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227198711075***
摘要:为了确保食品质量安全,就需要严格落实食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通过全面加强食品监测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能够对检测结果进行有效的评判,一旦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避免不安全的食品在市场中流通,维护消费者饮食安全。近些年,基层地区食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高效开展,从总体方面看取得了突出成果,但实际工作中依然面临不少突出问题,为此就需要我们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构建完善的工作措施。
关键词:食品检测;质量控制;管理
引言
在社会经济水平显著提升的背景下,公众也更加关注食品质量,此种转变使公众愈发关注食品安全问题,这也是公众追求高质量生活品质的客观需求。为确保食品安全,在生产流程中必须严格把控质量检测关,确保食品通过安全检测,而食品接触材料这一重要影响因素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就食品安全工作执行的两类检测项目及质量控制对策予以阐述。
1食品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管理重要性
目前,我国针对食品安全问题构建了相对系统的检测体系,提升了食品检测能力,食品检测专业技术取得了显著提升。然而,因食品安全检测这项工作专业性较强,要求严格把握工作中的各个环节,同时需要结合国家食品检测相关标准规定查验食品安全质量是否与国家标准相符。但是,目前食品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管理中依旧有一系列问题存在,如检测人员素质能力欠缺、控制管理制度缺乏完善性或检测设备维护保养不科学等。而对食品检测实验室开展质量控制管理工作,有利于食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的完善,能为食品市场提供质量安全保障,将健康安全的食品提供给广大消费者。在检测工作当中,部分环节会有一定的废弃物生成,其中有一部分是有毒的,随意丢弃会造成实验室污染,诱发安全事故。而做好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及管理工作,可以提高各项操作的规范性,对废弃物进行统一规范处理,避免出现检测污染的问题。
2食品检测类别
2.1食品接触材料检测
作为食品检测领域容易被忽视的重要一环,食品接触材料的检测尤为重要,目前一部分厂家未意识到检测接触材料的重要性,检测项目有限,未能完全按照国家标准对每一种原材料都进行全面检测,导致有部分“合格品”的出现。新国标GB 4806及GB 31604系列标准自2016年出台后,越来越多的厂家已逐渐增强了全面测试的意识,与此同时,更多大厂除常规测试外,还重点关注高风险材质所对应的测试项目上,比如,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应重点关注三聚氰胺迁移量,聚氯乙烯和环氧树脂材质应重点关注双酚A迁移量等。依据检测结果指导工厂工艺生产及流程优化。
2.2食品微生物检测
作为食品检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食品微生物检验一直贯彻防御为主的方针。通过对微生物的种类、性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来判断食品是否符合质量标准。现阶段,通常采用微生物分离培养的模式对食品中的微生物进行显微镜镜检、生理生化反应检查等,检测其中微生物的种类及含量。目前,食品中的微生物检测指标主要有大肠菌群、致病菌、菌落总数。国外需要进行微生物检测的食品十分多样,除常见的奶制品、蛋制品、肉制品以外,还包括贝类、冷冻饮品、海鲜、甜点、糖果与蔬菜等,而我国微生物检测的重点食品主要包括奶制品、淀粉制品、肉与肉制品、矿泉水与罐头食品等,虽种类较少,有些却是我国微生物检测独有的,比如食糖与保健品的微生物检测。大肠菌群,主要寄居地是人或哺乳动物的肠道,主要污染来源是粪便污染,食品中大肠菌群数量越多,说明食品受粪便污染的程度越高。在食物检测中,若大肠菌群检测呈阳性,即需进行致病菌的检验;致病菌的检测相比大肠菌群更加严格,是不允许出现在食物中的微生物,致病菌可以引发人体疾病,常出现在蛋制品、海产品、面食或罐头食品当中。菌落总数检测可对食品内部的清洁程度进行预估,并且对食品的保质期进行预测。
3食品检测质量控制对策分析
3.1完善技术与设备
在硬件方面,应当着重关注食品检测的技术与设备。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科技的发展速度已经超出人们的预期,同时也应尽力将先进的科技运用到实处,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在食品检测方面,应当积极引进新理念与新技术,不断优化食品检测方法,力求速度与效果双加速。首先,可以加大对大型仪器的使用,比如加大对 X 射线荧光光谱仪的使用,尽量维护设备,保证设备寿命。其次可以对分析方式进行联合使用,联合使用技术可以达到单一手法达不到的检验效果,比如可以将原子吸收方法与气相色谱联合使用。最后,将改善行业落后状态的思想定为前进目标,锐意进取,在现有技术上进行创新与发展。创新是引导第一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因素,因地制宜发展检测技术,才能满足本国需要,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食品检验检测的可持续发展。
3.2提高工作人员专业素质
高素质的工作队伍是食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高效开展的关键,应该定期对现有技术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保证其能够掌握先进的食品检测方面的专业技能。在培训工作开展过程中,应该不断提升整个工作队伍的专业能力和应对问题的处置能力。尤其是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应该进行新技术、新方法、新理念的学习,及时革新传统认知和知识结构。为了进一步提高检测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还需要构建完善的奖惩机制、责任制度,提升整个工作队伍的热情。
3.3做好检测材料质量控制
①科学部署食品检测。为防止检测材料对检测效果造成影响,保证各环节管理的有效性,检测单位需组织参与人员科学部署检测工作,确定各方责任和检测重难点,并要求参与人员积极学习相关规范和规章制度,落实责任制。②有效保管食品样品。为维护样品的原本状态,提升检测准确度,在取样前需要说明注意事项,携带好存放设备,并在运输环节做好保护,防止样品受损。③恰当选取检测试剂,并保证试剂的添加顺序科学合理。
3.4实施全过程质量控制,优化管控水平
实验室质量管控中,全过程质量控制这一措施的效果相当显著,能促进实验室控制水平的有效提升。由于食品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工作具有专业性,依托全过程质量控制能有效满足检测需求,有利于管控水平的提升。具体检测中,需帮助所有人员树立全过程质量控制意识,督促他们在操作中严格遵循执行标准,提高检测结果准确性。构建全过程质量控制措施,加大质量管理体系的完善力度,为样品采集、分析及数据处理等提供质量保障。围绕实验室检测操作流程进行质量控制体制的建立,立足于根源,促进实验室检测质量的提升;通过检验责任追究制度的建立,从内部质量管控角度,促进实验室检测质量的全面提升。
3.5明确食品检验流程
在检测食品安全性的过程中,检测人员应该对食品检测过程提高重视,以此来提高食品检测质量。而要想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食品检测水平就需要加强对食品检测设备的应用、管理,做好设备的应用维护,保证设备灵敏度和检测精准度,为食品检测数据的精准性提供保证,确保食品检验质量符合要求。
3.6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无规矩不成方圆,在实验室的食品质量管理过程中,必须进一步完善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使相应管理条例落到实处,最大程度上提升食品检测实验室的质量管理水平。实验室还应进一步加强对检测过程中所需标准物质、标准溶液、化学试剂与仪器设备的管理,通过实验室内部比对等手段进行检测结果监控,并进一步规范、细化质量体系。
结语
食品实验室的质量控制与管理是一项复杂且专业性强的工作,通过检测人员管理、仪器设备管理、实验室内部比对和环境条件监控等措施,加强检测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运用专业的管理方法和技术,不断完善实验室质量控制与管理体系,保证检测数据准确性和权威性,从而为食品安全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孟诚.食品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与管理方法研究[J].食品安全导刊,2019,(18):38.
[2]付琳,马云,王海根.食品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措施[J].粮食科技与经济,2020,45(3):97-98.
[3]郑冉冉.食品检验检测的质量控制及细节问题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11):2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