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与MRI诊断乙肝肝硬化继发小肝癌的临床准确性比照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04
/ 2


CT 与 MRI 诊断乙肝肝硬化继发小肝癌的临床准确性比照观察

赵金凤

哈尔滨市第六医院(哈尔滨市传染病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36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CT与MRI诊断乙肝肝硬化继发小肝癌的临床准确性。方法:对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乙肝肝硬化继发小肝癌患者5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对所有患者分别采用CT以及MRI检查,分析两组检出情况。结果:CT检查病灶数为55个,MRI检查病灶数为58个;且CT平扫的检出率为52.73%,低于MRI平扫检出率为74.14%,p=0.0180;CT增强扫描的检出率为70.90%,低于MRI增强扫描检出率为72.44%,p=0.5038。结论:CT以及MRI在乙肝肝硬化继发小肝癌中均具有较高的诊断率,可将两种检查方式加以结合运用。

【关键词】:CT;MRI;乙肝肝硬化;继发小肝癌;临床准确性

前言:乙肝以及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疾病,随着疾病发展,患者易并发继发性小肝癌。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式,但常由于诊断方式的不明确,导致诊断率下降,影响恢复。本次研究旨在探究CT以及MRI对乙肝肝硬化继发小肝癌患者的诊断价值。选取55例患者并在不同诊断方式中分析其准确性。

1 资料方法

    1. 资料

对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乙肝肝硬化继发小肝癌患者5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对所有患者分别采用CT以及MRI检查。55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20例,患者的年龄分布在48~70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8.78±6.45)岁,患者患病时间分布在2~6年,平均患病时间为(4.90±0.63)年。选取标准:55例患者均通过手术或病理穿刺确诊为乙肝肝硬化继发性肝癌[1],且需对有既往肝脏手术史、合并严重其他脏器功能疾病史、以及有介入手术病史患者进行排除。

1.2 方法

首先进行CT检查,采用西门子多排螺旋CT,设置参数:球管电流为250mA,球管电压为120kV,螺距为1.0,旋转时间为0.5s,层厚以及层间距为5mm。首先进行CT平扫,完成后进行增强扫描。造影剂选择碘海醇注射液,剂量为100ml,以2.5mL/s速度进行注射,在动脉期、门脉期以及平衡期进行增强扫描。

MRI检查:选择核磁共振philips1.5T,首先进行横断面的基础扫描,然后进行增强扫描,选择双筒高压注射器,于肘静脉注射肝脏特异性对比剂-莫迪司造影剂15ml[2],对患者肝脏部位进行增强扫描,并在18s内动脉期,75s内门脉期以及3min内延迟期的扫描,90min加扫肝胆特异期。最后由3名诊断医师对扫描结果进行诊断分析,并生成报告。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分析CT以及MRI检查出的病灶情况。

1.4 统计学

文中计数(x2检验)、计量(t检验)资料用SPSS20.0软件处理,采用%表示CT以及MRI的检查结果,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T扫描结果对比

如表1所示,CT检查病灶数为55例,且在平扫期检出率为52.73%,动脉期70.90%,门静脉期56.37%,延迟期检出率为60.00%。

表1:分析CT平扫以及增强扫描的病灶检出情况[n(%)]

组名

例数(n)

平扫期

动脉期

门静脉期

延迟期

等密度

55

18(32.73)

7(12.73)

15(27.27)

15(27.28)

低密度

55

23(41.82)

3(5.45)

26(47.27)

33(60.00)

高密度

55

6(10.91)

36(65.45)

5(9.10)

0(0.00)

2.2 MRI扫描结果对比

如表2所示,MRI检查病灶数为58例,平扫期T1WI检出率为68.96%,且平扫期T2WI为74.14%,动脉期72.44%,门静脉期56.90%,延迟期68.96%。

表2:分析MRI平扫以及增强扫描的病灶检出情况[n(%)]

组名

例数(n)

T1WI

T2WI

动脉期

门静脉期

延迟期

等信号

58

15(25.86)

10(17.24)

6(10.34)

18(31.03)

10(17.24)

低信号

58

30(51.72)

5(8.62)

2(3.45)

26(44.83)

37(63.79)

高信号

58

10(17.24)

38(65.52)

40(68.97)

7(12.07)

3(5.17)


2.3 CT以及MRI检出情况对比

CT平扫的检出率为52.73%(29/55),MRI平扫检出率为74.14%(43/58),p=0.01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T增强扫描的检出率为70.90%(39/55),MRI增强扫描检出率为72.44%(42/58),p=0.50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继发性小肝癌是乙肝肝硬化常见的并发症,且发病率逐渐上升,具有较高的死亡率。但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创新,针对肝脏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案多样,继发性小肝癌的生存期明显上升。治疗方案的顺利实施以及疗效提升,离不开诊断方式的准确性以及有效性。在本次所研究的CT以及MRI检查中,对肝脏疾病的诊断均有较高的特异性。CT具有创伤小,且检测速度较快的特点。且通过加入造影剂的增强扫描,可清晰鉴别不同血供以及分化不同的肝癌细胞以及结节。MRI检查的精准度较高,可有效鉴别出肝癌组织的病理学改变情况,并通过动态的增强扫描,对比剂对血管的敏感性较高,避免了误诊以及漏诊[3]。但该检查时间相对较长,出现的伪影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次研究结果显示,CT检查病灶数为55个,MRI检查病灶数为58个;且CT平扫的检出率低于MRI平扫,CT增强与MRI增强扫描前三期对比无明显差异,研究发现核磁共振增强检查肝胆特异期更易发现早期小肝癌。

综上,对于乙肝肝硬化继发性小肝癌的诊断选择中,MRI与CT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根据患者自身病情进行选择,为后期治疗提供准确性的医学参考。




参考文献:

[1]徐昕阳.对比分析多排螺旋CT、MRI检出乙肝肝硬化背景小肝癌病灶的实际价值[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9,25(4):164-165.

[2]陈健群,周秀梅,孙立辉,许建平.CT与MRI诊断乙肝肝硬化继发小肝癌的临床比较[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20,23(7):563-566.

[3]席晓娜,胡鹏飞.多排螺旋CT与MRI对乙肝肝硬化背景小肝癌诊断效能的对比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31(13):2099-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