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地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19
/ 2


场地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研究

姚理猛 杨立芬 刘林林

聊城市香江光彩置业有限公司 252000


摘要:公路在建设过程中或今后运营中会伴随各种类型的地质灾害发生,同时,对沿线人员及工程本身等造成威胁,因此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评判工程项目可行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采用什么技术方法,对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危害程度进行评估预测,是目前地质灾害领域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国内外许多学者对此均进行了较为深入系统的研究,取得了有益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改建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引言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价是指依据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价和预测评价结果,充分考虑评价区的地质环境条件的差异和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分布、危险程度,进行工程建设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分区(段),并依据地质灾害危险性、防治难度和防治效益,对土地的适宜性做出评价,提出防治地质灾害的对策和措施建设。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一种重要的空间分析手段,具有强有力的空间地理数据管理和分析功能,并且能将分析结果给予直观的显示,能够为建设场地危险性和适宜性评价提供一种有效的工具,本文就结合GIS技术以震后某乡镇重建规划建设用地为例对建设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价做了一定探讨。

1概述

(1)地质概况。某工程全长65.36Km,为了掌握施工沿线地质灾害情况,确保施工过程中以及施工完成之后安全,需要对工程项目地质灾危险性进行评估。通过实地勘查,沿线地质主要特点为:地质结构复杂,岩性以砂岩、花岗岩、板岩以及风化带为主;从地质构造方面分析,断层、岩浆入侵、褶曲以及断裂等构造发育。(2)水文条件。地下水主要包括有裂隙水、孔隙水以及孔隙裂隙水等类型,深度在1.4m~6.8m间。(3)评估范围。根据该工程项目所在区域及区域外围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类型,对评估范围进行确定。该公路工程地貌以高原、山地、丘陵、和河流阶地为主,在公路沿线,若两侧山体坡度在30°以内,且高度不大于150m,发生地质灾害可能性较低,对建设项目施工及后续运行影响不大;若高度在150m以上,坡度大于35°,出现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可能性大幅提升,是地质灾害评估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项目。一般情况下,将第一斜坡带作为地质灾害评估范围,若现场不满足要求时,可以将评估范围扩展至分水岭。根据上述评估原则,确定该公路工程建设项目评估面积为47.96km2。(4)评估级别。该工程沿线地质构造复杂,地质灾害较为严重,且为高速公路,根据技术规范有关要求,确定地质灾害评估级别为一级。

2场地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研究

2.1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地质灾害的防治原则是“以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和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以达到保护地质环境,避免和减少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根据场地环境地质条件和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类型、成因机制、运动模式、易发性及防治目标制定,采取必要的工程设计。保护和改善自然生态环境条件,植树造林,对一些危险性大、危害性严重的地质灾害区域,可采取搬迁避让措施。

2.2工程建设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预测评估

填、挖方路段工程建设中和建成后引发路堑边坡滑坡的可能性小。因此,工程建设中及建成后遭受路堑边坡滑坡的危险性小;填、挖方路段工程建设中、建成后引发路基边坡滑坡、路面不均匀沉陷的可能性较小,因此,遭受路基边坡滑坡、路面不均匀沉陷的危险性小。

2.3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因子筛选与优化

由于不同地区诱发地质灾害的因素及其作用程度明显不同,因而在进行危险性评价时,只能选择其中一些对稳定性影响较大的典型因子作为评价指标。(1)地形地貌:该场镇恢复重建规划用地周边地貌单元以中、低山为主,山体高度在850~1120米之间,坡度为20~35°。高陡的斜坡危险性尤其高,在这个影响因素当中,选择坡度作为评价因子。(2)工程岩组:根据现场调查以及区域地质资料,拟建集镇重建规划用地及周边地层主要为第四系覆盖层(Q4)、桂花桥沟组地层(Ptg),且不同岩组孕灾害情况差别相当大,可见工程岩组的类别和性质对对场地的地质灾害发育及稳定性有重要影响。(3)构造条件:根据野外调查及区域调查报告,该场镇恢复重建规划用地内有青川——平武区域大断裂和枣树坝断层经过。根据现场调查发现沿分支断层两侧的房屋的破损情况较附近有明显区别。因此选择距分支断层的距离作为该影响因素的评价因子。(4)水文地质条件:通过现场调查和访问,该场地内河流河谷发育,大小溪沟甚多,区域内主要河流为孔溪河,孔溪河左右两岸即为该场镇规划场地,洪水对其场地直接影响和可能诱发的其它地质灾害可能性较大。因此选择距河流的距离作为该影响因素的因子。(5)人类活动因素:场地规划区内及附近主要有可能因耕种、采矿、修路及城镇建设等不良工程经济活动对砍伐森林植被,毁林开荒,陡坡及顺坡垦殖,乱采乱挖,随意弃渣,开挖边坡过陡等,这些不良工程的实施加剧了地质灾害的发展,可以采用土地利用类型作为衡量因子。

2.4场址周围环境条件

场址首先应选择在常年洪水位以上一定高位的平缓平地。尽可能避开江、河、湖(水库)、沟切割的陡坡。但是,在山区,当新址不得不选择在靠山或沿江地带时,应该察看后山的地形,尽可能留出安全空间。当后山斜坡为圈椅状地形时,通常是古老滑坡分布区,应进一步察看是否有滑坡陡坎、裂隙等其他现象。圈椅状地形也容易汇集降雨形成的地表水流,造成斜坡地表土蠕动,形成浅层滑坡。当后山是陡崖、陡坡地形,应注意可能的山体崩塌。当形成类似“大肚子”的凸起地形时,滑坡稳定性差。当场址位于沟边时,应该设置在一定高度的斜坡上。位于岸边时,应注意水位高度,避免洪水掏空斜坡形成滑塌等灾害。应避免直接坐落在沟谷口,以防泥石流灾害。有条件的地段,新址与岸边应保持5一lOm的安全距离;没有条件设安全距离的,要注意察看岸边是否稳定,对岸坡进行适当的防护,对建筑物基础与地基进行加固处理。

2.5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

经野外实地调查,评估区内未发现泥石流、岩溶塌陷、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现状评估认为,现状条件下,评估区采坑边坡滑坡、排土场边坡潜在崩塌危险性小,采空塌陷及伴生地裂缝地质灾害危险性大。

结语

建设工程范围广泛,比如矿山工程、建筑工程、公路工程等都需要穿越各种复杂地形。在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地质灾害,给工程的正常施工造成影响。因此,采用有效的方法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防治措施,是一项具有现实意义的工作。文中以某工程为背景,分析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方法,有针对存在的隐患提出防治策略,以期能更好的促进建设项目开展。

参考文献

[1]陈君.公路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实践与认识[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1(1):67-70.

[2]张梁.地质灾害灾情评估理论与实践[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8.

[3]李新明,尹俊涛.洛卢高速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J].西部探矿工程,2017,29(3):26-28.

[4]窦林名,何学秋.冲击地压防治理论与技术[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1.

[5]余绍淮,钱昌静,张霄.基于遥感技术的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方法[J].中外公路,2016(4):4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