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怎么防治糖尿病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2
/ 1

中医怎么防治糖尿病

黄文强

青川县中医医院 四川广元 628100

糖尿病是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患者的典型表现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糖尿病患者自身调节血糖的能力不足,导致血糖出现异常升高的情况。近年来,我国的糖尿病发病率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故将糖尿病的防治工作提上日程是非常有必要的。中医“治未病,不治已病”的思想刚好契合防治观念,对于防治糖尿病具有相当重要的价值。 《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曰:“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张仲景更是在《伤寒杂病论》中提出: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重要思想。

  1. 中医角度认识糖尿病

中医认为糖尿病属于“消渴”、“脾瘅”、“消瘅”等范畴。《素问·奇病论》云:“帝曰: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岐伯曰: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消渴症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情志失调、饮食不节等原因引起的阴虚燥热、脏腑功能失调为基本病机,其病变脏腑主要是肺、胃、肾,根据患者的病变严重程度不同,还可以进一步分为上消、中消和下消,如果病情不断延长,燥热阴虚、阴损及阳,促使气阴两虚、阴阳两虚,产生多种变症,即人们俗称的“并发症”。疾病后期,患者由于多个脏腑受损,以至于阴竭阳亡、阴阳决离,会出现四肢厥冷、神志不清等危急症状。中医药在防治糖尿病方面具有较为悠久的历史,以其整体观在糖尿病的防治中占有独特的地位。

  1. 中医如何防治糖尿病?

2.1中医预防糖尿病

对于糖尿病的高危群体重在预防,糖尿病的发病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故具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长期不运动、嗜食肥甘厚味的人群均属于糖尿病高危群体。《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故糖尿病的预防也可以从饮食起居、精神情志等方面展开预防内容:饮食方面建议遵循中医的药膳调养,中医中还具有体质学说,故在饮食方面要与不同人群的体质结合认识,如阴虚体质人群,宜服食甘凉、滋润之品,推荐食物鸭肉等,痰湿体质的人群,宜食健脾、利湿之品,推荐食物为山药、萝卜等,如山药山楂汤;湿热体质人群建议多食凉性食物,推荐食物为绿豆、苦瓜、绿茶等,但平日不要食用辛辣之品,如辣椒等。起居方面则注意要多加休息,结合四时阴阳节气调节自己的休息状态,还可以结合自身的体质,选择合适的运动模式,如阴虚体质人群平日运动量不宜过多,缓慢简单的有氧运动比较合适,如八段锦、太极拳等,以免出现运动过于激烈,引发津液耗散的情况;湿热体质的人群,则建议采取长期、强度较高的运动,如长跑等。此外,体重过重的人群,则建议积极减肥,控制自身的体重。当身体状态良好时,有助于起到抵御外毒侵袭的重要作用。

情志方面要注意调畅,即做到精神内守,以免出现五志过极伤阴。肝郁气结的人群患上糖尿病的概率更高,故平日要学着自我调节情绪。情绪宜放松愉悦,不宜动怒,不宜闷闷不乐等。

2.2中医治疗糖尿病

中医将糖尿病分为脾失健运、津不上承型、肺胃燥热等证型,不同证型的糖尿病相应会表现出不同症状。如脾失健运、津不上承型,主要表现为少气懒言、纳食无味、夜尿频多、体胖、脉缓等;气阴两虚、湿瘀内留型,主要表现为:形体消瘦、口干舌燥、大便干结、舌苔红、脉细数等;阴阳两虚、肾失固摄型,主要表现为面色宣黑、腰膝酸软、皮肤干燥、多饮多尿等特点。其他证型也会相应的表现出不同的症状。

中医治疗糖尿病主要遵循辨证论治的基本治疗原则,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针灸、食疗等。现分别对相关治疗内容作如下叙述:

中药疗法:常用于治疗糖尿病的方剂为知柏地黄丸,该方剂的主要组成为: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知母、牡丹皮、黄柏,该方具有较好的滋阴降火效果,主治阴虚火旺型糖尿病,患者多会出现头晕耳鸣、心烦失眠、腰膝酸软、月经不调等症状。方中熟地黄为主药,起滋肾填精之效,辅药为山茱萸、山药,山茱萸起养肝肾涩精之效,山药则起补阴固精之效,主药与君药起补效。其余配药,茯苓淡渗健脾,泽泻清泻肾火等佐使药负责泻。诸药合用,正可谓滋补不留邪、补中有泻、寓泻于补,相辅相成。

食疗法:常用的食疗方包括麦麸花粉粥,其主要的原料为麦麸、天花粉、大枣、粟米,将以上食材清洗处理一下,其中大枣、天花粉需要研制成粉末,与麦麸混合,等米粥即将熬制完成的时候,加入粉末共同熬煮即可。建议每日早晚各服用1次,该药膳方具有补虚健脾、止渴消毒、降血糖的良好作用。其他食疗法包括南瓜粳米粥、山药粥、海带粟米粥等均可以作为不错的饮食治疗方案。

  1. 结语

糖尿病在中医中属于“消渴症”范畴,患者的身体状况会受到疾病的影响,出现每况愈下的情况。中医“治未病”思想在防治糖尿病方面具有较高的价值,本文系从糖尿病的病因病机展开分析,分别提出了中医预防糖尿病和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相关内容,主要从饮食、起居、情志调畅等方面做了相应介绍,希望对读者朋友们有所价值。