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那普利叶酸片与依那普利片治疗血管性痴呆伴H型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13
/ 2

依那普利叶酸片与依那普利片治疗血管性痴呆伴 H型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王朝燕  

哈尔滨工业大学医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摘要】目的:探究依那普利叶酸片与依那普利片治疗血管性痴呆伴H型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4例血管性痴呆伴H型高血压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2组,分别接受依那普利叶酸片以及依那普利片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前后基本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BP、Hcy水平以及MMSE评分并无显著差异,且治疗后2组患者BP指标均有所下降,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但经治疗后,研究组患者Hcy水平以及MMSE评分相较于参照组患者更具优势,差异统计学意义显现(P<0.05)。结论:依那普利叶酸片与依那普利片均能够起到稳定血压的作用,但相较于依那普利片,依那普利叶酸片能够更为有效地降低患者的Hcy水平,同时改善患者MMSE评分。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H型高血压;依那普利叶酸片;依那普利片 效果

血管性痴呆与H型高血压均为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患者会伴有心血管及脑血管损害等情况。患病因素往往与高血压、高血同型半胱氨酸等情况相关,患者患病后精神状态下降较为严重,需要及时接受治疗以保障效果[1]。本次研究中主要探究依那普利叶酸片与依那普利片治疗血管性痴呆伴H型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1月期间收治的74例血管性痴呆伴H型高血压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2组,研究组患者男女比例为25/12,年龄32-71岁,平均(50.45±1.26)岁;参照组患者男女比例为23/14,年龄30-72岁,平均(50.51±1.30)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

1.2方法

参照组患者采用依那普利片进行治疗,剂量为10mg/次,1次/d,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患者调整剂量,如若存在心衰或无症状左心室功能不全的患者,则起始剂量为5mg/次,随后1-2周内逐渐增加剂量,充分避免患者用药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如若患者近期使用利尿剂,则应谨慎服用此药。研究组采用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通常起始剂量为5mg/次,1次/d。坚持服用1个疗程(30d)。

1.3观察指标

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前后基本指标变化情况——血压水平(BP)、血同型半胱氨酸(Hcy)平以及精神状态(MMSE)。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以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纳入。其中涉及数值变量、无序分类数据分别以(60ed0d202c30f_html_cc566163015babe1.gif ±s)、%表示,并行t、60ed0d202c30f_html_6c05ec94f4ffbb55.gif 检验;以P<0.05为统计学差异存在。

二、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指标均有一定下降,且组间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疗前两组患者Hcy、MMSE指标并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Hcy指标显著下降且MMSE指标显著提升,差异统计学意义显现(P<0.05)。

表1 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基本指标变化情况(60ed0d202c30f_html_cc566163015babe1.gif ±s)

组别

例数

BP(mmHg)

Hcy(μmol/L)

MMSE(分)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研究组

37

125.74±5.86

108.56±5.34

19.45±1.22

11.22±1.64

16.55±3.23

20.49±2.67

参照组

37

126.18±5.79

110.45±4.89

19.51±1.30

17.85±2.05

16.47±2.88

17.23±1.94

60ed0d202c30f_html_65e723d5093f8533.gif

-

0.325

1.588

0.205

15.362

0.112

6.008

P

-

0.746

0.117

0.838

0.000

0.911

0.000

三、讨论

当前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加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有所提升,血管性痴呆已然成为临床之中较为常见的痴呆类型。该疾病的发病机制主要在于:多种血管因素使得患者特定的神经细胞代谢降低或是脱失,各功能区之间的纤维传导能力减弱,各功能区神经递质通路受到阻碍甚至中断,上述因素均会直接或是间接导致患者血管壁、管腔或是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对患者健康负面影响较重[2]

H型高血压值得是患者患有高血压的同时伴有高Hcy,高血压会导致患者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情况,或是使得管腔狭窄、闭塞而出现供血区缺血坏死情况,使得脑梗死后发生血管性痴呆。高血压还可能导致血管形成微笑动脉瘤,使得患者出现脑出血损伤,对脑组织产生影响。

本次研究之中主要为参照组患者采用依那普利片进行治疗,并与研究组患者依那普利叶酸片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2组患者BP、Hcy水平以及MMSE评分并无显著差异,且治疗后2组患者BP指标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而研究组患者Hcy水平以及MMSE评分相较于参照组患者更具优势,差异统计学意义显现(P<0.05)。主要是由于Hcy会对患者的内皮形成损伤,使得血管壁弹力层以及胶原纤维受到损伤,血小板聚集以及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使得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概率进一步提升。同时由于Hcy会导致患者内皮细胞以及神经元出现氧化损害,海马神经元DNA修复情况进一步降低,患者痴呆情况逐渐显现。因而临床之中对Hcy指标进行降低,能够更好地为患者起到治疗的作用[3]。近年来H型高血压逐渐受到重视,主要与不良的饮食习惯有关,饮食中如若长期缺乏叶酸以及B族维生素,能够导致H型高血压疾病呈现上升趋势,更容易诱发患者患有血管性痴呆。在本次研究之中依那普利叶酸片既能够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也能够降低Hcy指标,确保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效果较为良好。

总而言之,依那普利叶酸片与依那普利片均能够起到稳定血压的作用,但相较于依那普利片,依那普利叶酸片能够更为有效地降低患者的Hcy水平,同时改善患者MMSE评分,疗效显著优于依那普利片,值得将其进行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周彦慧. 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对H型高血压的影响[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20,20(5):764-765.

[2]占文明, 闫冉. 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H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J]. 家庭保健, 2020, 000(016):68.

[3]陈旭翔. 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与马来酸依那普利片治疗H型高血压疗效比较[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0, v.13(05):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