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市中医骨伤医院 江苏省 214422
摘要:目的:研究在脑梗塞患者护理中心应用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本文于脑梗塞患者中随机抽取64名分成两组,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护理中心应用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护理质量。结果:经本文研究,对照组NIHSS评分(10.38±1.19)分,ADL评分(58.47±4.18)分。观察组NIHSS评分(7.42±0.83)分,ADL评分(69.44±4.75)分。对照组SAS(48.69±3.54)分,SDS(47.21±3.64)分。观察组SAS(31.32±3.81)分,SDS(29.86±2.53)分,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脑梗塞患者采取心理干预联合健康教育的护理方法,可针对患者患病期间产生的负面情绪进行疏导,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并借助于健康教育预防不良事件,优化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梗塞患者;心理干预;健康教育;应用效果
脑梗死是指由于大脑供血障碍引起的脑梗塞。脑组织的软化和坏死是由缺血缺氧引起的。临床常见病包括脑栓塞和脑血栓形成,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患者发病后常见肢体瘫痪、语言障碍,不利于免疫功能的恢复,也容易出现心理障碍。为探讨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护理对患者的影响,随机选取我院2020年2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64例脑梗死患者,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20年2月至2020年11月期间的64例脑梗塞患者为样本,采取随机分组,对照组32例,性别:男/女=17/15,年龄(64.25±4.82)岁。观察组32例,性别:男/女=16/16,年龄(65.24±4.59)岁。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基础护理,根据患者病情给予用药指导,对患者饮食、生活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基础护理基础上,采取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具体内容如下:(1)心理干预:护士应运用心理知识,从病人的角度,以友好的态度安慰病人。由于常见的语言障碍和行为障碍,脑梗死患者情绪低落、焦虑、消极,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心理健康。在护理人员的工作中,积极观察病人的不良情绪,与病人建立和谐的关系,对病人的心理情绪进行干预。在病房里,你可以播放轻松的音乐,放松病人的心理。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对患者进行访谈,通过聊天、引导等方式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可以组织病人开展小组活动,利用同龄人和家属的支持和鼓励,使病人的病房生活更加充实,让病人建立起康复的自信,健康教育:护士应定期组织健康教育活动,通过宣传提高病人对疾病的认识,将疾病与生活习惯、饮食习惯联系起来,纠正病人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活动中,耐心回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帮助患者回答问题,避免患者与治疗护理发生冲突。根据病情进展情况,调整健康教育内容。在患者体力逐渐恢复后,通过康复训练,组织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逐步恢复肢体功能。脑梗死患者应逐步加强康复训练,逐步恢复身体功能。通过健康教育,正确的训练内容可以避免患者运动损伤,保证患者在专业指导下加快康复速度。
1.3观察指标
(1)使用NIHSS量表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分数越高,代表患者神经缺损更严重。(2)使用ADL量表评价患者生活能力,分数高代表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强。(3)使用SDS、SAS量表评价患者心理状态。
1.4统计学方法
准确录入脑梗塞患者资料和临床数据,采用SPSS21.0软件处理数据,运用χ2检验,利用t值带入计量资料,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质量对比
观察组NIHSS评分(7.42±0.83)分,ADL评分(69.44±4.75)分,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
2.2两组患者心理评估对比
观察组SAS(31.32±3.81)分,SDS(29.86±2.53)分,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脑梗塞多发于45~75岁人群,其中脑血栓是最常见的一种,致残率、致死率较高,患者常出现肢体障碍、语言障碍、视力受损甚至半身不遂等,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由于脑梗塞患者病情复杂,受到年龄和功能缺损的影响,容易造成患者生活质量快速降低,产生抑郁和焦躁等心理状态,基础护理无法改善预后,满足患者恢复身体功能的需要。心理干预对焦患者的心理情绪问题,通过小组活动、音乐以及心理辅导,可有效转移患者注意力,帮助患者克服心理问题,提高患者自我控制能力。心理情绪问题的缓解,可帮助患者建立自信心,积极配合医师治疗,有助于病情的康复。本研究中提出,对照组SAS(48.69±3.54)分,SDS(47.21±3.64)分。观察组SAS(31.32±3.81)分,SDS(29.86±2.53)分,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可见心理干预可有效消除患者抑郁、焦虑的情绪,让患者建立积极心态对抗疾病。
健康教育则利用座谈会和宣传活动,向患者及家属普及健康知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能够让患者和家属主动规避危险因素,纠正患者错误的行为习惯和饮食习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经本文研究,对照组NIHSS评分(10.38±1.19)分,ADL评分(58.47±4.18)分。观察组NIHSS评分(7.42±0.83)分,ADL评分(69.44±4.75)分。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证实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的结合,可有效提高患者依从性,改善治疗效果,让患者快速恢复健康。
结论
综上所述,对脑梗死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护理方法,可以疏通患者在患病期间的负面情绪,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借助健康教育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优化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杨娜,朱赛男.脑梗塞患者护理中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的临床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34):121.
[2]李远添,刘欣怡,刘海燕.脑梗塞患者护理中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的临床应用[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32):87+92.
[3]杨颖.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在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及有效性分析[J].系统医学,2019,4(20):155-157.
[4]陈志芬,卫洁.脑梗塞患者护理中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的临床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82):95.
[5]刘子钰.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在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9,10(12):60-61.
[6]施改清.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在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09):33+35.
[7]王静娟,黄志玉.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脑梗塞患者MMSE、SAS、SDS评分的改善作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16):50+56.
[8]邹蕊.脑梗塞患者护理中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的临床应用[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28(S1):573.
[9]袁亚琴.脑梗塞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及社区护理的效果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6(22):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