”问题的政府治理研究[J]. 理论月刊, 2008(11):86-88.

[9] 李先进. 医学现代性危机的根源及对策研究[J].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17(06):8-11.

[10]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总体要求、重大行动及主要指标[J]. 中国循环杂志, 2019,34(09):846-858.

[11] 田露, 陈英. “互联网+”延续护理的研究进展[J]. 护理学杂志, 2019,34(17):17-20.

[12] 张露. 居家养老与家庭照护的现实矛盾与对策[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8,38(11):2798-2800.

[13] 刘珍, 张艳, 李宏洁, 等. 郑州市社区居民对“互联网+护理服务”使用意愿及影响因素[J]. 护理学杂志, 2020,35(03):77-79.


通讯作者:韩东红,120445414@qq.com,陈玲,181135005@qq.com,广西南宁市五和大道13号,53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