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南高力置业有限公司 浙江省温州市 325000
摘要:如今,旧城改造正在各大城市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旧城的存在一般都有几十年的历史,在这几十年里,这里往往发生过很多的故事,承载着旧城居民许多的记忆,每个旧城区都有着自己的场所精神。而在过去的旧城改造中,大多数的旧城改造只重视了物质层面的建设,而忽视了精神层面的建设,最后导致改造后的空间集体记忆的消失和场所精神的沦丧。电影艺术作为八大艺术之一,诞生时间最晚,但是影响力却最为深远,其根本原因在于其艺术表现最能抓住观众的内心,唤起观众的某种记忆,引起观众情感的共鸣,而这恰恰是场所精神所需的。因此本文想借鉴电影的艺术表现手法去建构建筑空间中的场所精神,并将其作用于旧城改造中。
关键词:电影建筑学:场所精神;空间情节;知觉体验;旧城改造
本文首先提出了电影建筑学这一概念,并对其已有的研究进行了综合性论述,明确了电影建筑学是借用电影的艺术表现方法进行建筑创作的一种的新的设计思维和方法。接着对旧城改造中场所精神建构的要素进行了分析,总结出场所精神建构的要素包括空间情节和知觉体验。
1为何着眼于旧城改造中的场所精神
1.1旧城改造的兴起
我国是一个旧城资源相当丰富的国家,大部分的旧城都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建成,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岁月的洗礼,旧城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已经远远无法满足当下人们的需求,因此急需采取措施为旧城区居民解决生活上的需求。另外,改革开放以来,为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各大城市都不断的向外扩充,许多的城市都在边缘地段或是远郊区发展新城区。新城区由于土地资源充沛,发展空间大,生活成本比旧城区低,再加上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因此城市的生产力逐渐由旧城区向新城区转移,人才和资本大量流失,这样的结果导致了旧城区出现产业空心化,人口贫困化、老龄化、空巢化的局面。因此,为了重新唤起旧城区生活活力和提高旧城区的产业竞争力,旧城改造势在必行。而另一方面,正如上述所提,我国城市化的发展,采取的措施是不断的在城市的边缘或是远郊区开发新土地,但一个城市的土地资源毕竟是有限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年)》中明确提出:“严控增量、盘活存量”。因此在土地资源紧缺和高效集约用地的国家政策的驱动下,城市的发展又开始逐渐将目光锁定在旧城区上。旧城区相对于新城区,一般具有更好的地理优势和公共服务设施,并且它承载着更多关于这个城市的故事和文脉,因此旧城改造不仅有利于旧城本身物质环境的改善和经济的增长,更重要的是它能够促进社会结构、经济和城市历史文化等各个方面协调与发展,是对城市的发展具有积极推动作用的一项措施。因此,旧城改造就是在以上两个大的社会背景的驱动下逐渐兴起的。
1.2场所精神的沦丧
场所精神是由挪威建筑理论家诺伯舒茨在二十世纪 70年末撰写的一本名为《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的著作中提出的。场所精神的核心观点是让人在场所中找到归属感,这种归属感来源于人对身处的场所产生的认同感和方向感。这两种感觉能使人区别场所与场所之间的差异,并唤起人对一个地方的记忆和情感的投射。旧城空间经过了岁月的洗礼,是一个“集体记忆”的场所,它的每一个片区、每一条街巷、每一座建筑、每一块砖都承载着居民的“集体记忆”,它是社会和历史的构建,包含着独特的历史文化以及情感的意义,是体现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然而,现有的旧城改造模式,往往采取的是全部推倒重建的模式, 将原有的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以“一锅端”的形式的拆除掉,最后旧城改造还给了居民一个全新的空间,但是却是一个没有任何情感和记忆的空间,它不再是曾经的场所,人们在这个场所中再也找不到曾经的记忆,情感也无处投射,归属感丧失,取而代之的是内心的孤独和失落,这便是场所精神的沦丧。
2为何用电影研究场所精神
场所精神关注的是人在场所中的心理感受,它让人在特定的场所中得到一种自我的认知,这种认知来源于人在场所中的经验和记忆的投射。诺伯舒茨在书中一直强调场所是因为空间有了人的参与才能产生出场所的意义。而这一点,也是电影艺术一直关注的点。电影艺术的表达一直以来都是人和物质环境的互动。电影作为八大艺术中最晚出现的艺术形式,但是却在最短时间内,获得了最多的拥护者,其原因就在于电影的艺术表达深深的抓住了观众的内心,人们往往在短短的一两个小时的观影过程中,情绪被最大程度的调动着着,记忆被唤起,情感得到共鸣。因此在建筑空间场所精神的建构研究中,电影的艺术表现形式无疑是一个值得借鉴和参考的方法。另一方面,场所精神除了关注场所中人的感受,同时其本身也具备一定场所的特性,这种特性是一种空间的气氛,每一个场所都会有自己的空间气氛,这是一个场所在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后,所形成的独有的空间特征和气质。而这种场所精神是值得被传播的,而电影作为大众媒体,它一直关注着城市的社会属性,它对于城市文化传播起着重要的作用。
3电影与建筑学的基础
3.1建筑的时空结构
一直以来,人们研究建筑,一般都是将建筑视为一个由长、宽、高组成的三维空间。纵观整个建筑史,在建筑设计之初,建筑师对建筑实体(建筑形式)投入了更多的关注,而鲜有建筑师去关注建筑空间的营造。不可否认,建筑实体是显而易见,而空间则更为抽象,难以表现。更有甚者,觉得只要建筑实体完成,空间变自然产生。显然这样的设计思维,忽略了人在空间中行走时的空间体验。
3.2电影的时空结构
电影故事的叙事始终是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展开的,电影故事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观众在观看电影的时候,仿佛感受着真实的生活一样。电影的艺术不同于绘画和雕塑,它呈现给观众的是动态的画面。然而,众所周知,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是在空间中发生的,并且伴有时间的变化。它既有空间的扩展性,又具有时间的连续性,它让时间和空间冲破彼此的界限叠加在一起成为了独有的叙述时空的艺术。
4结束语
我国的旧城资源相当丰富,很多的旧城虽然不是名城,但是也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故事。这些旧城区不仅是城市历史特色的物质载体,同样还是居民“集体记忆”的精神容器,每一个旧城区都有着自己不可复制的场所精神。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将旧城区的场所精神延续下去。电影建筑学作为一个新的建筑空间研究视角,试图用电影艺术的表现手法去研究建筑空间,目的是在建筑空间中营造出能够调动参观者情感的空间,让人们在建筑空间找到一种记忆的投射和情感的共鸣,这一点与场所精神关注的核心不谋而合。因此笔者开拓性将两者进行结合研究,试图为旧城改造中场所精神的建构提供一个新的研究思维和方法。
作者简介:卢村 男 1988 浙江省温州市 325000 苍南高力置业有限公司 本科 高级工程师 建筑学
参考文献:
[1] 尚澎. 东方建筑与中国电影的美学建构路径:空间的映射[J].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2019, 000(005):29-39.
[2] 高静怡. 从空间层面探寻电影中的场所精神[J]. 大观(论坛), 2019, 000(008):P.122-123.
[3] 杨雪晴.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幼儿主题建构游戏初探[J]. 下一代, 2020(1):0247-0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