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生活情境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22
/ 2

谈生活情境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

王红欣

河北省定州市杨家庄初级中学 073000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模式也在逐渐进行调整,教师应该认识到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学生发展和成长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应该通过道德教育知识的渗透,让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提升。

关键词:生活情境;道德与法治课堂;应用

在新课改推进之后,生活情境教学法在全国大多数学校中得到了普及。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生活情境,可以有效改善课堂氛围,启迪学生思维,将师生之间的距离缩短,受到了众多师生的青睐。初中阶段正是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时候,需要积极应用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创设出合适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在情境中思考、体验,形成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培养现代公民意识,并学会将现实与教材相联系,进而充分领悟这门课程在我们生活之中的作用,以所学知识指 导生活实践。

1生活情境教学模式概述

所谓生活情境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在常规化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为学生创设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教学情境,充分运用生活化事例代入课堂,既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又可以为学生创设健康、积极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运用生活情境教学模式,一方面可以缩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鼓励和引导下,主动探究生活现象并进行相应的思考,不断提升道德 与法治学习方面的兴趣和热情,从而为学生营造出更为良好的学习氛围;另一方面,通过与生活情境相联系,能够让学生理解到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引起学生的警醒,使之能够在实际生活中依据道德与法治内容约束自己的言行。但是生活情境教学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提升自我素质和能力,加强课前备课环节,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有效利用生活情境中的事例挖掘教材内容。以此才能引导学生从课本走向生活,走进实践,不断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加强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促进其全面发展[2]。

2 实施生活情境教学的基本原则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让学生从广泛的理论知识中学会运用知识,以生活实例为参考,解决生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该注重生活化内容的引入技巧,不能生硬地将相关内容进行介入, 而应该选择那些与课程内容密切相关且具有较强说服力的生活实例,在实施生活情境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秉承目的性、趣味性以及互动性三大基本原则,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稳固课程与生活的联系,才能真正发挥生活情境教学模式的有效性[1]。 2.1 目的性原则

生活情境教学模式应该体现目的性原则。生活情境模式的实施应该以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为指导,围绕教学目标设置生活情境,提升教学内容和生活情境的匹配性,使学生能够在创设的生活情境中体会和感悟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从而加深学生的认知,以此才更有助于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使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习到对应的课程教学内容。

2.2 趣味性原则

生活情境教学模式应该体现趣味性原则。教师在创设生活情境时,应该注重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元素的运用,能够将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运用到生活中。因此,教师在创设生活情境时,应该注重学生的体验和反应,尽量突出生活情境的趣味性和生活性,不仅要让学生容易理解和参与,也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生活情境的效用发挥到最大化。

2.3 互动性原则

生活情境教学模式应该体现互动性原则。教师在设计和实施生活情境时, 应注意保持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在情境中增添较多互动交流元素,引导学生与教师、与其他学生之间进行互动交流,从而在交流中相互促进、相互学习,达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互动性是生活情境教学顺利实施和应用的重要基础,在相互沟通交流中,才能有效引导学生进入到所创设情境之中,从而使创设情境发挥出应有的效果。

3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应用生活情境的策略

3.1 创建生活化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学科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该学科 知识的重要基础,因此在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开展中以学生的身心特点为参考,以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设计具有吸引力的生活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例如:教师在讲解教学“走进中学”相关教学内容时, 教师可以在班级中创设出一个开学第一天教学的场景,然后让学生在场景中回忆自己初进入初中时的感受和想法,并在场景中做自我介绍,认识和结交新的朋友。最后回归到课堂教学中,将该次课堂教学内容与场景相联系,使学生既能够学习教材中的知识点,又能够融入所创设的场景中。通过此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记忆,而且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参与兴趣,使之在课堂教学中变得更加积极主动,从而促进教学工作开展,提升教学质量。又如:教师在讲 述“友谊的天空”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现一些实际生活中与友谊相关的图片,并讲述图片背后关于友谊的故事,以此来创设出激发学生兴趣的生活化情境,使学生能够从故事和图片中联想到自身。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而且能够带给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和感悟,使学生课堂学习能够表现出更高的积极性。

3.2 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感悟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许多内容信息单纯通过教师讲解传授,很难达到想要的效果,关键还需要采取科学的方式来引导学生亲身体验和感悟。而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来创设对应的生活情境, 然后让学生扮演生活中的某个角色,在此过程中不仅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而且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多的体验和感悟,加深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的理解,从而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例如:在引导和教育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公交车上的场景, 然后让学生分角色扮演老人、孕妇、上班族、学生等,让学生围绕此情境来开展对话,让学生在情境中能够感受到尊老爱幼、帮扶他人的快乐,从而养成良好的道德素质;又如,在为学生讲解法治知识时,可以在课堂上模拟法庭,然后让学生扮演法官、律师、被告、原告等,并围绕相关讲述的法律知识进行探讨,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使学生能够在亲身体验中加深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感悟。 初中阶段的学生其本身年龄还尚小,表现意识、参与意识相对较为强烈,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能够有效满足他们的兴趣爱好,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得更加积极主动,同时参与过程中也是一个良好的感悟过程。

3.3 推进教学实践生活化,课后作业生活化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本身就能够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学实践机会,组织和带领学生开展课外生活化教学实践,以实际的生活情境为指导,将教材内容在教学实践中得到拓展与延伸,增强教学内容的实践生活化。同时从学生的角度来说,通过参与生活化教学实践,也能够加深对生活素材和内容的体验性,掌握更多的生活常识和内容,稳固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内容。例如:教师在讲述国家利益时,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教学实践活动,可以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中的英雄纪念馆或者烈士陵园等,能够体现国家利益和民族精神的场所,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将爱国主义与生活化素材进行关联,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感受爱国主义情操,深化其爱国情怀,培养爱国精神。另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作业布置方面也应当注意体现生活化元素,通过布置合适的作业引导学生感受对应的生活情境,从而让学生在课余时间从生活中感受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由于生活中可以联系的素材较多,教师在布置作业任务时,不应该只局限于纸质材料中,还应该引导学生通过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进行深化[2]。例如:教师在讲解维护社会秩序相关内容时,可以通过生活化学习任务的布置,让学生在课余时间从生活中探究与社会秩序相关的素材和案例,尤其是针对生活中违反秩序的现象,从而为学生创设出课后作业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对这些现象进行思考,实现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升华,培养其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全面提升自身素养。

4 结语

现阶段,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逐渐引起学界的关注和重视,为了提升教学效果,广大教师应该合理运用生活情境教学模式。应用生活情境教学模式,不仅是符合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宗旨的选择,也是学生全面素质和能力提升的要求。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相关教师应该突出该课程的重要性,有效运用生活情境教学模式,提升该课程的教学效果,促进初中学生更加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程江. 谈生活情境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J]. 课程教育研究, 2019, (36): 61.

  2. 王有斌. 浅谈生活情境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J]. 学周刊, 2019, (24): 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