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16
/ 2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宋玲

安泽县教科局教研室 042500

摘要:情感教育是新时代教育教学发展的重要趋势,对学科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有着重要导向。本文以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为例,深入分析了情感教育的概述及其基本特征,并从四个方面:创设多元情境、挖掘教材内容、教师言语引导、教学舞台展示探析了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渗透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情感教育;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渗透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本课程是为初中学生道德与法治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该课程不仅具备理性知识,更具有深度情感。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想达到课标要求,实现学生道德与法治综合素养培养。就要充分挖掘学科中蕴含的情感因素,找准情感教育着力点,在把握情感教育概念及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探析具体情感教育渗透对策。

  1. 情感教育概述

情感教育相较于传统的认知教育而言强调将教育重点放在学习者的情感体验上,是融合认知教育的完整教育,带有生命力色彩。正如新课改下提出的“三维教学目标”,特别突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目标取向。

为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充分把握情感教育概念,借助情感教育,将道德与法治教学深入学生内在心灵。

  1. 情感教育的基本特征

情感教育特征明显,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想有效渗透情感教育,就要抓住其特征组成:

  1. 人文性

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情感体验、情绪波动,它要求教师在开展情感教育的过程中将重点放在“人”的个体上,要求对个体进行人文性情感引导。

  1. 趣味性

教师应当坚持趣味性教学理念,在落实开展情感教育时要通过富有趣味的内容、语言、形式对学生的积极情感做带动,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遍布于学生情感的丰富与情感的表达。

  1. 感染性

教师应当注重自身情感的带动性,且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发挥学生情感彼此的带动性,抓住感染性特征,让情感教育能够更有效的生存于教学课堂。

  1.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价值

  1.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开展情感教育能够打开学生的心扉,从学生

能够接受的角度和学生进行心灵互动。能够将教师的积极情感传输给学生,从而让学生更有效的接受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进而在有效教学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1.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开展情感教育能够有效达到课程教学目标。

初中教师可以从情感的角度优化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教学,能够增加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深度,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

  1.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开展情感教育具有必要性。它是现代教育发

展下的新要求,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的教学活动具有直接导向作用。落实情感教育,实际上是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改革与突破,也是响应教育要求,推动新式课堂建立的重要举措。

  1.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在抓住情感教育内涵及基本特征的基础上结合教学活动开展情感教育渗透,具体对策如下:

  1. 创设多元情境,引导情感互通互动

一个有情感的学习环境、学习氛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在学生的心间弹奏舞曲,唤醒学生的情感。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注意营造一个充满情感的学习氛围,最有效的方式便是通过多种手段进行多元情境的创设。在情景创设的过程中将教材中原本静态的、浅薄的情感更为立体的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给学生心灵触动,让学生在情景加入之下实现情感的互通互融。

不同的教学内容所采用的情境创设方法大有不同,但最终目的都唤醒情感:

如在学习“中学时代”时,为调动学生对校园、对学习的热爱之情,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熟悉度和亲切感,让学生能够对学习活动、校园生活产生浓烈的、积极的向往之情。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就可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借助招生宣传纪录片进行情景创设,通过视频的仰角、近景等多种拍摄手法,让学生能够直观的看到校园的美丽环境,从而借助动态情景唤醒学生的积极情感,让学生投入到该课程知识学习之中,实现积极情感发展。

  1. 挖掘教材内容,立体情感展示补充

每一个教材都有自己独特的情感组成,有的强调爱国情感,有的情调友情,有的强调亲情...这需要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开展课程教学时要做到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将教学的关注点放在教材上,在剖析教材情感的同时联系现实生活、联系传统文化、联系热点话题做教学补充,将教材中的情感做立体展示。

如在学习“友谊的天空”时,教师可以先开展趣味讨论话题:谈一谈你认为的友谊,给学生开放交流的空间。

再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选用现实生活的真实案例“小李在考试时希望他的好朋友小红把试卷给自己抄一下,小红陷入了纠结之中,应该不应该给小李抄呢?”从而让学生根据这一真实案例进行就话题:“朋友所要求的事情与道德相违背时,应当如何选择”进行开放性讨论。

这样能够将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故事带入到课堂上,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现实生活体验从不同的情感角度对内容进行剖析,更容易学生掌握知识,也更容易学生情感发展。

  1. 教师言语引导,加强情感传输带动

教师的教学语言具有引导、带动作用,能够传输情感,更能够调动情感。这要求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充分认识自身言语作用,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适当发挥语言艺术,达到情感教育目的。

  1. 善用赏识的语言:赏识的语言能够肯定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行为活动,给其他学生强化,让学生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从而让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与认可下获得自信心,进而以更积极、主动的姿态配合教师投入学习;

  2. 善用幽默的语言:幽默的语言能够让整个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活动带有趣味性色彩,学生因趣味性语言的带动而集中注意力,能够让课堂的积极情感发展更明显;

  3. 善用关怀的语言:教师要关心每一个学生,时常运用温柔的语言给学生心灵的抚慰,给学生方向的指引。这样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在教师的言语引导之下,学生的情感发展更立体,不仅能够亲近道德与法治教师,更能够在“亲其师,信其道”之下有效配合教师投入道德与法治课堂知识学习。

如在进行“维护祖国统一”时,有位学生在课堂上提到了这样的问题“老师,为什么国家不能直接委派管理人员到台湾地区进行管理,避免分裂呢?”学生提出的这一点问题十分具有讨论价值,我对学生予以了认可。并且抓住学生的问题,和学生一同梳理台湾和内陆的关系,并鼓励其他学生们对该学生的问题进行讨论。我能明显发现课堂上学生们的讨论热情增加,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积极学习情感发展,在我的语言带动下,教学效率大大增加。

  1. 教学舞台展示,引导情感真情表达

情感教育不单单要求教师能够让学生体会情感、充实情感,更要求学生能够表达情感,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清晰的表露出来。表达情感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情感发展的另一阶段,也是情感教育的重要要求。

尤其是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该学科的讨论价值明显。为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抓住学科特点,给学生交流、展示、情感交汇的舞台,让学生情感真情表达,在表达的过程中实现情感升华。

教师可以定期就某一热点话题开展情感分享会,让学生们交流自己的情感发展。如在学习“网络生活新空间”时,我要求学生们就“网络的利与弊”展开讨论,要求学生们联系自己的观点进行阐述,大家纷纷发表意见,进行情感交汇。

再如教师可以针对某一主题让学生们分享自己的故事,进行情感宣泄。如在学习“做负责人的人”时 ,我让学生们就主题“我所知道的那件感人的事”进行讨论,让学生们分析其责任与义务。

这些活动都能够达到情感真情表达的引导目的,是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情感教育有效落实的重要举措。

  1. 课后因材施教,针对指导情感传输

初中学生的情感发展、道德行为很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变动,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较大。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教师必须观察学生、了解学生、陪伴学生并且指导学生。

教师要在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乃至日常生活之中观察某些学生负面情感的发展以及非正常道德行为的表现。在捕捉学生错误行动点的基础上,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及时的介入学生。可以借助课后时间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要跳出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同时也要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感受到教师的情感安慰,从而敞开心扉,和教师之间进行正向的情感互动。这样能够落实因材施教,也能够延伸拓展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在针对性的指导教育之下,解决学生学习成长的疑惑,推动学生良性情感发展。

结束语:

总之,为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有效性,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就必须充分把握情感教育的内涵,认识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生存必要。要在教学实践中“融情于教”,从上述多个角度,多个手段借助情感教育建立一个真情实感的课堂,这样才能够在渗透情感教育中,让情感之花开在道德与法治课堂。

参考文献:

[1]王之强.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J].进展:教学与科研,2020(02):45-46.

[2]赵曾民.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J].中国农村教育,2020(0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