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洪丽 孙秋 通讯作者 吴定梅
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贵州 贵阳 550000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心衰护理采用个体化健康教育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治疗的70例慢性心衰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对照组不做特殊干预。观察两组对慢性心衰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对慢性心衰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更高,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更高,差异在统计学上均有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衰护理采用个体化健康教育的临床疗效显著,它使患者对自身疾病有了更充分的认识,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个体化健康教育;慢性心衰;应用效果
慢性心衰属于心内科临床常见疾病,老年人群是该疾病的主要发病群体。导致慢性心衰高发于老年人群的主要原因与该人群机体功能全面衰退具有极大关联[1]。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究分析个体化健康教育在护理慢性心衰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治疗的70例慢性心衰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5例。所有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对照组:男:女=19:16;年龄在52~75岁,平均年龄(63.32±2.15)岁;本科及以上学历2人,高中学历20人,高中以下学历13人。观察组:男:女=17:18;年龄在52~72岁,平均年龄(63.13±2.13)岁;本科及以上学历2人,高中学历18人,高中以下学历15人。两组基本资料差异小,在统计学上无意义(p>0.05),可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干预方案为常规护理。观察组干预方案为个性化健康教育,干预内容:
1)健康宣教,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理解能力选择适当的宣教方式为患者树立正确的疾病认知观念,宣教方式包括下发健康手册、播放宣教视频、举办宣教座谈会等,让患者充分了解自身病情,认识到慢性心衰的严重危害性,从而提高患者对疾病的重视程度;
2)体重测定,体重的增长会给患者心脏带来额外负担,护理人员需于每日清晨患者排便后对患者体重进行测定,以一周为测定周期,患者体重增长不得超过2.2kg,需严格把控患者体重变化情况;
3)心理干预,长期治疗情况下患者容易出现消极、低落的治疗心态,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性格特点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与患者交流,对患者进行开解引导,引导患者宣泄内心负面情绪,阐述负面情绪根本来源,护理人员需在患者倾诉过程中认真倾听,并予以相应鼓励与支持,同时根据患者倾诉内容予以针对性心理护理,以扭转患者治疗心态。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对慢性心衰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及生活质量评分。
慢性心衰相关知识的知晓率:采用自制的疾病知晓率问卷,满分为100分,分为优秀(大于80分)、及格(60~80分)、不及格(小于60分),其中“优秀”和“及格”都视为患者知晓本疾病的相关知识,患者总知晓率=优秀率+及格率。
生活质量评分:采用生活质量评分量表(SF-36量表),该表包含了躯体健康、社会功能、躯体角色功能、躯体疼痛、心理健康、情绪角色功能、精力、总体健康8个维度,共计36项,这8个维度可归属于“生理健康”和“精神健康”两大类。分数越高,提示患者生活质量越高。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软件SPSS21.0来对于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2结果
2.1两组慢性心衰相关知识知晓率对比
表1两组慢性心衰相关知识知晓率对比[n(%)]
组别 | 例数 | 优秀 | 及格 | 不及格 | 总知晓率 |
对照组 | 35 | 5(14.29) | 18(51.42) | 12(34.29) | 23(65.71) |
观察组 | 35 | 18(51.43) | 12(34.28) | 5(14.29) | 30(85.71) |
2.2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表2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组别 | 例数 | 生活健康 | 精神健康 |
对照组 | 35 | 208.95±25.35 | 205.05±25.31 |
观察组 | 35 | 224.12±26.37 | 218.98±26.33 |
3讨论
随着我国慢性心衰患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且该疾病复发率较高,患者多次住院进行治疗,给患者精神、心理,社会、家庭、经济等方面均带来影响。为改善患者病情,需辅以个体化健康教育,对患者进行指导,降低病情复发率,减少因疾病对患者生理功能造成的损害,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2]。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个性化健康教育从健康宣教、体重测定以及心理干预三方面对患者病情进行护理。健康宣教的主要目的是帮助患者充分了解慢性心衰疾病,避免患者由于未知产生过度恐慌心理,为患者树立正确的疾病认知观念,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疾病的重视程度,有利于护理工作顺利开展;体重测定是慢性心衰患者治疗护理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体重的增长会对患者心脏产生额外负担,还会导致体液潴留的发生概率提高,因此需通过严格把控患者饮食来控制患者体重,保证患者身体健康;心理干预则主要通过心理引导、针对性干预等措施来帮助患者消除焦虑不安的负面情绪,扭转患者消极的治疗心态,以此得以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对患者病情恢复有利[3]。
综上所述,慢性心衰护理采用个体化健康教育的临床疗效显著,它使患者对自身疾病有了更充分的认识,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尹华 ,谭彩云 ,李晓红 ,等 .持续体重干预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护理研究 ,2019 ,33 (06 ) :
911‐916 .
[2]孙雅杰 ,汪树 .延续性动机性访谈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情感状况的影响 [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8 ,26 (04 ) :562‐565 .
[3]薛淑敏 人文关怀理念在慢性心衰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9 ,08(03) :172‐1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