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搭配在市政园林施工中的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07
/ 2


植物搭配在市政园林施工中的应用分析

尹金鹏

青岛市黄岛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山东省青岛市, 266520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生态环境需求不断增加,同时也推动我国园林事业发展更加迅猛。基于此,文章论述了园林植物配置的原则体制,在分析城市园林建设植物配置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深入探讨提升园林建设的植物配置策略,以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市政园林;植物搭配;技术优化;策略

引言

随着全球气候逐渐变暖,各国逐渐意识到低碳理念的重要性,在多个领域中融入这一理念,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量。为了应对这一情况,在开展城市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时,需充分应用低碳理念,减少温室效应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为城市居民打造健康的生活环境。

1园林植物配置原则

1.1整体优先

城市园林植物在配置时,首先要考虑自然发展规律,规划设计时应优先考虑城市生态环境、地理条件等方面,不能过度采取人为造景的方式,要遵循自然发展的基本原则,达到和谐发展的要求。在该过程中,应综合分析自然景观、人文历史、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充分了解这些元素与城市园林建设之间的关系,要反映当地的人文景观特色,科学合理地布置各个方面的元素,更好地展示艺术性,提升城市美感。

1.2因地制宜

因地制宜主要指在合适的地点种植花草树木,确保其与生态环境适应,并且保证特征相似的植物属于一个生态类群。园林植物造景的设计也要严格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如果种植的植物不适应当地生态环境,就无法长期存活,生长状态不佳,极易导致绿化效果不佳或严重浪费资源,增加成本。在选择和使用园林植物过程中,不仅要注重观赏性和经济效益,也要注重选用具备抗逆性、生态效益好的植物,有效降低成本,有效增加生态效益[3]。因地制宜的内涵也包括保护自然资源和节约资源,植物造景需要最大程度减少使用水土、生态资源。选用具备较强环境修复能力的植物绿化,修复受污染的土地,提高其生态效益。种子自播及多年生宿根植物具备自我繁衍的特点,有助于减少养护成本。林地代替草坪、乡土树木代替外来物种有助于节约资源。

1.3体现文化

任何城市都有其独特的特性,人文和历史各不相同,园林绿化建设时应尽量体现当地的文化特点,这也是展示城市特色的主要方式,植物配置环节要真正地反映文化特点,可与城市组合为整体结构,更好地展现人文内涵,提高城市品位。

2城市园林建设中植物配置存在的问题

2.1材料选择不科学

由于城市园林植物景观涉及的材料较多,因此需根据不同环节的要求,选择相应的材料。但具体实践中,部分设计师对材料了解有限,不能完全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材料,缺乏低碳理念的融入,导致材料不符合低碳设计标准。

2.2植保工作重视性不足

基于目前我国整体园林规划设计内容分析,植物配置过程中过于偏重植物景观在园林中的样式,忽视植物自身在园林生长过程中遭遇病虫害的风险,导致植物配置不合理。部分工作人员在设计园林植物时,对植物在园林环境内的数量、植物自身种类、植物生长需求考虑不足,一方面容易引发病虫害,加大后期管理维护难度;另一方面可能导致景观中的植物互为病害寄主,出现大规模病害死亡,影响园林整体植物生长环境的同时,增加了不必要的成本支出。

3植物搭配在市政园林施工的应用策略

3.1加强对园林植物造景科学性的重视

园林植物造景需要做到科学合理,不仅需要对园林的生态平衡以及绿化功能进行考虑,还要对大众的审美需求进行充分考虑。在选择树种过程中,要根据生态学以及园林艺术理论,选择当地植物作为主体植物,从而使园林植物造景工作具备一定的当地特色,并且可以将观赏效果充分发挥出来。除此之外,要对引种问题提高重视,避免盲目引种现象的出现,要顺应生态平衡以及自然的生态规律,在对外来树种进行引进时,要考虑其能否与当地的生长环境相适应。

3.2重视立体绿化搭配

植物之间搭配会给人形成不同的立体化视觉冲击,对人体感官产生刺激,从而提升市政园林植物搭配效果。设计人员若想提升市政园林美观性,必须重视立体绿化植被的搭配。简而言之,立体绿化植被搭配就是高株植物与矮株植物之间协调搭配,形成不同的立体视觉感,并增加市政园林的绿化量,提高市政园林整体建设质量,实现区域性生态环境的优化。施工人员在完成绿植搭配工作后,对绿植进行适当空间差异裁剪,并合理使用垂直空间,保障垂直绿植之间生长不会相互干涉。只有这样才能使立体绿化更加协调、美观、自然。

3.3低碳植物设计

设计人员在开展园林植物设计时,为了确保低碳理念得到充分践行,要遵循相应的设计原则,要选择具有良好固碳和释放氧气能力的本地树种,对树种进行合理的配置。例如,在本次案例中,设计师采用的绿化植物达到几十种,如落叶乔木、常绿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在园林中包含常见的白杨、垂柳和国槐等树木,并搭配了紫薇和榆叶梅等树木,这样不仅可以营造良好的园林景观,还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有效提高园林设计质量。进行园林设计时,要结合生物多样性要求,减少人工修剪,尽量保证植物原本的面貌。

3.4彰显出城市的文化美

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任何一个区域都拥有着属于他自己的文化传承,而这些文化传承融合在一起成为整体的中华文化。在市政园林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可以将该地区的文化内涵提取出来,设立单独的文化纪念景观点,再搭配上各式不同的植物,让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具有创意性的市政园林景观设计。同时在城市园林设计过程中可以选择植物与雕塑建筑相互搭配,或使用灯光效果,给市民带来不一样的市政园林景观体验,展现出中国近代绿化艺术价值。

3.5选育抗逆植物及环境修复植物

随着城市污染问题愈发严重,要求选择具备较强抗逆性的乡土植物及较强环境修复能力的植物,实现建设生态园林的目标。一些不常应用的植物可能具备较强的生态修复能力,如水葫芦,水葫芦不但能吸收水分中的污染物,还能应对具有毒性的汞、铅等重金属,对石油废水中的污染物具有超高的清除率,可以在环境中释放杀菌因子,抑制细菌滋生。香根草具备发达的根系,其群体茂密,能有效固持土壤,拦截地表径流,目前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3.6重视生物多样性

基于生态环境的自身性质,多样性生物环境能够有效维持生态环境的稳定性,为此,在配置植物时,应避免出现大面积种植单一品种的情况出现。因此,一方面可在全面考察园林环境的基础上,遵循生态位原理,采用多种植物组合的配置方案,如乔、藤、灌、花草等,构建梯度式植物环境,在提升园林生态环境稳定性的同时,也能有效提升植物环境对病虫害的抵抗力,并兼顾不同植物景观之间的连接度,综合提升园林植物景观的观赏性与功能性;一方面可利用植物与害虫天敌的关系,通过释放有利于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益虫或益鸟,破坏病虫害生存环境,在凸显园林设计中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理念的同时,也能降低化学防治等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兼顾园林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对整体园林生态环境起到一定的优化作用。

结语

园林植物能有效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满足现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积极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也能从根本上治理环境污染,促进我国城市的长远发展,促进社会进步。

参考文献

[1]王丽华.园林绿化设计中的植物配置和选择[J].房地产导刊,2014(11):185.

[2]杨华.反季节种植技术在市政园林绿化施工中的应用[J].农村科学实验,2020,623(03):77-78.

[3]廖光磊,张朱建.市政工程园林植物在不同土质中的施工技术[J].中外建筑,2019,220(08):239-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