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国情监测成果在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过程中应用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03
/ 2

地理国情监测成果在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过程中应用探析

宋海珍

青海省自然资源综合调查监测院 , 青海省 西宁市 810000

摘要:查清调查范围内的各类自然资源的类种、权属、地理位置、实际范围、面积、等生态空间分布和数量特征;调查并核实各类自然资源的权属情况;绘制自然资源登记簿附图;为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提供权属依据;建立自然资源的本底数据库。调查对象就是自然资源分类的所有子项。

关键词:地理国情监测;自然资源;监测

1 自然资源调查与监测

1.1 自然资源调查

调查周期与数据更新形式:基础调查和专项调查。

基础调查:就是对自然资源所有分类每10年进行一次全面性调查。

专项调查:就是对矿产资源、水资源、草原资源、森林资源、湿地资源每5年进行一次专项调查。

1.2 自然资源监测

开展自然资源调查,建立自然资源调查本底数据库,在自然资源的本底数据库基础上,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监测,形成统一的自然资源监测体系。在此体系基础上开展自然资源的客观监测、常规监测、精细监测和应急监测,对本底数据库进行年度监测更新。

2 资料收集与整理

2.1 国情普查与监测成果

国情普查数据:地理国情主要是指地理特征、环境、现象和人文经济社会等空间分布的基本状况及其变化的信息。普查是获取其基本信息,2015年我国开展了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建立了本底数据库。

2.2 土地调查成果

自然资源分类中土地资源调查可以充分利用:城镇地籍调查和不动产统一确权登记数据;全国农业普查数据;农村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数据;农村宅基地调查的已有成果数据;农村建设用地调查成果数据。

2.3 专业调查成果

矿产资源、野生动物资源以开展专业调查的形式实施专业调查和监测获得。

3 技术路线

水资源、草原资源、森林资源、湿地资源、海洋资源(以下统称水资源等)以自然资源调查本底数据库为基础,结合2015年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成果以及逐年的年度监测数据成果,研究地理国情监测一、二级分类体系与自然资源一、二级分类体系的关系,在调查研究、试点的基础上,探讨地理国情监测数据成果在自然资源监测中的应用,形成完整的作业流程和技术方案。根据实地调查具体情况,研究水资源等在自然资源调查中的分类和最小上图图斑面积,即指标体系。比较两者指标体系的差异,论证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成果在水资源等自然资源监测领域的适用性和可行性。

3.1 建立自然资源分类指标体系

自然资源分类主要有: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草原资源;森林资源;湿地资源;野生动物资源;海洋资源。建立8个一级类,根据需要再细化到若干个二级类或三级类。与地理国情相关的主要有水资源;草原资源;森林资源;湿地资源和海洋资源。

地理国情年度监测成果中地表覆盖分类与自然资源相关的一级分类:0100:种植土地;0300:林草覆盖;0800:人工堆掘地;0900:荒漠与裸露地;1000:水域等。涉及自然资源相关的二级分类19个和三级分类29个。其中有27个三级地类可以直接或人工辅助判别转换,2个三级类需人工解译判别转换。

3.2 数据整合

整合收集的相关资料,对相关数据进行投影转换,统一到相同地理坐标系。

逐项建立年度地理国情监测中地表覆盖分类数据与已收集整理的自然资源成果的对应和转换关系,完成数据转换,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筛选与整理。建立水资源等自然资源地理信息数据集。套合优于0.5m正射影像数据,以此为基础,实地调查研究。分别对两种不同分类指标体系的成果进行统计和对比分析,经过充分论证对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的分类指标进行调整和优化,分析并建立年度地理国情监测中自然资源相关的地表覆盖分类数据,向自然资源调查分类数据的转换关系。按照自然资源的分类逐图层采用自动转换、人工辅助结合外业核查,核查的方式进行转换,以此为基础开展自然资源相关调查,建立自然资源调查数据库。以此为基础开展自然资源的年度监测。

3.3 信息提取与变化识别

建立和确定自然资源和地理国情数据的对应关系后,将有对应关系的地表覆盖数据直接转换为自然资源调查分类数据,无对应关系的或者是不能判定的在内业进行标识,以便外业实地核实并拍照。整合的数据叠加最新的优于0.5m分辨率DOM,内业人工识别出自然资源的变化图斑,基于影像对丢漏的进行补绘,对达不到采集指标要求的需要就近归并,要充分考虑归并的合理性,应尽可能客观地反映自然资源的总体特征,向特征相同或相近的自然资源类型图斑归并。对内业不能准确判断的做标记,便于外业的调查和核实。

3.4 数据对比分析采集

提取的自然资源矢量数据叠加国情数据套合影像会产生偏差问题,由于自然资源专题数据是来自不同部门,如水利部门、林业部门等,矢量数据的采集,采用的是较低分辨率影像,数据又未及时更新,而地理国情监测采用的是高分辨率影像,因此叠加时,自然资源矢量边界与影像纹理边界存在较大偏差,考虑到地理国情监测影像要求是当年6月30日时点前3月~6月的影像,现势性强、分辨率高。因此,以地理国情监测影像和地表覆盖分类图斑为基础,对水资源等边界进行调整。也就是以年度地理国情监测数据为基础,结合水资源等专题数据,对矢量数据进行调整。

在水资源等专题数据生产时,来自原各部门的自然资源数据,因上述原因导致自然资源专题数据实地边界已发生变化,数据库也未进行相应的更新。如某些林地早已砍伐,种植幼苗现还未成林,有的幼林地已变成成林,有些水系,经过裁弯取直,水体已发生很大变化,因未进行年度监测更新,数据库中还是成林、幼林等。因此在数据采集时应根据影像纹理,采集自然资源边界、严格按照自然资源归类要求正确归类。对水资源等自然资源边界变化难以确定归类时,应通过外业核查等方式确定具体类型。

3.5 分类成果整理

外业调查是在内业提取、转换、采集的自然资源的数据层上进行,内业参考外业核查数据成果,进行编辑整理,辅以正射影像数据和实地样本,逐图斑进行编辑修改,外业核查中的补测数据,编辑时要注意与其他自然资源要素的协调关系。

根据外业调查结果,逐一核实修改。完成自然资源各数据图层的生产。检查各图层以及图层之间的拓扑关系,检查是否有相交、重叠、及图斑之间是否有裂缝等现象,并进行修改编辑,确保各自然资源的各图层之间无缝衔接。

严格按照“两级检查、一级验收”制度,在质检过程中要严格遵循自然资源调查和监测的相关技术文件和项目设计中的技术要求,确保成果质量合格。

建立巡检制度,全流程控制质量。质量控制贯穿于技术设计、资料获取、数据处理、外业核查、内业编辑、数据库建库等监测工作的全过程。

严格执行自然资源部统一制定的检查质量管理办法及相关技术标准,保证质量管理工作的统一和有效。针对巡检、一、二级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尤其是普遍性的问题、倾向性问题,及时归纳整理、分析、查找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及时解决纠正。

对成果数据目录和文件等进行必要的整理和处理,便于数据成果的集中建库。

4 结语

根据自然资源管理部门需求,结合地理国情监测成果特点,适当对自然资源分类体系,尤其是水、草、森林、湿地、海洋等的二级分类进行扩展是十分必要的,经论证具备可行性。基于地理国情普查成果转换而得出水资源、草原资源、森林资源、湿地资源、海洋资源分类数据,较专业部门统计数据相差较小。水资源面积相比较以前水利部门统计的专题数据其面积相差不大,在可接受范围之内,但精度更高、与别的自然资源间关系更合理,无缝连接。因此,研究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数据在自然资源普查和监测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高曼莉.安徽省地理国情普查试点植被覆盖的基本统计[D].合肥工业大学,2014.

[2] GQJ C03-2020,地理国情监测内容与指标[S].

[3] GQJ C07-2020,地理国情监测外业调查技术规定[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