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干预下城市老旧公园提升改造--百色人民公园提升改造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04
/ 2

低干预下城市老旧公园提升改造 --百色人民公园提升改造设计

宋秀哲

北京土人城市规划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 100000


摘要:我国城乡建设由“增量扩张”到“存量优化”转型升级,我国基于老城空间改造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与措施,如“城市双修”和“海绵城市”。本文以始建于1975年,百色市自建国以来最早建设的城市公园——人民公园为例,思考如何采用最少干预的设计,给城市老旧公园带来最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低干预下的海绵设施布置、海绵生境营造、交通网络的重组、游憩功能的重组和重扬五彩文化五个方面的城市老旧公园更新改造策略。


关键词:城市双修、城市老旧公园、低干预、海绵设施。

绪 论

研究背景

2017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西开展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方案的通知,制定了《百色市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总体工作方案》。

《百色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 中提出海绵空间格局:“两江绕城,六山环抱,六核镶嵌,四区互动,水系密布”,百色人民公园作为“六核镶嵌”中的一园,迎来焕发新机。百色市政府提出希望改造后的人民公园在满足市民使用功能、凸显壮乡文化的同时,完善公园的生态体系、践行海绵城市的国家战略。

研究动机

公园位于百色市城区,鹅城片区的中心位置,总占地面积15.40公顷,是百色市自建国以来第一个城市公园,始建于1975年,至今已实施了三次改造,目前大部分构筑物、雕塑等需要保留,乔木则需要全部原位保留。如何从城市老旧公园提升改造中总结出低干预的设计方法来达到最大的生态和社会效益是本次研究的基本动机。


一、项目概况

1、 公园概况

人民公园位于百色市中心城区的鹅城片区,是该片区范围内最大的公共绿地,周边红色文化景点密集度高,1929年邓小平、张云逸等共产党人在广西少数民族地区领导了著名的百色起义,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结合百色壮乡多彩的民族文化,可谓名副其实的“壮乡红城”。

人民公园场地现状资源评价:

1)水环境:无组织的雨水漫排造成在极端降雨情况下,汇集的雨水淹没道路及场地造成区域内涝。场地整体中间高四周低,西侧有小丘,排水走向以四周发散漫排的方式,生活污水作为公园内景观水体的补充水源,水质为劣五类水,水生态环境恶劣。

2)现状植被:公园内乔木种类多样,分观花、观叶、观果类共42种,品类丰富,树型完好。园区共32种地被,其中花叶合果芋(白蝴蝶)占绿地面积60%,麦冬占30%。整体搭配风格比较单一,特色不够鲜明。

3)交通组织:园区交通有三种级别,主园路质量良好,游憩路径部分损毁严重,小径铺装老化情况严重,林下步道长满苔藓,也需要防滑处理。多处场地需要考虑增加无障碍设施。

四、服务设施:基础服务设施数量少、旧并且分布不均,文化设施不足;现有的售卖空间需要重新优化布局。


二、人民公园海绵设施改造策略

1、 低干预的海绵设施布置

针对目前场地雨水无组织漫排及生活污水排放问题,提出内外兼修的解决策略,从源头上追溯并解决水质污染问题。其一,截停公园水体里生活污水的排入,沿水体西侧埋设污水管就近连通至市政污水井;其二,对年深日久的池底淤泥深度清除清淤。

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分区,百色属于Ⅲ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应在75%-85%。根据《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内涝防治标准为有效应对不低于30年一遇的暴雨。本次尝试对内涝标准要求下的降雨进行模拟,以甄别该系统在面对内涝标准对应的降雨情况下,公园内海绵系统的运转情况,并提出应对建议。

方法:人工排查——模型模拟——调整落实

1)现场排查

由于场地现状树木长势良好,甲方要求树木需要全部原位保留,园内还有增设污水管网问题,所以设计过程中的第一步就是排查现场,跟业主确认保留树木的位置、拟保留服务设施的清单及市政管网的位置,同时将现场相对开阔的区域初步划定为海绵设施区域。

2)SWMM暴雨管理模型

通过暴雨管理模型,对初步划定为海绵设施的区域进行排水模拟。根据场地道路标高与排水边沟情况设定各汇水区的雨水出口位置,并建立汇水区与蓄水节点的联系。

3)海绵设施的选择与应用模式

改造公园现有的大片绿地为下凹式绿地,深0.5m,下凹绿地率35%。在公园园路边侧设置雨水边沟,将自然下渗外多出的雨水汇入雨水边沟,雨水边沟740m长,深0.3m,宽1m。之后进入雨水花园层次丰富的植物净化后排入现状水体。植物隔离带在品种选择上,兼顾植物的净化能力与人们的观赏需求,充分发挥其美学价值和生态价值。园内人工湖是作为海绵设施中的雨水集蓄单元,侧重水质的保持和生态景观的展示,改造中充分利用沉水植被系统、微生物系统、水生动物系统之间的协同作用。

2、 低干预下的海绵生境营造

针对现状植物搭配品种单一、特色不强的问题,在充分保留利用现状树木、地被基础上,增加整体植物景观的丰富度。

1)色彩搭配,从适宜当地生存环境的陆生植被中挑选色彩艳丽的植被,如红花醡浆草、石蒜花进行搭配,围绕慢跑道两侧营造鲜花小径慢跑道。

2)植被层次搭配,选择较低矮的麦冬、银边草作为收边植被,中环设置较为丰富多彩的地被,里环设置相对较高的植被作为绿色背景。增添植被层次。

3)净水植被与开花植被搭配,近湖体道路一侧选择水生美人蕉、水生鸢尾、香蒲等,既丰富了近水景观又同时起到净水作用,营造浪漫水岸步行环。

3、 低干预下交通网络的重组

低干预的核心原则是基于原有路网进行最小影响的改造设计,园内道路按照等级重新划分,主园路连接公园的四个出入口和大型功能节点;次级园路串联了公园各个景观节点,其他支路强调路网的联系性。

主次园路:设计中的主园路是在梳理原有园路的基础上形成并进行改造,采用了透水性较好的透水混凝土作为主要材料。

滨水栈道:设计在原有的滨水游线基础上,增加了一条滨水木栈道,满足人们的亲水需求。

总结:设计中原有道路的路线保留了87%,改造中主要做了透水铺装的替换。新增园路主要为满足“人水共生”的亲水天性。

4、 重组游憩功能

在公园原有的功能性场地的基础之上,适当缩减一些利用率较低的零散场地,增加在当地普适性更强的活动空间的面积,提高场地功能的整体性和多元化,从而提高公园内场地的利用效率。

5、 重扬多彩文化

人民公园作为百色市老城中心城区当中历史最为悠久的一座城市公园,无疑是特别的,也应当是有记忆的,因此设计中对人民公园中现有的文化记忆点进行保留和修缮,同时又提炼总结壮族文化元素融入到园区基础设施的设计当中,使园区文化底蕴得到凸显。


三、结 论

低干预在本次设计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低干预海绵设施布置需要基于现状种植、市政管网、场地的地形

基础上,进一步通过现场排查、SWMM暴雨管理模型分析、分区海绵设施选择与规模布置三个步骤来完成。

2.低干预海绵生境营造体现在充分保留利用现状树木和地被,在此基础上增加植物景观的丰富度,最后按设计功能的分区进行植物的特色配置。

3.基于原有路网结构进行最小影响的改造设计。

4.整合园内利用率较低的零散场地,优化游憩活动类型,提高公园土地的利用效率。

5.保留和修缮园内原有人文设施,强化壮族文化元素和红色文化元素,融入到园区各个基础设施的设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