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生的社区高血压患者慢病管理模式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30
/ 2

互联网 +医生的社区高血压患者慢病管理模式效果分析

杨林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溶溪镇中心卫生院 409912


【摘要】目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实施互联网+医生的慢病管理模式展开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某社区医院收治的70例高血压患者,选取时间跨度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将其划分为两个不同组别,即参照组(n=35)与实验组(n=35),其中,参照组运用常规社区高血压管理模式,实验组运用互联网+医生慢病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运用不同干预模式的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干预依从性97.14%(34/35),相较于参照组80.00%(28/35)明显偏高,组间对比呈P<0.05有意义。结论:在社区高血压护理干预中,运用互联网+医生的慢病管理模式,能强化患者的治疗配合度,使患者的血压保持平稳。

【关键词】互联网+医生;社区高血压;慢病管理模式


现如今,高血压已被证实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高危险因素[1],怎样运用完善的服务管理模式,提高患者的治疗配合度成为社会大众关注的特点。固有的管理方式持续性、科学性并不明显,尤其在患者基数不断增大的前提下,实施效果更加不理想。在互联网完善发展的今天,也给社区患者的管理模式优化创新提供许多新思路[2],运用互联网+医生慢性病管理模式,有助于改善疾病的治疗效果,对患者而言意义十分重大。为了探索社区高血压患者接受互联网+医生的慢病管理模式,现将70例社区高血压的接受过程与结果展开如下汇报。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某社区医院收治的70例高血压患者,选取时间跨度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将其划分为两个不同组别,即参照组(n=35)与实验组(n=35)。其中,参照组:男性19例,女性16例,年龄分布56岁-73岁,平均年龄(64.62±3.23)岁,病程1年-9年,平均病程(5.23±1.22)年;实验组:男性18例,女性17例,年龄分布56岁-74岁,平均年龄(65.13±3.33)岁,病程1年-10年,平均病程(5.62±1.34)年。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分析,P>0.05无意义。

1.2干预方法

参照组运用常规社区高血压管理模式,主要通过随访调查,如上门随访、电话随访等,宣教有关高血压疾病的治疗方法、注意事项等。实验组运用互联网+医生慢病管理模式,实际方法如下:第一,社区医师通过定期随访调查,了解患者的病情、体征、症状等情况,同时对患者展开病情评估。第二,互联网系统根据患者自我检测反馈情况,自动化形成有关数据,且在患者高血压监测表现出波动的情况下,展开系统分析、危险提醒等。第三,结合患者的生活习惯、饮食结构、运动方式等,互联网系统对患者展开针对性干预,并根据患者的血压水平,展开用药指导。第四,为患者提供人工后台人性化服务,以医生需求作为重要依据,根据患者用药依从性情况,对干预内容加以调整优化,特殊情况下,可对患者的用药剂量、药物类型等进行调整。第五,针对存在肥胖、饮食不当、缺乏运动的患者实施互联网健康宣教。

1.3观察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的干预依从性情况[3],在医护期间对于医护措施完全配合,并自觉反馈自身感受,且提供有关意见,定期到诊且接受有关检查的患者属于完全依从;在医护期间对有关行为存在不依从情况,通过交流后自觉调整,没有对医护效果产生影响的患者属于部分依从;在医护期间不遵循医嘱内容,有明显抵触行为,对整体护理干预过程产生消极影响的患者属于不依从。

1.4统计学处理

两组社区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运用统计学处理软件(SPSS 21.0)展开数据分析,计数资料(对比干预依从性)用(百分比)加以表示,展开x2检验,统计学差异有意义,表示P<0.05。

  1. 结果

实验组干预依从性97.14%(34/35),相较于参照组80.00%(28/35)明显偏高,组间对比呈P<0.05有意义,如表一。

表一:对比干预依从性

组别

例数

完全依从

部分依从

不依从

依从性(%)

实验组

35

18

16

1

97.14

参照组

35

15

13

7

80.00

X2





5.0806

P





0.0241

3.讨论

现如今,对于社区高血压疾病的管理主要侧重于强化患者干预依从性[4],使患者能够根据医嘱合理用药,改善自身的生活习惯,确保患者的血压处于稳定状态,实现社区护理干预目标。本次社区研究中,通过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实施互联网+医生慢性病管理干预,研究结果发现,实验组干预依从性97.14%(34/35),相较于参照组80.00%(28/35)明显偏高,组间对比呈P<0.05有意义。可见,互联网+医生慢性病管理方式在社区高血压护理干预中运用效果较为理想,能使患者得干预依从性进一步提高,实现社区高血压护理管理的目标。根本原因是,互联网+医生模式的优势体现在可为患者提供不受时间与空间限制的管理平台[4],对于脱离医院社区高血压患者展开全方位跟踪服务,可有效监管患者对于血压控制的积极性与保障患者结合科学健康方式改善自身生活内容的依从性。严格根据医嘱与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生活实施管理是保障血压指标保持平稳状态的前提条件[5],较高的干预依从性能够促进各项干预对策有序实施。

综上所述,在社区高血压护理干预中,应用互联网+医生慢性病管理模式,为患者展开全面的监督管理,结合患者的血压控制状态,及时优化干预内容,强化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与自觉性,使患者的病情保持稳定状态,有着较高的社区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晗,熊巨洋,管文博,等.慢性病管理效果分析:以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为例[J].中国医院,2019,023(001):15-17.

[2] 戚圣香,王琛琛,周海茸,等.自我管理对社区慢性病患者生命质量的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19,035(010):885-889.

[3] 刘政,王锡榜,周艳红,等.互联网+医生的社区高血压患者慢病管理模式效果[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20,027(002):156-161.

[4] 李佳.基于"互联网+"的医院-社区一体化慢性病管理模式在老年高血压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9,627(07):149-152.

[5] 黄志杰,张雪姣,陈宝欣.社区医护人员对"互联网+"慢性病管理使用意愿的多水平线性模型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9,619(28):39-44.

[6] 杨梅,胡薇,江长勇.社区慢性病主动预约健康管理模式对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管理效果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9,022(024):2944-2948.

作者简介姓名:杨林 性别:男 出生年月日:1991年4月

籍贯:重庆市秀山县 民族:土家族学历:本科

职称:执业医师研究方向:规范化慢病诊疗及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