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君
摘要 目的 探究抗滑钢板内固定、空心钉内固定应用于治疗踝关节骨折伴后踝骨折的疗效。方法 于2020年9月至2021年4月收治70例踝关节骨折伴后踝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抗滑钢板内固定治疗。两组治疗效果比较。结果 两组术前AOFAS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AOFAS评分(83.51±2.69)分高于对照组(75.63±2.13)分(P<0.05)。结论
关键词 抗滑钢板内固定;空心钉内固定;踝关节骨折伴后踝骨折;疗效
踝关节骨折伴后踝骨折的发生一般出现在运动量较大或者是合并有骨质疏松症的人群。踝关节骨折患者会出现后踝关节处的关节面压缩、粉碎、脱位[1]。对于踝关节骨折伴后踝骨折患者而言,实现精准解剖复位以及内固定对于保证患者肢体功能正常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2]。目前临床上关于治疗这类患者的内固定方式仍然存在争议。本次研究重点分析采用抗滑钢板内固定以及空心钉内固定两种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20.09-2021.04来我院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并予以排除标准剔除的患者,根据样本量计算公式,结合20%失访率,拟纳入踝关节骨折伴后踝骨折患者共70例。随机分组,各35例,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龄24~65岁,平均年龄(42.51±3.63)岁,类型:旋前外旋型10例,旋后外旋型16例,旋后外展型9例。观察组男性18例,女性17例,年龄21~62岁,平均年龄(42.56±3.72)岁,类型:旋前外旋型12例,旋后外旋型15例,旋后外展型8例。两组一般资料(P>0.05)。本研究已获得本院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诊断标准:结合影像学结果确诊踝关节骨折伴后踝骨折。
纳入标准:生命体征稳定;受伤前踝关节功能无异常;患者年龄大于18岁。
排除标准:合并其他部位骨折者;合并偏瘫者。
1.2 方法
针对进入到观察组的患者,以患者的腓骨后缘与跟腱外侧缘连线中点做纵向手术切口。首先延深筋膜下经腓骨长短肌表面分离暴露外踝骨折端,完成复位之后,使用外踝解剖锁定钢板进行固定。在经腓骨长、短肌后方间隙分离暴露后踝骨折块;劈裂骨折给与复位后采用抗滑钢板进行内固定;关节面塌陷者,先将后方骨折块掀起距离,关节面0.5厘米处插入骨刀,将原本塌陷的关节面恢复平整,压缩缺损处植骨支撑,再将后踝骨折块复位,使用克氏针临时固定,针对后踝骨折块采用抗滑钢板进行内固定,再取出克氏针,逐层关闭切口,放置引流管。
针对进入到对照组的患者,采用空心钉内固定其中手术入路与外踝的固定方式与观察组一致,在分离腓骨长短肌后方组织之后,将骨折端充分暴露出来,进行关节面复位,在充分暴露后,对后踝骨折块进行复位,空心钉导针临时固定,严格根据每一位患者骨折块的大小放置相应的空心钉,完全固定之后放置引流管。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AOFAS评分[3]变化情况,优:90 ~ 100分;良:75 ~ 89分;可:50 ~ 74分;差:50分以下。
1.4 统计学分析
所得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用( )、(%)表示,采用t、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前术后AOFAS评分比较
两组术前AOFAS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AOFA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表1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AOFAS评分比较
组别 | 例数 | AOFAS | t值 | P值 | |||
术前 | 术后 | | |||||
对照组 | 35 | 58.83±5.03 | 75.63±2.13 | 6.331 | <0.05 | ||
观察组 | 35 | 59.02±4.97 | 83.51±2.69 | 9.108 | <0.05 | ||
t值 | | 0.635 | 8.521 | | | ||
P值 | | >0.05 | <0.05 | | |
3 讨论
部分踝关节骨骨折患者会合并后踝骨折,是由于下胫腓后韧带受到暴力牵拉撕脱骨折或距骨撞击后踝导致压缩及劈裂骨折[4]。既往临床上针对内固定方式,主要是选用空心钉进行,这种方式操作简单,且手术用时短[5]。而抗滑钢板内固定这种方式更加符合人体生物力学,对降低胫腓骨后韧带的牵引拉力及防止后踝骨块因距骨挤压向近端滑移,有利于更好地早期功能锻炼、促进患者术后恢复[6]。通过本次研究获取得到的数据也可以发现,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术前AOFAS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AOFAS评分(83.51±2.69)分高于对照组(75.63±2.13)分(P<0.05)。这与抗滑钢板内固定可对复位的关节面以及后踝骨折块提供更加的把持力有紧密的关联,虽然空心钉也能够获得较为满意的质量和治疗效果。但是对于把持力方面不及抗滑钢板固定。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在使用抗滑钢板内固定的过程中,可能会增加今后肌腱的激惹症状,因此在手术过程中必须注意尽可能使用提供足够强度且体积小的钢板,有效减少激惹症状发生。
综上所述,对于踝关节骨折伴后踝骨折的患者,采用抗滑钢板内固定的方式比空心钉内固定方式能够促进患者踝关节功能尽快恢复,值得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洪杏高,陈可锋,黄仕健,柳明,叶汉森. 抗滑钢板内固定与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伴后踝骨折的对比研究[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21,34(08):1346-1347.
[2]贺毅,郑聪,何敏辉,陆锐均,黄建荣. 螺钉内固定与保守治疗后踝骨折:踝关节功能和足底压力的差异[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21,25(27):4379-4385.
[3]张国锋,任甜甜,郑钧水,魏鹏,陈育宏,左荣跃,陈薇薇,董栋. 锚钉修补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踝关节三踝骨折伴内侧副韧带损伤疗效分析[J]. 中华全科医学,2020,18(07):1093-1095+1173.
[4]黄硕,徐明义,闫栋,胡云飞. 后外侧、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三踝骨折伴踝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20,15(05):7-10.
[5]李鉴明,杨际宇,卞伟,曾祥玉,宋雨,刘建宇. 抗滑钢板内固定和空心钉内固定对踝关节骨折伴后踝骨折的疗效分析[J].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20,12(01):71-74.
[6]赵丹. 抗滑钢板治疗伴后踝骨折的踝关节骨折临床疗效分析[J].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2019,33(02):136-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