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市歌山镇中心小学
很多学生一提起写作文就直皱眉头,每每写起作文来,总觉得无从下手,勉勉强强写了一篇也是东拼西凑,词不达意。这是我刚开始教学生习作时的深切体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认为主要是在于学生脑子里没有可供表达的内容。怎样才能让学生“言之有物”呢? 我从多方面作了尝试,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走进自然,细心观察,真切描绘。
大自然是美好的,它是每个学生习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就如源泉,文章就如溪水,泉水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流过而不停。”这么美好的大自然就在我们身边,作为我们老师就应该有目的地把学生的目光引向大自然,引导学生到大自然去观察,就能随时随处采集到写作内容。那么怎么观察呢?
1、观之有序,言而有序。事物间的联系是多方面的,有空间的,有时间上的等等。观察有序,作文才会有条不紊,观察无序,作文就不能做到层次清楚。所以教师应着眼于培养学生从实际出发,根据观察的目的、认识的实际需要、事物的特点、观察的角度自己确定顺序的能力。比如:春天来了,我带全班同学到野外寻找春天。出发了,学生们三个一伙,五个一群,轻松而愉快。来到田野上,我选择了一个观察点,让学生从上到下,从远到近有顺序地观察,学生兴致极高,他们有的观察,有的笔记,偶尔还会兴奋地与同学交流几句,成了田野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不一会儿,有个学生急切地拉着我说:“老师,老师,我是这样写的!你听,瓦蓝瓦蓝的天空飘着几朵棉絮样的白云,美极了,让人心情格外舒畅。一群群小鸟唧唧喳喳地在枝头叫着,仿佛在说,春天来了,春天来了!远处,群山起伏,似一片有深有浅的绿海。垂柳飘起长发,翩翩起舞,轻轻地从我脸上滑过……”看着他一副有声有色、洋洋自得的样子,我知道我成功了。
2、全面细致观察,作文内容具体。全面观察和细致观察,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观察事物既要观察事物的整体,又要观察事物的有代表性的局部。比如习作描写一种植物时,我带学生去池塘边观赏荷花,我先让学生说说整体的感觉,学生纷纷发言:
“荷花真美!”
“荷花那么素雅,那么大方。”
......
然后我再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细致,它是什么颜色的?你能闻一闻它吗?每一朵荷花都是一样的吗?学生兴趣盎然,妙语佳句从口中流淌而出:
“我把鼻子凑近一闻,一阵清香扑鼻而来。”
“有的荷花大大方方地张开着粉红的脸,朝我们微笑。”
“你看,那一朵还羞答答低着头呢!”
“一阵微风吹过,满池的荷花都翩翩起舞。”
......
多么生动、多么富有童趣的语言啊!难道我们不应该感谢大自然赐于我们美丽的文字吗?
实践体验,写出真情实感。
美国华盛顿图书馆挂有一条标语:“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标语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实践的重要性。我们要多创造条件,让学生亲力、亲为、亲身体验,才能充分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例如在上习作《××比赛》之前,我特地在班队活动中进行了一次钉扣子比赛。比赛快要开始了,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我抓住时机,让学生说说此时的心情。学生抢着说:“我的心都快跳出来了”“我紧张的都冒汗了……”开始了,比赛进行的非常激烈,学生们个个热情高涨。学生在后来的习作中写到:比赛开始了,我拿起线,学着妈妈的样子,先把线头在舌头沾湿,然后用手搓细了,再小心翼翼地往针眼里穿,可是我的手却直发抖,线怎么也穿不过去。真是急死我了!我稍微停了停,暗暗安慰自己:不要慌,冷静!就这样,一次、两次……终于把针线穿好了!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短短的几行字,把自己从比赛前的兴奋到比赛时的紧张,至穿好线时的喜悦,描写的淋漓尽致,使我们也如临其境。正是因为他通过了实践体验,才能将自己的感受诉诸于笔端。这节课,学生写得轻松,“作文”的概念在他们心中荡然无存,乃“轻松作文”也!
课内外结合,积累习作素材。
积累从课堂开始,和以前的老教材相比,新课程对学生的要求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每一个学年段都详细规定了应有的阅读篇目,增加了阅读量。新教材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更是加强了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教师要很好地利用这已有的资源。当然积累仅靠教材、课堂那时远远不够的。教师还要有意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积累。
1、阅读课外有益书籍,勤于笔记。俗话说的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教师可推荐学生阅读名著名作,供学生每日课余闲暇时阅读,要求他们读后把好词、妙句、佳段摘抄下来,进行积累整理。
2、每周专设一节阅读讨论课,由学生自主交流。每人各准备好本周内阅读的一篇文章,四人一组,轮流讨论文章的精彩之处。这就让学生在交流中消化吸收,学生必是受益匪浅。
问渠哪得清如水,唯有源头活水来。只要找到了“活水”的源头,清清活水自然就会汩汩而流。同样只有学生心中有物,写起作文来才能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