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万里学院
【摘 要】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正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高校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阵地,是培养具有高度爱国意识的优秀人才的重要摇篮。高校应充分利用课程思政、常态化教育机制的建立、丰富教育方式等途径,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使爱国主义成为学生心中的坚定信念和精神力量。
【关键词】高校 爱国主义教育 完善路径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审议会议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须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
爱国主义思想不是先天、自发形成的,而是通过系统的爱国主义教育才能具备的品质。要想让爱国主义厚植在新时代大学生心中就离不开各高校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加强。然而,目前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中还是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解决。
一 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爱国主义教育与专业教育分离
当前大多数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主要集中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内容理论性高,上课形式较单一,此类课程学生表现为兴趣不高,上课效果普遍不佳。其中有一种观点,认为爱国主义教育只是思政课老师的任务,不需要某个专业老师参与。这种片面的价值观直接导致了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与专业教育相分离。爱国主义教育与专业教育成了“两张皮”,专业教育进行过程中过分强调专业知识的重要性,而忽略了爱国主义思想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塑造。
(二)爱国主义教育未形成常态化机制
学生工作层面常以大型纪念活动等为契机,开展讲座、辩论赛、班歌大赛、手抄报大赛等多种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前后,大学生们的积极性很高,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很好。活动结束后一段时间,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很快淡化。直到下一次活动开展,再从头对学生进行教育,如此一来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学习缺少积累与沉淀,效果难以得到体现。因此建立常态化教育机制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三)爱国主义教育的形式较单一
目前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形式多以线下方式为主。无论是课堂内教师为主的理论教育还是课外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对学生来说这些方式都已经不新鲜,很难吸引学生进行深入和持续的爱国主义学习。如何在互联网时代利用好网络传播平台,拓展线上教育方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 有效推进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
(一)强化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联动
坚持思想政治课程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主渠道地位,加强大学生对国家历史、传统文化及政治理论的学习。充分了解国家发展历史,优秀传统文化及当前形势政策 ,从根本上帮助学生树立“四个自信”。与此同时,积极发挥“课程思政”“三全”育人作用。利用专业教师与学生接触机会更多的优势,在专业课程的教学环节中融入思政教育理念,潜移默化做好爱国主义教育。这样既能避免“口号式”爱国主义教育带给学生的反感与叛逆,也有利于学生唤起爱国主义热情,进一步学好专业知识建设祖国,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常态化机制
我们必须充分利用思政课堂、专业课程以及社会实践等第二课堂的方式,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国情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并广泛开展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教育,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除此之外,还需建好用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组织重大纪念活动、发挥传统和现代节日的涵育功能。从教育主体、教育内容与形式、时间延续性多方位全过程保证爱国主义教育有序、有效开展。
丰富爱国主义教育的形式
除了发挥传统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外,高校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占领网络主阵地,通过打造团属微信公众号、微博,做好青年大学生的日常思想引领工作。新媒体具有传播快、成本低、使用便利等优点,它与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结合,有利于创新教育方式,实现课内和课外、虚拟与现实、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使大学生接受全方位立体化多维度地推动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发展。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整合校内各种外资源,建立常态化教育机制,并且不断创新教育形式和方式,才能全方位、多维度、长时效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
[1]刘兰青. 浅析大学思想政治课程中的爱国主义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4,814(30):74-76
[2]刘光林 互联网时代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对策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2020 (12)6-7
[3]李明.网络时代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理性思考[J].党史文苑,2011
[4]谢鑫建.爱国主义实践教育的实施路径探索[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0).
[5]陈莹花. 加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之我见[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6,31(24)
[6]章洪丽.关于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思考[J].科教论坛,2007(11)
[7]王晓军.“90后”高职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探索[J]. 青年教育,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