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精神病医院 246000
【摘要】目的:研究沙盘游戏治疗在孤独症患者中的应用和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收治的孤独症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采取沙盘游戏治疗方法。比较两组的疗效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前,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各项评分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感知项(17.51±1.54)分、语言项(11.30±1.43)分、行为项(16.56±1.22)分、社交项(12.58±1.21)分、总分(57.95±4.32),分别高于对照组的(23.20±1.88)分、(19.48±1.92)分、(20.63±1.59)分、(23.20±1.54)分、(86.51±6.73)分,有显著差异(P<0.05)。(描述不清)结论:在孤独症患者的治疗中,采用沙盘游戏的治疗方法,能够使患者孤独症各项症状显著改善,疗效水平十分理想。
【关键词】沙盘游戏;孤独症患者;疗效
孤独症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精神障碍性疾病,在青少年儿童中发病率较高(表述不严谨)。该病主要表现为语言、行为、社交等方面的障碍,可能终生存在,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针对该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仅能通过各种综合干预手段,促进患者智力水平的发育,使核心症状逐步改善[1]。沙盘游戏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利用特定沙盘空间,使用各种玩具模型创设三维场景,能够让患者在游戏中逐渐放松心情,降低对外界事物的恐惧,从而进一步改善症状。基于此,本文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收治的孤独症患者40例,研究了沙盘游戏治疗在孤独症患者中的应用和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收治的孤独症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在4-14岁,平均年龄为(9.3±1.7)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在3-13岁,平均年龄为(9.1±1.8)岁。两组患者比较性别、年龄等,均无显著差异(P>0.05)。
纳入标准:均符合孤独症的诊断标准,患者家属对本研究均知情同意,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有心脑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的患者,合并恶性肿瘤的患者,有其它神经系统疾病或心理疾病的患者。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采取常规综合干预治疗方法,包括感官训练、音乐疗法、感觉统合训练、结构化教学、精细训练等方法,治疗时间为6个月。
1.2.2观察组
观察组在常规综合干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沙盘游戏的治疗方法。
提供了专门的沙盘游戏治疗室和相应的工具,如记录表、相机等。工具包括4个沙具架,2个标准沙盘,分为湿沙和干沙,A类沙具3600个,包括动物、植物、人物、交通工具、建筑类等。准备齐全各种沙盘和玩具模型,提供建筑物、车辆、人物、动物、植物、沙子等玩具模型和材料。
配合患者家属,向患者简单介绍游戏的玩法和规则,注意给予患者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患者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摆放玩耍。咨询师可以简单引导患者,根据自己内心想法进行设计和搭建,通过沙盘和模型表达出内心的想法。在患者创建沙盘世界的过程中,咨询师尽量减少干预,以非语言治疗的模式陪伴观察,让患者独立完成沙盘创建。
搭建完成后,与患者进行一定的交流沟通,引导患者展现出内心世界,同时答疑解惑,给出相应的建议等。
1.3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的疗效水平。采用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ATEC)进行评价,分为感知项、语言项、行为项、社交项,各项分数越低,说明孤独症的症状越轻。
1.4统计学处理
对研究得到的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处理,用均数±标准差和数或率的形式,代表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并用T和卡方检验,如P<0.05,则符合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治疗前,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各项评分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感知项(17.51±1.54)分、语言项(11.30±1.43)分、行为项(16.56±1.22)分、社交项(12.58±1.21)分、总分(57.95±4.32)分,分别高于对照组的(23.20±1.88)分、(19.48±1.92)分、(20.63±1.59)分、(23.20±1.54)分、(86.51±6.73)分,有显著差异(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各项评分对比(±s)(n=40)
组别 | 感知项 | 语言项 | 行为项 | 社交项 | 总分 |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
观察组 | 25.22±2.68 | 17.51±1.54 | 21.42±3.75 | 11.30±1.43 | 21.71±3.45 | 16.56±1.22 | 24.34±2.92 | 12.58±1.21 | 92.69±8.80 | 57.95±4.32 |
对照组 | 25.23±2.66 | 23.20±1.88 | 21.43±3.74 | 19.48±1.92 | 21.72±3.43 | 20.63±1.59 | 24.35±2.90 | 23.20±1.54 | 92.73±8.99 | 86.51±6.73 |
t值 | 0.019 | 16.884 | 0.013 | 24.639 | 0.015 | 14.644 | 0.018 | 39.102 | 0.023 | 25.753 |
p值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3讨论
孤独症是一种多见于儿童群体的障碍性疾病,患者在人际沟通、社会交往等方面都可能存在障碍,并且会有一定的刻板行为现象[2]。这些患者无法正常融入社会,日常生活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不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3]。目前临床上主要采取各种综合干预治疗措施,但总体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沙盘游戏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治疗方法,经过临床研究表明,对于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改善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在孤独症患者的治疗中,可引入沙盘游戏治疗模式,能够帮助患者稳定病情,安抚情绪,对病情康复有积极的作用[4]。沙盘游戏是一种非语言治疗方法,因此对于存在语言交流或语言发育障碍的患者比较适用[5]。游戏可分为混乱阶段、适应阶段、解决阶段,通过循序渐进的过程,帮助患者建立更好的认知,降低对外界环境和事物的恐惧,引导患者逐渐从自我世界中走出。综上所述,在孤独症患者的治疗中,采用沙盘游戏的治疗方法,能够使患者孤独症各项症状显著改善,疗效水平十分理想。
【参考文献】
[1]张平英,黄方,王丽,等.沙盘游戏结合康复训练对儿童语言迟缓的疗效分析[J].安徽医药,2019,23(12):2432-2435.
[2]王艳霞,卢国斌,葛品,等.学龄前期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交叉式团体与个体沙盘干预的疗效比较[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9,21(4):44-49.
[3]李恩耀,原丹,赵鹏举,等.沙盘游戏联合综合干预治疗儿童孤独症的效果观察[J].中国康复,2019,34(2):25-28.
[4]李雪琴,康彦忠,韩艳,等.沙盘游戏联合感觉统合治疗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师杂志,2020,22(8):1199-1203.
[5]谭巨丹,尹华英,雷莉,等.沙盘游戏疗法在慢性疾病儿童心理行为问题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妇幼保健,2020,35(23):242-246.
周英,1979.07,女,汉,安徽安庆,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精神科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